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密宗法义精要05 内容: 四、信业果六道轮回,非如风吹萍叶,偶然聚散。 是有黑、白业力所牵引故,于此应当深信。 更应于黑、白业果,总相各别思维,励力取舍焉。 1. 黑业黑业分十:即身三、口四、意三也。 亦说为十恶业:一杀生。 对人或畜,以贪等作意杀害,断命根为究竟。 贪为口腹,杀食鸡、鸭、鱼等;嗔如战斗;痴如幼孩杀生,不知过患。 或非佛弟子,如印度有以杀若干生,即可升天的邪见皆是。 最大者有五,谓:杀父母等,生身堕金刚地狱,非由中阴化生也。 若肉食者,不起悲心而随喜之,业与杀生同。 牛厂厂主初食奶,继剪毛,老则杀之,其罪较重。 巴祖仁波车开示云:“杀百绵羊,必久堕地狱。 ”鸡鸭鱼贩亦同。 出家虽不杀生,受供食肉者,其罪惟均。 乃有婚丧冠祭,亲朋聚餐,动辄百数席,杀生无数,本为庆贺或悲哀之事,不思以功德庄严,而以血庄严,自害害人,可不深思切戒耶? 藏中常说:“杀牛羊,先吃内脏,肉可携走,皮尚有用。 ”食肉寝皮,直同野人也! 杀之支分为四:(一)造意。 (二)决定。 (三)方法。 (四)结业。 四支具足,即生本罪。 一者,知其为牛羊鸡鱼。 二者,欲杀而食。 三者,以绳刀等。 四者,断彼命根。 倘知为羊,欲杀食之,二支已足,虽教他杀或随喜者,罪亦成立。 如自诿我未杀彼,或食者多人,自恕为轻,罪更较重也。 吾人试以手指入沸水中,能忍受耶? 悲心不具,亟当忏除。 二、偷盗。 盗、贼、骗三,均摄于此。 特别如国王官府,除了人民应缴纳之外,肆意苛求。 以权威取,一也。 暗中窃得,二也。 欺诈行为,三也。 入大出小,器不公平,随一而作,即成本罪。 四支同前,如想偷、明认、偷法、偷得也,余当例知。 巴祖仁波车云:“贸易得利,终日营求,非出家正当事业,以贸易易破戒,而妨害修学,信心渐减,菩提心难生。 ”盖不知福报由上供下施而来,不可强求造业,试问有由盗成家者耶? 弥拉日巴尊者,见一喇嘛在睡梦中自计卖牛,头得几何? 皮得几何? 惟未计尾,即醒而施食。 尊者问:“牛尾尚未算清耶? ”喇嘛以尊者得通,乃大悟悔。 又云:“作生意以劣作好,为妄语,相争为两舌、恶口,巧说为绮语。 为一牛贩,不止仅犯杀业而已! ”三、邪淫。 在家戒邪淫,出家当净戒。 在昔赤松为藏王时,下令在家者应远离四种业:即杀、盗、淫、妄也。 四、妄语。 分三:(一)欺罔,未见闻为见闻等。 (二)故说,谓修福得罪,作恶有功德,无极乐国等。 (三)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自说神通等。 如云我见神鬼,意在使人变动心志,失三宝正念,此为最大过患。 因神通不由证得者,亦为有漏,未足希有。 人纵有通,亦勿毁他,只净自心修持耳。 五、两舌。 即离间语,破人和合也。 破师及同学,或团体和合众者,其罪较重,尤易犯也,当时时观察之。 入佛子菩提行论云:“凡欲语者,先观自心,此语由贪、由嗔、由痴而发者,当止勿说。 一切行动亦然,久久防护,自然三业清净。 ”六、恶口。 即粗恶语也。 恨彼有情,不问人畜,对畜生、痴、聋、盲、哑等,尤宜防止,因彼亦起嗔心故。 特别对于上师、大德前,更当慎重也。 如说时发笑,而意恶者,亦成本罪。 “往昔印度有田工,因主家赖婚,群牛到官证明,独一缺尾牛反证,以田工曾毒骂之。 ”故知畜生亦怨人恶口也。 七、绮语。 漫言过去未来,或无义利事,如于法会或听经时随说,能使修法讲说者生障碍,此为最重。 故说佛在时讲经,有说话者与造五大恶业同罪。 巴祖仁波车云:“自修法时,说无义语,亦成过患。 ”因修密法要三门清净,观想生起如何? 圆满如何? 次第甚难。 故必须不语言、不饮食也。 八、贪。 是指从内心说的。 如贪他人受用想得之,只得心想,便成本罪,不关身口也。 九、嗔。 嗔彼有情,见富愿穷,见盛愿衰,见得愿失,或欲打等,均成本罪。 如国难对敌国,内乱对匪人,嗔而杀打,均为无明所障,非佛子也。 应起悲悯心,恩怨平视,代为忏悔,愿消除其嗔心,方无过患。 十、邪见。 此从无明起。 印度外教,初分三百六十派。 有言一切由梵天生,有言从自然生,说永不坏灭。 或言人犹花木忽生忽死,日照、水流、豆园、刺利,及孔雀五色,皆为自然而成。 不信三宝,拨无因果,是为常见、断见,邪因、无因。 如是等外道,皆愚痴邪见之大者。 佛经祖论,心生疑惑,亦成邪见。 又入佛门不知因果,亟求善报,岂知不如意者,正是三宝违缘加被。 因吾人无始以来,造罪实多,自发心后,一切业果在短期齐来,重报轻受,长报短受,是增上缘。 以为无感应者,亦成邪见。 上来十恶业,以杀生、邪见为最重。 因一切有情,除地狱中求死不得者,其余无不贪生。 如杀虫蚁成罪,不因其小而减轻,杀虎豹者,不因其大而加重,以同为一生命而已! 正法念处经云:“杀虫蚁者,除罪堕地狱,彼当来索命五百次。 ”是知中国出家众素食,最为殊善。 以一切戒皆重杀生,菩萨要饶益有情,尤当不失悲心,倘有成就大德,杀生食肉,以手弹之,即令往生净土,是已深达空性,见一切如幻,不执着者。 巴祖仁波车云:“喇嘛当注意,汝能度彼者即食之,否则不吃为好。 ”邪见为八难之一,纵身口所造为善业,如有邪见,意不清净者,则无功德,且亦断以往善根。 以罪由心生,不易忏除,亦无处可忏。 故听经修学当依言教,不可稍生邪执也。 2. 黑业果黑业果总分为四,别分为十:(一)异熟果者,嗔心造业堕地狱,贪心堕饿鬼,痴心堕畜生。 贪心起,嗔等同起者,上堕地狱,中堕饿鬼,下堕畜生。 (二)等流果,此由串习而成,谓出恶趣,生人中。 如:(1)杀生,感短命多病等。 (2)偷盗,亦感各种果,如奇穷,被盗,富不久,难得受用等,或自财他用,如饿鬼守宝库也,余别例知。 大德云:“旁人以受用积蓄,我们应以受用与人。 ”谓何如上供下施也。 (3)邪淫,感自妇嗔嫉,或不贞良等,荡巴桑结云:“夫妇如旅伴,勿作长远想,自断爱痴。 ”(4)妄语,感受谤骂等。 大德云:“他人谤我,正使我进步,当视之如善知识。 ”(5)两舌,感众叛亲离,服役侍者不忠实等,应以慈心待之,倘打骂他,不更造业乎? (6)恶口,感不悦意声,常受讥笑等,因口业以此为重。 本来言语不杀人,但令他闻,如受刀割,则怨毒深矣! 迦叶佛时有婆罗门子舍假骂比丘,为牛头、马头等,业堕水族,感生十八头甚苦。 后为渔人得之,以问释尊,头并流泪云:“母教他骂。 ”世尊云:“汝母已入金刚狱矣! ”此示他人教作,因境增上,乃感重苦。 大德云:“各人师傅不同,不可说与我无缘,我师方是三宝具足者。 ”因恶口对大德,罪较杀三界有情为重,胡不思耶? (7)绮语,感无口才,或宣说无人信受等。 (8)贪,感不满足。 (9)嗔,感恒生恐怖。 (10)邪见,感不遇正教,不生正见等。 