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不把握,就得到六道里边轮回去了 内容: 一努力办道古人为生死大事,寻师访友,不惮登山涉水,劳碌奔波。 吾人(我们)从无始来,被妄想遮盖,尘劳缚着,迷失本来面目。 比喻镜子,本来有光明,可以照天照地,但被尘垢污染埋没了,就不见原有光明。 今想恢复原有光明,只要用一番洗刷磨刮工夫,其本有光明,自会显露出来。 吾人心性亦复如是,上与诸佛无二无别。 无欠无余,何以诸佛早已成佛,而你我现在还是生死苦海的凡夫呢? 只因我们这心性,被妄想烦恼种种习气毛病所埋没,这心性虽然与佛无异,也不得受用。 今你我既已出家,同为佛子,要想明心见性,返本还原的话,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 古人千辛万苦,参访善知识,即为要明己躬下事。 现在已是末法,去圣时遥,佛法生疏,人多懈怠,所以生死不了。 今既知自心与佛相同,就应该发长远心、坚固心、勇猛心、惭愧心,二六时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朝如斯,夕如斯,努力办道,不要错过时光。 虚云老和尚讲的和现在咱们修行所提倡是一样的,就是苦修,要下功夫,不下功夫没用。 我们修行,其实就是恢复本来面目,就是擦镜子。 我们把《地藏经》比喻为“强力去污剂”,每天,就是拿这些最有力的去污剂,擦这些垃圾,倒垃圾。 擦镜子上的污垢。 就得下苦功夫,没有别的办法。 古人都是这样的,为法忘躯。 过去为了求一点法,那是千辛万苦。 现在我们有这个方法,一定要坚持。 “二六时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朝如斯,夕如斯,努力办道,不要错过时光。 ”我们也要像虚云老和尚提倡的这样,向古大德学习。 所有的时间,不要空过,不要让自己放过,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千万不要放过。 我们吃饭,我们不要放过。 所有时间我们都要精进起来,把所有的精力、身口意,都要清清楚楚地干好。 吃饭,我们要明白我们在吃饭,在吃啥饭,养成啊警惕、警觉。 这个是什么? 其实就是观照,这个非常重要;我们睡觉也要观照,清清楚楚我们在睡觉;走路我们也要清清楚楚,迈左脚还是迈右脚,很清晰;一切时间,包括喝水,我们要清清楚楚,喝的水是热水、冷水还是暖和的水,要清楚。 这个就是在所有时间里边,培养自己的观照力,要清楚,非常清晰地修行,过日子。 过去禅宗的古大德都讲过,我们怎么过日子? 无非就是挑柴、担水、吃饭、睡觉,没有别的,古大德就干这几件事,但是就在这些过程中间,就在修行,清清楚楚,一切时间都非常地清楚。 所有时间,甚至梦中也要清楚,要把握住。 你不把握住,梦中,如果我们这个气上不来了,坏了,我们可能自己做不了主,就得到六道里边又轮回去了。 一有隔阴之迷,原来修的什么东西全忘了。 我们讲的这是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另外也绝不是说我们每天诵经、拜忏、念佛就是修行,可不是说这就是修行,我们其他时间,我们该干嘛又干嘛去了,该起妄念又妄念了,该去造作又造作了,这个不行,变成两层皮了。 一定要把所有的时间都集中起来,都是佛法,都是修行。 现在其实很多人念经、拜忏不认真,其实也不是修行,也在打妄想。 表面是修行,实际不是,这也不行。 关键我们从这里边学习,学习什么? 应该学习这个“长远心、坚固心、勇猛心、惭愧心,在二六时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朝如斯,夕如斯,努力办道,不要错过时光。 ”这是我们应该保持修行的态度,这是最重要的。 只有这样修行,你像虚云老和尚,他修了101岁,活了120年,从19岁出家以后开始修,修了101岁,他就是这么修过来的,没有什么奇特的。 二妄想不生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 ’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一切世出世间,若凡若圣,本来是空,何生死之有呢? 故曰成道本来易。 这是从理上说的。 此心虽然妙明,但被种种妄想所盖覆,光明无由显现,而欲除此妄想就不容易了。 妄想有二种:一者轻妄,二者粗妄;又有有漏妄想与无漏妄想之分。 有漏者,感人天苦乐果报;无漏者,可成佛作祖,了脱生死,超出三界。 粗妄想感地狱、饿鬼、畜生三途苦果,轻妄想就是营作种种善事,如念佛、参禅、诵经、持咒、礼拜、戒杀放生等等。 我们做的这些事,虚云老和尚说这只是一个轻的妄想,都是妄想。 粗妄想与十恶业相应,意起贪嗔痴,口作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身行杀、盗、淫,这是身口意所造十恶业。 其中轻重程度,犹有分别,即上品十恶堕地狱,中品十恶堕恶鬼,下品十恶堕畜生。 总而言之,不论轻妄粗妄,皆是吾人(我们)现前一念,而十法界都是这一念造成的,所谓一切唯心造也。 若就本分来讲,吾人(我们)本地风光,原属一丝不挂,这是禅宗语言。 纤尘不染的。 粗妄固不必言,即或稍有轻妄,亦是生死命根未断,现在既说除妄想,就要借重一句话头或一声佛号,作为敲门瓦子,以轻妄制伏粗妄,以毒攻毒,先将粗妄降伏,仅余轻妄,亦能与道相应,久久磨练,功纯行极,最后轻妄亦不可得了。 我们个个人都知道妄想不好,要断妄想,但又明知故犯,仍然打妄想,跟习气流转,遇着逆境,还是打无明,甚至好吃懒做,求名贪利,思淫欲等等妄想都打起来了。 既明知妄想不好,却又放他不下,是什么理由呢? 因为无始劫来,习气薰染浓厚,遂成习惯,如狗子喜欢吃粪相似,你虽给它好饮食,它闻到粪味仍然要吃粪的,这是习惯成性也。 古来有一则公案,说明古人怎样直截断除妄想的。 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 ’祖曰:‘即心是佛。 ’大梅山的法常禅师,他去参拜马祖道一法师的时候问:“如何是佛? ”马祖说:“即心是佛。 ”师大悟法常禅师大悟,就这一句话他就大悟了。 遂往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茅住静。 就到这个梅子山,住茅棚就入静去了。 祖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 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 ’马祖听到这个法常师父在那住山,就让一个和尚去问他去了:“和尚见马大师得了个什么呢便住此山? ”去看他功夫如何。 这个法常师说:“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 ”就“即心是佛”这一句,我依据这一句我能住山。 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 ’师曰:‘作么生? ’曰:‘又道非心非佛。 ’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 ’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 ’去问的僧人说:“大师近日佛法又不同了。 ”法常师父就问:“又说什么呢? ”僧人就道:“非心非佛”。 马祖道又说非心非佛。 法常师父说:“这个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是即心即佛。 ”这个僧人回来就把这个过程(跟马祖)讲了,马祖就说:“梅子熟也。 ”因为他住在大梅山,说这个人梅子熟了,就代表他修行真正悟道了。 他不会因为马祖说即心即佛、又说非心非佛,生疑惑。 他明了了。 发布时间:2024-03-21 10:31:1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