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内容: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出自《楞严经》第五卷“大势至法王子。 与其同伦。 五十二菩萨。 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 而白佛言: ‘我忆往昔。 恒河沙劫。 有佛出世。 名无量光。 十二如来。 相继一劫。 其最后佛。 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 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 一专为忆。 一人专忘。 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 或见非见。 二人相忆。 二忆念深。 如是乃至。 从生至生。 同于形影。 不相乖异。 十方如来。 怜念众生。 如母忆子。 若子逃逝。 虽忆何为。 子若忆母。 如母忆时。 母子历生。 不相违远。 若众生心。 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 必定见佛。 去佛不远。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如染香人。 身有香气。 此则名曰。 香光庄严。 我本因地。 以念佛心。 入无生忍。 今于此界。 摄念佛人。 归于净土。 佛问圆通。 我无选择。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得三摩地。 斯为第一。 ’”现代白话文大势至菩萨在楞严法会上听了上述修行已有成就的二十三位佛弟子,谈自己由于修所修法门而得成就的那个圆通法门后,因时节因缘已经成熟,所以就同他一起共修的、分别有著五十二种修行位的无量大菩萨们,同时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世尊跟前,恭敬地跪下去,用顶礼佛足的最高礼节:双手著地,掌心向上,把头磕地于两手之间,表示用自己的双手捧起佛足,高高举过头顶敬礼。 礼拜完后,恭敬地向世尊释迦牟尼佛表白自己的修行体会说:我以清净自在功德神通力,回忆起在无量久远的年代、早在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大劫前,有一尊佛,因为佛的大愿及众生根机的成熟,所以显现在世界上,他的名号称为无量光佛。 在这整整一个大劫的长时期里,有十二位如来依次出现在世上。 第一尊佛就是刚讲过的无量光佛,依次有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智慧光佛、常照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解脱光佛、安隐光佛、不思议光佛,而最后一尊佛的名号称为超日月光佛。 这位超日月光佛,同前边十一尊佛一样,都亲自教导和传授给我同一个法门,这个法门的名号称为念佛三昧。 现在以两个譬喻来说明念佛法门。 第一个譬喻是:譬如有二个人,是亲友关系。 有一个人特别关心另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一直在想念著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人却不放在心上。 有时他们两人相逢,有时他们两人相见,但由于另一个人没有思念的心,所以即使碰到了,也同没碰到一样,擦肩而过;即使对面看见了,也同陌生人一样,转脸就走。 这是比喻佛一直在想念众生,要想度脱众生,而许多众生因为业障太重,智慧太浅,暂时同佛无缘,所以佛也难以度脱他们。 倘若这两个人相互忆念,甚至互相间都想得很苦,都想早日见面,见了面后根本不愿再分开,这样的话,直至终生想念,甚至发愿生生世世永不分离,好像影子跟人一样,再也分不开。 这是比喻众生由于佛的世世教化,开发了智慧,发愿要最终成佛,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两人总不分开。 这是第一个以亲友关系作的譬喻。 第二个譬喻是:十方一切如来,怜悯和思念众生,就如同慈母思念自己亲生的子女一样,这是最伟大的母爱,其中丝毫不掺杂任何私心。 但是由于子女的愚昧、任性,只想放荡游戏,不想归家同受母子亲情的欢乐,跑得远远地,连个音信也不通,害得老母亲想煞也是枉然。 这是比喻佛一直在想念众生,要想度脱众生,而许多众生因为业障太重,智慧太浅,暂时同佛无缘,所以佛也难以度脱他们。 倘若子女也因长久流浪在外而思念起自己的母亲,而且思念的心情也同母亲思念子女的心情同样迫切的话,那末母子们终生想念,甚至发愿生生世世永不分离,那末母子们也永不会分开。 这是比喻众生由于长久流浪生死,痛苦异常,受到佛的教化后,开发了智慧,发愿要最终成佛。 这是以母子关系作比喻,要比上一个譬喻更进一层。 倘若众生的心里一直在忆佛、念佛,表现在行动中也是时时处处口念佛号,身作佛事。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快的话,一年、半年,甚至几个月、半个月,可以见到佛;慢的话,在这一辈子临终的时候也必定能见到佛,离开佛总是不远的。 非但如此,也不需要再用其他种种方法或法门,例如去学密、学禅,掐诀念神咒、打坐参话头,只要把一句佛号牢牢溶在心中,无论行住坐卧、无论喜怒哀乐,无论闲暇繁忙、无论得意失宠,心佛永不分离,久而久之,功夫到了,自然就达到密宗的三密相应,禅宗的明心见性的'心开'境界。 这情形正好比身上涂抹香料的人会散发出香味一样,这就叫做'香光庄严'啊! 这就是以佛的功德香、以佛的功德光来加持到你身上,令你身上也同样有佛的香气和光明,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我在菩萨道行道修行时,就是修的念佛法门。 以清净的念佛心,得以证到‘无生法忍’。 由此‘无生法忍’步步深入,最终成为补处菩萨。 依照我的本愿,现在就在娑婆世界,以阿弥陀佛大愿的威力来加被,以我本身菩提愿力作接引,令所有真正发心、具足信愿行的念佛人,都最终归入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清净佛国中去。 世尊! 您要是问我:最好选择甚么样的圆通法门,可以使修行人能最迅速、最有效地得到成就。 事实上我觉得,最根本的选择就是甚么也不选择。 对外,不选六根种种形相(如眼、耳、鼻、舌、身、意等根相);对内,不取六根种种根性(如见、闻、觉、知等性),只'依'一个清净精明的自性(事实上只是名'依'而已,清净自性早离能所了也),便可把六根统统管住了。 以清净的佛号为净念,进一步说,以无杂念为净,以不执念为念,这便是净念。 在事相上,时时处处忆念不舍;在理相上,达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便是相继。 能按照这个方法坚持去做的话,一旦功夫到了,自然就进入念佛三昧的正定境界,自然就显示出清净的自性如来,同佛一样,无二无别了。 真能这么做到的话,那才叫真正的第一呢! 发布时间:2024-04-09 11:29:0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