又造杀业,即生人中,感地方环境险恶,天时变异。 盗业,则旱潦雹下,花木不荣。 淫业,则身体垢浊,为人轻贱。 妄语,则心常散乱,怯弱无言。 两舌,则地不坦夷,山层水复。 恶口,则荆棘满前,履险入危。 绮语,则阴阳反变,夏寒冬燠。 贪,则求不如意,反受毁耗。 嗔恚,则世乱身危,灾多障重。 邪见,感末法道衰,佛塔舍利,常见毁损等。 (此是依报环境方面之报。 )(三)士用果,如杀牛马下世无受用。 (四)增上果,造业于境增上,如杀父母,其果亦增上也。 3.白业及白业果一、白业。 所作黑业励令忏除,并以善法对治之,即成白业。 在上师未开示前,自读经论,知杀等业不当造,偶有善念,不明法义,多感人天小果。 盖佛法发愿最重要,如于皈依时,发愿云:“尽形寿不杀生”等,此为持戒,功德增上,因有愿有戒,特别所依门大,造作力当无量。 故应净修四门忏罪之法,自能除黑生白也。 如不能长远持戒,只发愿于朔望日等戒杀,功德亦不唐捐。 后乃由串习力增上发心,圆满戒度,此方便殊胜也。 “嘎打雅那尊者,见一杀牛羊者,因劝诫之,其人以生活故,对尊者发愿,昼杀夜戒,而持之甚坚,后入孤独地狱,白日则火聚燃烧,铁狗吞噬。 夜则狱变天宫,天人供养。 ”以愿力坚实,所依境增上故,地狱亦变天宫,可见持戒功德,不可思议。 对治之法,以放生、布施、持戒清净,对治身三业。 以诚实、和合、善柔、正语或念诵,对治口四业。 以舍心、慈悲、正信,对治意三业,此十白业也。 修人天者,可感人天之报,如发菩提心,以此回向众生,不着三轮相,即为大乘佛果矣! 二、彼等果者,不杀得长寿无病,不偷盗得受用,不淫眷属贞和,不妄语得人信任,不两舌人多归服,不恶口得人善遇,不绮语人多尊重,不贪则一切如意,不嗔则一切无诤无障,不邪见则常遇正法,起正知见。 如长久坚持,则所造白业,自然增上也。 有黑、白业者,必有其果,上至无色界,下至金刚狱,或乐或苦,是皆过去自业所牵,为引为满,皆是因缘所生,是故说业不作不得。 引者,如生人中,满者,贫、富、寿、夭等也。 佛经云:“有情乐苦,均为自造,以业因各别,故感果不同。 如虫类有数百种,当知因缘网甚大。 ”又佛说教诫国王经云:“王乎! 尔死时一切受用带不去,惟业力如影随形,不能舍离。 ”又百业经云:“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失;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智悲光功德论云:“比如鸟飞上天,不见自影,一落地时,影即随现。 ”当知自己业力虽不立时或短期受报,到时即难防过,决不失落,是故说业作已不失。 不独凡夫受报也,即世尊、罗汉,均有业必受。 世尊过去劫,为小孩时,见人杀鱼笑其事,后鱼报仇,世尊即感头痛,并云:“如不成佛,或当死也。 ”又“在给孤独园见长刺追逐,诸大弟子,虽神通无法救阻。 卒刺佛足出血,为因中杀盗米朗栋统景,以救五百菩萨。 ”又“迦叶、目犍连两尊者,常显通入地狱度生。 一日见外道受苦,泣请两尊者转语其弟子,速依正教,并毁我塔。 因言弟子绕塔时,我受铜锤尤苦,目犍连乃告其弟子,弟子恶之,因被击死,尊者后复显通入王宫受斋。 ”可见受业力支配时,神通亦不显也。 又“往昔土耳其国,热瓦敌比丘,因过去盗牛,人追之急,置一独觉前,令其受冤,入狱六日,后亦被人诬其盗牛入狱受罪也。 ”又“龙树菩萨过去割草伤生,后亦感仇人以吉祥草割害。 ”因五百劫前已忏尽刀杀之业。 又自知业力不失,故示杀之者以草也。 此等故事,甚有关系,凡夫勿云不受苦,或说三宝无灵。 因吾人从无始来,罪如须弥,当力忏除。 不应先求福报,以得福报于快乐中,亦易造业,故快乐时最当注意,不如受苦,刻刻存恐惧惭愧之心,尚常得精进也。 入佛子菩提行论云:“勿以善小不为,勿以恶小为之。 ”因起嗔心对阿罗汉,只一刹那,便感重罪。 又“某国王以豆供佛,有人以四粒随喜,较四天王与三十三天供养功德为大。 ”智悲光功德论云:“阿学打树,种子极小,但经日久,即变由旬。 ”此喻黑、白业种子,实较此尤易增长,故说应从微细处观心,因身、口业以心为主,由清净心所发为白业,三毒所发为黑业也。 又功德论云:“枝叶花果,为毒物,为甘露,均视树心如何。 ”此对凡夫说也。 菩萨发心,则身、口所作,外似为恶,实不为恶,因菩萨二空早证,方便所作,已无造业之心。 如“狐与虎同行,虎得野牛,助而食之,狐以为易事也。 一日与兔同行,见野牛,亦欲攫食,未到牛边,臂已折矣。 ”此喻菩萨可以方便,凡夫不可擅开戒也。 故开戒当从发心上说。 犯杀为众人发大心,眼见杀生,而实际不为我,虽一方为功德,一方仍受轻报。 如孤独园中刺佛足出血之故事。 乃在富人,贪心最重,到危险时,始行布施,此功德甚小,发心不净也。 妄语为救有情,如遇猎人,骗以未见兽等,此不成罪,护持三宝亦同,遇谤佛者,欲开示他,可犯两舌,呵斥恶人,方便用恶语,均非行菩萨道不可。 阿底峡尊者云:“第一善知识,能呵斥过患者是,如誉我非上师也,此为要门口诀。 ”此以慈心悲心,使离过患者方是。 又方便劝人,虽随说不成绮语,此身三口四中,为菩萨已证空性不为我而为他,方便开许,否则成罪。 贪、嗔、痴三,为意恶,示不开许。 盖善恶以心为根本,故意业无方便也。 一切黑业当从心忏,非忏不得清净。 如礼佛、供佛、布施等,须看发心真实,能回向菩提正果方是。 倘今日心不清净,宁可勿做,此为最要。 “扪公甲格西,闻弟子某贵人来。 先严供品,力求精善,继思此心不清净,以灰撒之。 荡巴桑结闻之曰:‘此西藏今日供养之最大者。 ’以能用清净心对治染污心也。 ”常常如是观待,自然发心无垢,勿如小孩,离开父母,便任为也。 又“格西一日受供,于无人处见茶袋,先偷尝之。 忽自观照过失,以左手执右手,大呼人来,将断之。 ”又“一日见人供哟(牛奶作成),心起贪着,随观过失,至其人以哟供之,力拒不受,云:‘早已吃过矣! ’”由此可见,大德时时以清净心对治也。 阿底峡尊者云:“我受比丘戒还觉易于受持,从未犯过,及受菩萨戒,因知此为心戒,较难守护,及受密乘戒,则更时时观察,随犯随忏,且随带曼达盘,发见违失,即时坐地修忏,不知者以为疯魔。 ”盖人心如猿驰骤,非刻刻防护焉不可也。 “婆罗门涨舍扎肯,日以黑白石自记功过,初黑多,继白多,渐次全白,亦自心观照克制过失之法。 ”倘长此精猛行之,终身可不造业。 从无始以来,业自然多,但本身能对治清净,再以四力忏悔,发菩提心,罪得消灭。 如金刚经云:“先世罪业,则得消灭,当成菩提。 ”又大德云:“禅波罗蜜苦行也,以不易行故。 ”谓观照自心甚难也。 比如有人负债多,将为国王,人人欲收其债;希求菩提果,不当忏罪令尽耶? 有造业而受乐者,如某王短期享受,初雨衣宝,后为沙埋。 因只求享受,待苦报来,将不堪任矣! 