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能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其实并不简单 内容: 古时候,有个樵夫,晚来得子。 一日,樵夫唤来儿子,说:“孩子,为父已经年迈,随时会离你而去,可你年纪尚小,又没什么生存技能,为父颇是担心。 我给你一把斧头,你上山试着砍柴去吧。 ”儿子很懂事,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父亲给的那把钝斧上山了,可是一直到日落,砍得手都起泡了,也没砍下多少柴火,只得悻悻地回去了。 过了几日,儿子又要上山砍柴,父亲告诫他,磨刀不误砍柴功,于是临行前,儿子磨起了斧头。 磨了一下又一下,那把斧头实在太钝了,儿子实在没有再磨下去的耐心,心想,要是这么磨下去,那我什么时候才能上山呀? 于是儿子停下来,火急火燎地上山去了。 第二次的柴火砍得比第一次的多些。 父亲看了看儿子带回来的斧刃,没说什么,第二天接着让儿子上山。 连续几天下来,儿子筋疲力尽,柴火的数量却并不如意,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回去请教父亲。 父亲还是那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功,又重新给了他一把钝斧。 儿子不想父亲失望,又悻悻地磨斧去了。 磨了一小时,儿子又开始不耐烦,心想,这么简单的事又得一遍又一遍重复地做,太折煞人了,不如将就着用吧。 可是一想前几天的教训,只得咬咬牙接着磨。 如是再三,在极度的折磨中,儿子终于磨好了斧头。 第一天下来,因为花在磨斧头的时间太多了,并没有砍下多少柴火。 儿子有点失望,父亲只是再告诉他,磨刀不误砍柴功,第二天,又让他上山去了。 连续几天,儿子砍得柴火特别多,他也渐渐地明白了父亲告诉他的道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简单的事,重复地做,并非你不能懂,只是这些简单的事是你要达成另一目的的大前提,也是促使你成功的磨炼心性的磨刀石。 我们心性的养成,是内心对外部环境长期映射的积累,大多数人并没有机缘在小时候就接触到佛法智慧,所以在纷杂的外部环境中,我们既沾染到智慧,同时也沾染到淤泥。 导师告诉我们,凡夫心的特点,就是无明和我执。 因为无明,使我们的认识受到感觉、情绪和观念的影响,从而产生种种错误的认识。 因为我执,又会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当作真实,并执著于此。 这便要求我们能够透彻地学习佛法的智慧并运用到生活中,而要做到这点,依照导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八步骤三种禅修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听说,玩火的人少有被烧死的,却有很多玩水的人溺死。 因为火性烈,所以人心存忌惮,而水性柔,人们容易忽视了它的危险性。 于八步骤三种禅修亦是如此,它只是个学习的方法,本身并无多么高深的佛法知识,许多人矜于过去的所成,容易对它重视不足,这便造就了两个极坏的结果:一是学佛偏于理论,知道很多道理,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只是纸上谈兵,和安身立命关系不大;二是盲修瞎炼,每天忙于功课,总是念着拜着,但内心烦恼依旧,把学佛和生活打成两截。 所以要想真正地学习到佛法智慧,我们就不得不简单的事,重复地做。 事虽然简单,重复地做却并不简单。 发布时间:2024-05-12 11:23:5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4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