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徒不要只考虑自己,还需考虑别人 内容: 我们希望,我们呼吁,我们的佛教徒不要只是为自己考虑,需要考虑别人! 大家在公共场合,要考虑别人的存在! 我们的言行是不是影响别人了? 如果影响别人了,修养在哪儿呢? 信仰在哪儿呢? 不考虑别人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不但没有修养,也没有信仰。 信仰是为别人考虑,是要包容别人、原谅别人的。 自私自利的人,别说度众生,连自己都度不了! 如果真正有信仰,要时时提醒自己:你不代表你! 我不代表我! 我们代表的是我们的信仰! 当我们真正可爱的时候,别人也才会接受我们! 才会真正爱我们! 我们为什么要探讨“憨山大师的学佛因缘”? 因为在他的身上,我们能够回光返照:是不是真正在学佛? 佛教徒必须要有道德,要有修养,所以学习“憨山大师的学佛因缘”,是要对照自己:念经时就要问自己,我做得如何? 如果总是去看别人的缺点,那又怎么算是学佛呢? 记得,在1999年,到南华寺去礼六祖惠能大师的肉身,同时也看到了憨山大师的肉身,我跪在那里,久久不起。 什么原因? 我在刚出家的时候就看过憨山大师的《醒世咏》,也叫《醒世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受益良多,所以我久久不起——原来您老人家在这里! 其实,祖师大德们就是菩萨,他们早已给我们做了榜样。 如果我们学佛,那么所缘境就应该是佛。 佛在印度,离我们很远,而离我们最近的就是祖师大德。 憨山大师就是明代的高僧,居然他的肉身还在! 他离我们如此之近,我们感到很亲切。 “斯人已去,其道尤存”,他的那些道德、修行的痕迹还在,那么就让我们追寻他的足迹,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去向他学习。 发布时间:2024-05-29 12:15:3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