莲花生大士语藏王持松云:“我之秘密法,戒为重,见亦紧要,见与戒不可离开。 ”因戒律清净,修学必佳,自能深生正见,禅波罗蜜亦易得到。 有人问荡巴桑结云:“证空性后,造业有罪否? ”答:“既证空性,又何致造业也? ”此谓通达空性,须先有正见。 见从戒生,见戒不离,尚有造业心耶? 外道不持戒,正见无由生起,恐造罪亦不知也。 阿底峡尊者云:“密宗要以一切戒为根,密戒为果,故说戒犹种子;一说沙弥、比丘戒如种子,菩萨戒如干,密宗戒为果也。 ”弟子问弥拉日巴尊者云:“师之功德,不可思议。 是否大持金刚,五方佛所化现? ”尊者云:“汝信心不错,但不免谤因果矣! 以我初年造业,后知密法方便,因自受苦,励力忏悔,一心请求上师慈力加被,行持不退,始有今日。 凡夫之人,均应如是知,如是学,如是成就。 倘以为大持金刚等化现者,是谤因果。 谓苦行不能成就也。 ”弥拉日巴尊者的上师是玛巴洛渣大德。 弥拉日巴尊者初依玛巴上师,欲学法要时,玛巴上师云:“汝身、口、意均依上师,是为三门供养,能如是者,当为我造屋。 ”因先令建圆房,复令毁之,改半月轮形,次改三角形,次改四方形,先以大石为基,旋令撤之,凡五、六作,均垂成辄毁,且屡骂其无能,尊者不起嗔怨,依师所教。 中间背生疮且磨且穿,将见肺矣! 始传以三皈五戒。 迄屋成,前心复穿二孔,通彻后背,师见其真诚,乃召前问汝苦否? 因授密乘戒,并秘密法焉。 盖尊者初因嗔毒,死三十二人,自知恶业当以苦忏,不敢自逸。 由此可知前贤求法之艰难困苦矣。 (师讲至此落泪,大悲心动矣! 侍者亦泣下数行。 )吾人以最胜因缘,得闻密法,当日夜思惟依教修学,并励力守戒,毋令犯失。 于睡时,自思寿尽一日,有罪当请上师、三宝加被忏除,发愿不再造业;晨兴复思,昨夜梦中有罪否? 如有,当自责串习不好,如前精勤力忏。 善虽微少,即以回向众生,此为紧要。 又朔望日,三十三天王等,均曾发愿护法,见善者欢喜护持,恶者多遇违缘,有持戒清净者,天王必取其足下土以造塔。 于此见戒之功德,天人赞叹也。 巴祖仁波车求加持偈曰:因果已闻复能说,法门无量从师得;取舍不知修学浅,愿求上师垂加持。 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姓,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 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 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 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 如法得财,用皆以理。 善男子,智者施已,观于二事:一者,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二者,终不随顺悭吝之心。 何以故? 如是财物,我若终殁,不随我去;是故应当自手布施。 我今不应随失生恼,应当随施生欢喜心。 欲令此物随逐我身至后世者,莫先于施! 若人有财,见有求者,推说无钱;当知是人已说来世贫穷薄福。 发布时间:2024-06-17 12:15:4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