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当白居易遇见鸟巢禅师 内容: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居士,一位无论是佛门还是佛门外都很有影响力的居士,他就是唐朝的著名诗人白居易。 他和另外两位:李白、杜甫合起来三个人被称为唐朝最杰出的三位大诗人,当然还有王维等,很多了。 他们三位很杰出,连起来号称李杜白。 有学者对他们三位有这样一个评价:李白是一个纯粹的浪漫主义者,他把什么都想得很浪漫:皇帝、官场、社会人心甚至浪漫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如果按照李白的浪漫来看待生活、看待为人处事的话,有些时候都有点不知分寸了。 杜甫又太过上心,他把民间疾苦、众生苦难还有社会人心的黑暗面、官场等好多阴暗的东西,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淬炼,炼到人都枯瘦了。 所以这样一比,白居易他既关心民间疾苦,能洞察社会人心,也有他自己的一些伤痛,但是他没有钻牛角尖,没有去幻想一些无法实现的东西,他也不折磨自己,待人宽厚,待己宽厚。 白居易受佛教影响很大,跟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交往、唱和,向高僧大德请教佛法。 最脍炙人口的一个故事,他去拜访鸟巢禅师,鸟巢禅师法名叫道林,他居住在一个古老的大树上面,在上面搭了一个小窝棚,很多鸟也在旁边搭窝,互不干涉,其乐融融,所以才得了这么一个雅号,大家都称他为鸟巢禅师。 白居易曾经担任过杭州的太守,杭州有个秦望山,鸟巢禅师就住在秦望山。 白居易因为担任杭州的地方长官,听到社会上说这个鸟巢禅师是一位非常了得的高僧,相当有境界。 白居易就慕名前往拜访,他看到鸟巢禅师住在树上,他站在树下,看着老和尚在树上,他说:“哎呀,师父,你住这个地方好危险啊! ”这个鸟巢禅师微微一笑:“我不危险,太守你才危险。 ”白居易心想我站在平地上怎么会危险呢? 鸟巢禅师说:“我说的是你所在的那个场合——官场才危险。 ”啊! 白居易一下子就明白了,愣了一会,白居易就问鸟巢禅师:“师父,我来拜访您,是来向您请教佛法大义的,如何是佛法大义啊? ”师父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一听:这两句话也太简单了吧,“师父啊,这两句三岁小孩都知道啊! ”鸟巢禅师说:“三岁小孩说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知道这两句话很容易,但是要把这两句话做好,八十岁的老头子都不一定能做到。 我们从这个对话中,能够看出很多东西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是在佛门内部是一句非常非常基础的话。 我们有没有发现另外一个问题,鸟巢禅师在当时名声非常高,也就是说白居易听到社会上很多人都在讲鸟巢禅师的佛法非常精深、非常了不起,才去拜访的,可是白居易见到的鸟巢禅师,告诉他的佛法大义竟然是这么基础、如此普通的两句话,换作我们,尤其是今天这个时代,遍地都是大师,大师们往往都说玄之又玄的话,让人听不懂,才显得很了不起,要是我说出来的东西谁都能听懂,显得大师太没水平了? 是不是! 但鸟巢禅师不这样。 白居易也是很怪,老和尚告诉他这么平庸的两句话,他竟然听进去了,并且对鸟巢禅师一点都不失恭敬。 就在这一问一答当中,还增加了对鸟巢禅师的敬佩,你说怪不怪? 所以白居易学佛是真正在心性上下功夫,到他晚年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关于念佛的: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绕忙似箭,不废阿弥陀;达人应笑我,我且阿弥陀;达又作么生? 不达又如何? 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达又怎么样? 不达又如何? 所以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不是用嘴念,而是用心念。 发布时间:2024-05-02 11:18:2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4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