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念佛即是念心,见佛即是见心 内容: (一)持名念佛,见佛往生阿弥陀佛,并不是对象化的宗教偶像,而是人人本具的妙明真心。 西方净土,也不是对象化的空间领域,而是清净无染的自心境界。 自性弥陀,广大无边,具足万德。 自性净土,光明透脱,本无一尘。 自性弥陀,或曰自性净土,就是诸人当下的一个“原本的真实”,就是人人本具的妙明真心。 《阿弥陀经》云:“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段经文,是对念佛方法的开示,是对明心见性的开示。 可惜,学人依文解义,把见佛当作见他,把死亡当作命终,把搬迁当作往生。 因此,天天念佛,向外喊他,盼着能够见到像大雄宝殿里的佛,说什么阿弥陀佛穿什么样的衣服,结什么样的手印,放什么样的光。 若前来接引的佛,不穿这样的衣服,不结这样的手印,不放这样的光,那就不是阿弥陀佛,那就不可跟他去。 若是这样见佛,见佛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若是见到了这样的一个幻像佛,且以为自己见佛了,等到将来自己一口气不来时,阿弥陀佛就会把自己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受快乐,永远不死。 这样的妄想,这样的妄行,不是佛教,而是附佛外道。 何以故?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这个不来不去、永恒当下的,究竟是个什么? 只是诸人本具的涅槃妙心。 不识此心,认幻当真,是人颠倒,不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或曰不得契入自性弥陀极乐国土。 (二)切莫心外求佛《观无量寿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蕅益大师云:“求之三教,不若求于自心。 自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从此心施设。 苟无自心,三教俱无。 苟昧自心,三教俱昧。 苟知此心而扩充之,何患三教不总归陶铸也哉。 心足以陶铸三教,乃名能尽其性,亦能尽人物之性。 ”延寿大师云:“十方诸佛,同一法身。 若欲念外施功,心外求佛,便落他境,无有得时,遂即前后情生,凡圣缘起,徒经时劫,枉用功夫。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二名,同指一实,既然如此,念佛就是念心,就是唤醒自心,就是回归自心。 净宗祖师有云:莲池大师云:“念佛即是念心,生彼不离生此,心佛众生一体,中流两岸不居,故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莲池大师又云:“今之念佛者,只是随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则自有得力处矣。 ”省庵大师云:“念弥陀佛贵专精,念到功深念自纯。 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 ”一元大师云:“西方弘誓广流通,一句弥陀好用功。 历历分明无间断,声声唤醒主人翁。 ”念佛即是念自心,即是念念觉悟自心。 口念佛号,向外喊他,则渐行渐远,永不得到家。 执持名号,反观自见,则渐行渐近,到家只在刹那。 《妙法莲花经》云,宝处在近,不在遥远。 六祖大师云:“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 迷悟有殊,见有迟疾。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 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种种方便,无量诱导,总是要使下根变成上智,使上智觉悟自性,或曰觉悟自心。 悟了自性,悟了自心,方知十方世界,全是自己,更无他人,所谓十方世界,恒沙诸佛,只在当人一念心中,只是当人一念心中的相。 这时,无自无他,绝待无对,是真正的自己。 若欲见佛,当见自心。 向外觅他,徒然自惑。 今之念佛者,随口叫喊,向外喊他,念念向外,愈求愈远。 此时,若无明师指导,则渐行渐远,迷途难返。 甚者,念佛念经,以多为胜,不知回头,反致成病。 更甚者,终日见光见佛,光影交错,以为真实。 如此之人,精神错乱,无药可救。 净宗之人,见佛之后,或曰见性之后,方知念念皆是自变,法法无非己化,百千万亿化身,皆由自心而生,皆由自心而现,自心即是百千万亿化身的主人。 这时,法界全体,唯是一心,无能无所,无自无他,净裸裸,赤洒洒,十方世界,纯一无杂。 发布时间:2024-06-10 12:43:3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