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念佛方法 内容: 一. 十念法每日清晨服饰已後,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 如是十气,名为十念。 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 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为十念者,显是借气束心。 心自不散,但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 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 如家有净室或佛堂,仍须对佛像焚香礼拜,立念跪念均可。 十念法是慈云忏主依据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趣,为忙碌事务者所立。 实为无论僧俗闲忙均可奉持之法。 楚石禅师晨朝十念,终身不缺;幽溪大师奉为日课,至老不休。 古昆法师亦虔持此法。 此法能令心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二. 十念记数法印光大师为对治妄波沸涌而立。 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 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 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 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久自当得之。 此十念记数法与晨朝十念法,摄妄则同,用功大异。 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 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 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 不但去妄,最能养神。 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 十念记数,以全心力量施於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三. 追顶念念佛要一心不乱,只以一句佛号,一句顶一句,一声追一声,如猛将提刀捉贼,努力直前,无少憩息。 不可高声伤气,不可逼气动火,不可默努伤血,不可轻松养识,不可沉静堕昏。 坐、立、行各半技小香,周而复始,均匀不断。 此法或在健时一日间一做,极力追顶,猛之又猛,情识不断,物我同消,一法不立。 此个光景,名为一心不乱。 或於每坐念佛末後一用,或妄想汹涌时用,此法须善用,否则,容易受病。 四. 高声念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声声快足,乃至高亢入云,别具一番境界。 高声念佛能护耳根而启心灵,涤荡五阴之尘垢,观音入心,则心易专而杂念少。 《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 又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高声念佛一法,愿常行之。 五. 金刚念著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但动口唇,用金刚持法,不拘多少,总要字字从心里过,心忆而动於舌,舌动而後返於心。 舌既有声,耳还自听,绵绵密密,历历分明,口耳相传,自他不隔,是为心念心听。 心念心听,则目不妄视,鼻不妄嗅,身不妄动,一个主人翁被阿弥陀佛四字请将出来。 六. 随息念佛或於气静心平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想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吸气时念南无,呼气时念阿弥陀佛),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勿令间断,纵令昏寐,含佛而寝;觉即续之,常自密持,摄心既久,息念两忘。 即此身心,与虚空等,持至纯熟。 心眼开通,三昧忽尔现前,得大受用。 七. 系缘念行往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系念佛号。 虽事务忙碌,内心亦不忘於佛及忆净土。 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 或若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 但於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 若至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声,非此时处不可念也。 系缘念佛不妨碍世间法。 例如,耕田、经商、造饭、洗衣、一切土木金石种种行业,悉皆可以随著工作,或默持佛号,或出声念佛,其功德相等。 作工用的是手,念佛用的是心,心之於手,各司其事,日久纯熟,制心一处,相得益彰,事无不办。 如黄打铁念佛往生,葛济之夫人织布念佛见佛等,足资佐证。 系缘念佛即尘劳而道场,在家人尤宜著力。 八. 观字念当徐徐称念佛号时,随每字音声,内观字形,或观中文字形南无阿弥陀佛,或观梵文字形NamoAmitabha,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意根观照字形清清楚楚,声与字相应不乱,耳根与意根并摄。 摄心显著,净念易成。 发布时间:2024-05-31 10:18:2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