标题:直指人心的“直指”是什么意思? 内容: 禅宗常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直指”这个词也是禅宗的专用语,如果说顿悟是从弟子的角度而言,那么直指就是从师父的角度而言。 直指,不是直说。 “说似一物即不中”,故只是将本分事指给你看。 即使用语言的方式,也不是给个现成答案,而是让行者向自家脚跟下看顾。 如庞蕴向马祖问道,马祖答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直指,就如同以手指月,重点是让行者看到月亮,而不是描述月亮本身。 如果依赖语言寻觅,难免失真。 以前有个瞎子问,“月亮是什么? ”有人说,“像锣一样”。 瞎子就找敲锣人问,“锣是什么? ”敲锣人就敲了一下,“咚”! 瞎子就说:“噢! 原来月亮就是这个”。 禅宗“直指”的公案太多,这里讲两个著名的。 一个是“百丈下堂句”。 百丈禅师上堂说法毕,大众向门口退去。 禅师忽喊大众,大众回头,正于此时,百丈禅师说:“就是这个”。 这就是“直指”。 另一个是“云门顾鉴咦”。 云门禅师走在路上,如果碰到一个僧人,他会睁大眼睛看着他,这是“顾”。 随即对他说:“鉴”! 僧人正欲将心中所悟呈于禅师,尚未开口,禅师就说:“咦”! 直指,可以避开语言的坑,令人直接觑得实相。 但要做到这一步,需要两个条件。 首先,弟子必须心在道上,若是个睁眼瞎,指也没用。 德山棒、临济喝,都是一等一的手段,但若弟子有太多的无明烦恼覆盖内心,根本没准备好,那就算有再多的棒喝,也只是皮绽耳聋,徒受苦痛。 其次,禅师必须是明眼人,能发现契机,找到突破点。 黄檗禅师说,“大唐国里无禅师,不是无禅,只是无师”,为什么? 因为同样的禅,在禅师手中是活人的刀,在未悟者手中则是杀人的剑。 比如,小鸡快出壳时,母鸡感觉到动静,就会帮忙啄蛋壳。 小鸡在里面啄,母鸡在外面啄,不早不晚,时机恰好,小鸡得出。 若母鸡啄早了,小鸡还未成熟;啄晚了,小鸡在里面闷死了。 所以无论早和晚都不行,只有师弟双方均在一个频道上时,直指才能成功。 发布时间:2024-06-19 11:16:4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