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四十八大愿——(第36愿)勤修必成佛道 内容: 愿文: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寿终之后,生生世世恒常修习离淫欲的清净梵行,直至成就佛果。 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无数刹土,所见或有菩萨,虽有清净梵行,隔生即忘,难可相续;或现生得名闻利养,便生欲漏,犯不净行。 是故悲心发愿,若他方世间诸修行人闻信弥陀名号,得光明愿力加持,安隐修习清净梵行,直至断惑证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这一愿体现了阿弥陀佛至极的慈悲,护念他方世界一切菩萨的修行。 诸菩萨众主要是包含了初发菩提心的菩萨,以及信位菩萨。 若圆教七信位菩萨,已断见思惑,便永离不净行了。 对于初发心的菩萨来说,在修道上最大的挑战,就是欲漏无明与爱欲,令诸众生长夜轮转不休。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要离开三界分段生死,一定要断淫欲。 然,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无明贪欲烦恼根深蒂固。 淫欲坚固,称为欲藏,依止身心的染污。 淫欲称为非梵行、污染行。 梵是指居于色界初禅天的大梵天王,只有断了淫欲才有资格生到梵天,所以断淫欲法又被称作梵行。 五通仙人虽然证到五种神通,但是由于未证得漏尽通,一旦遇到因缘使淫机发动,就会失去神通。 如释尊因地作独角仙人时,遭遇淫女骑项公案即为佐证。 《楞严经》中,阿难示堕摩登伽女之难,以显断欲乃是修道的根本。 若不能断淫欲,纵然有多智禅定现前,悉入魔道。 淫欲的表现形态是火生前是欲火,死后是业火。 地狱境界由十种习气所构建,第一个就是淫习,所以地狱的境界常常表现为大火聚。 火大是七大之一,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中,乌刍瑟摩尊者自述往昔淫欲心很重,遇到了空王如来教他神光内凝,观察四大,最后体解淫欲火的体性,性空真火,性火真空,就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得火光三昧力。 由此乌刍瑟摩尊者就被称为火头,得阿罗汉果,成为护法金刚。 比丘戒重在解脱生死,生就是根本,即男女爱欲,所以,淫戒列在比丘戒之首。 如佛陀教诫说:我无数方便说断欲法,断于欲想,灭欲念,除散欲热,越度爱结。 我说欲如火,如把草炬,如履锋刃,如毒蛇头,如恶蝎尾,如轮转刀,如在尖标,如利戟刺,甚可秽恶,深可怖畏。 常作此想,方堪道器。 受持淫戒清净殊为不易,即便没有淫欲的行为,但还有七种淫欲名戒不净。 《十住毘婆沙论》云:第一,虽然断了淫欲,但是以染心受女人洗浴按摩;第二,以染心闻女人的香味,同女人说笑;第三,以染心与女人相互注视;第四,虽有墙壁等种种障碍,但是以染心闻女人的音声;第五,先与女人有说有笑,后来虽然分离了,但还忆念不舍;第六,自己限定,在某段时间内断淫,然后等这段时间过去了,再去作淫欲的满足;第七,断淫欲是为了能够生到天上与天女享受欲乐,以及得到来世的富贵之乐。 因此,即便在事相上断了淫欲的行为,但只要具有这七种情形的任意一种,那都属于不清净,淫机还在发动。 只有离开这七种事,才名戒清净。 因此,一定要在意念上深知淫欲的过患,深生厌离。 凡夫的欲心深重,所以男女之间一定要保持距离,一定不能过多接触。 按修道来说,证到大乘圆教初信位断了邪淫,小乘初果须陀洹方可断邪淫。 然初果圣人,还会有正淫,需七次往返人间转生。 由隔阴之迷,他仍会娶妻行淫。 到了圆教五信位,相当于小乘的三果圣人,才断正淫,生到五不还天。 证得阿罗汉果(圆教七信位),才断见思惑,永离淫欲,长揖三界,不受后有。 阿弥陀佛深知淫欲是修道的一个大障碍,所以就要加被他方世界菩萨众。 以清净光摄照他方诸菩萨,令其常修梵行,直至成就佛道的全过程离开淫欲,心得清凉,不再去思念五欲的乐,而是以法乐为主。 至诚念佛者,亦当生就能得此离欲证三昧的利益。 明末龙裤国师住山念佛十三年,证念佛三昧,得皇帝供养,宫女为他洗浴,欲心不动,亦有神通,即为佐证。 我等众生投生于此五浊恶世,自己烦恼重,外面诱惑大,构成修清净梵行之巨大挑战。 然吾人当生真为生死之心,视淫欲如火坑,执持六字洪名之金刚王宝剑,仰凭此愿加持之增上缘,伏断爱欲,径登西方,作莲池海会嘉宾,何幸如之! 发布时间:2024-06-09 06:33:1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