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修行佛法的过程就是消除业障的过程 内容: 「七佛灭罪真言」,出自《大方等陀罗尼经》。 经上是这样说的:「尔时文殊师利,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而曰佛言:世尊若比丘,於世尊去世之后,若毁四重,若比丘尼毁犯八重,若菩萨若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毁如是一一诸戒,所犯重罪当云何灭?」文殊师利菩萨祈请释迦牟尼佛,向释迦牟尼佛提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世尊去世以后,有的比丘毁犯了四重戒,比丘尼毁犯了八重戒,或者是菩萨毁犯了一一诸戒,或者是优婆塞优婆夷,毁犯了一一诸戒,所犯的重罪当云何灭? 修行佛法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忏悔的过程,消除业障的过程,开显智慧的过程,积累福报的过程,这是修行佛法。 可以这样说:只要我们没有成就,都会有过失,特别是末法时期。 末法时期众生根性相对浅薄一些,福报浅薄一些,业障重一些,那么犯戒的因缘就多一些。 在这里文殊菩萨非常慈悲,代末世众生祈请释迦牟尼佛,提出了疑问,然后释迦牟尼佛一一回答。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释迦牟尼佛说你好好听着我要给你解说。 「我去世以后,若有恶律仪比丘,毁四重禁」。 恶律仪比丘,就是不持戒的比丘。 「毁犯四重戒」,哪四重戒:杀、盗、淫、妄。 杀盗淫妄是佛教的根本大戒,也是性戒。 这四条根本戒也叫性戒,性戒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无论你相信它不相信它,无论你承认它不承认它,只要你犯了,必然受恶报。 所谓修行人为什么要持这种戒呢? 持这种戒就是最大程度的不去造恶业。 如果我不是学佛的,我杀生了,我偷盗了,照常有恶报。 修行的人和不修行人的差别在哪里? 修行的人明理,他知道怎么做。 虽然有一些他可能做不全面,但是他知道怎么做了,这就是佛法佛理的指导。 性戒就是这样,如果你不信佛,做了,也有很大的恶报,是这个意思。 所以比丘的四重戒是:杀、盗、淫和妄。 我们三皈五戒当中讲到了,前四条戒是根本大戒,也是性戒。 比丘尼还有一个八敬法,这个八敬法,如果说比丘尼犯了,那么就是毁犯八重戒。 如果是菩萨毁犯了一一戒,就是指在家菩萨毁犯了在家菩萨所应该持的戒条,出家菩萨犯了出家菩萨应该受持的戒条。 还有就是沙弥和沙弥尼也是一样。 出家没受大戒的二众,男众叫沙弥,女众叫沙弥尼。 再就是优婆塞、优婆夷。 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众。 在家众最多受持的是三皈五戒。 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不明佛理,不懂正法,连三皈戒体都难保住。 现在很多人三皈戒体都破掉了,哪一种? 比方说受三皈五戒,不去僧众处求受,那就没有得,他不得三皈戒体,何况是五戒呢? 有的跟着居士受戒,受三皈,我们原来讲到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嗯。 如果是跟着僧人受戒,受的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啪”一拍,准了,就这样,当下即得。 居士给人受戒呢,可能是他也懂一点,但是他还沉不住气的要给人家受戒,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嗯……。 懂吗? 所以这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嗯……,是二宝居士。 发布时间:2024-04-01 10:43:1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