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普贤行愿(十大愿王) 内容: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普贤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善男子! 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 善男子! 我于尔所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于一念间生嗔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别心,远离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厌心、懒惰心、障碍心,迷惑心。 唯住无上涅盘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善男子! 我庄严佛土,以大悲心救护众生,教化成就(众生),供养诸佛,事善知识,为求正法,弘宣护持,一切内外,悉皆能舍。 ……我所求法,皆为救护一切众生。 一心思惟,愿诸众生得闻是法。 愿与智光,普照世间(世间智),愿为开示出世间智,愿令众生悉得安乐,愿普称赞一切诸佛所有功德(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八十)。 四十卷本华严,第四十卷,一般称为《普贤行愿品》。 经文是普贤菩萨为菩萨众说的,先长行,次偈颂。 长行中揭示了普贤菩萨十大行愿: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何等为十?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顺趣而入……则能成就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现对十大行愿略释如下:一、礼敬诸佛礼敬指生恭敬心,遍于身口,进行礼拜。 即心观想,身礼拜,口称念:‘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及十方法界常住诸佛。 ’在顶礼时,达到一心不乱,五体投地,深入法性,离能所想。 如偈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阿弥陀佛影现中。 我身影现弥陀前,头面接足皈命礼。 ’是则内佛外佛,同一实相,随一一礼,若佛若礼,重重无尽。 自觉我身前有诸佛,诸佛前有我身。 即是一一尘刹中皆有佛,一一佛前皆有普贤。 一一普贤皆悉合掌礼拜。 则一普贤之身,遍入一切普贤身内;一切普贤,皆摄归一普贤身内。 正如《大般若经》说的:‘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二、称赞如来称即称颂,赞即赞叹。 如来,佛的十号之一。 如者如如不动,指不生不灭的心体,湛然寂照,亘古今而不变。 来即去来,谓如如不动的心体,能生起万德。 即于无去无来中,能去能来。 佛有三身,称赞法、报、应三身的偈颂:‘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称赞法身佛的偈颂:‘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 ’称赞报身佛的偈颂:‘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称赞应身佛的偈颂:‘堂堂黄金相,巍巍不动尊,天上与人间,无不咸恭敬。 ’称赞如来相,以身业礼,以口业赞,以意业敬,是为三业供养如来。 三、广修供养广指所供之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普贤菩萨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悉皆供养。 供养之物有财供养与法供养。 财供养:有内财与外财。 内财,如《法华经》说:用身、口、意三业恭敬供养,即礼拜赞叹供养。 如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逢人即劝,逢人即念,是为法供养。 吾人广修供养,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如法供养。 可先劝一家,由一家及他家,从一方及十方,普贤菩萨称性起修,一字一句,周遍法界。 (1)于诸病苦为作良医;(2)于失道者示其正路;(3)于暗夜中为作光明;(4)于贫困者令得宝藏。 外财,指金钱田舍等。 修行者、具大悲心。 随缘能施,尽心供养。 ’法供养:以如来正法,开示众生,转迷启悟。 四、忏悔业障吾人由身、口、意而造十恶,由十恶而招致六道轮回之苦。 如《行愿品》说:若此恶业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吾人既有业障,必当早求忏悔。 忏者忏其前愆。 悔者悔其后过。 最佳忏悔,莫如念佛。 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又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故人能念佛持咒,则业障自除。 且念佛法门,无论利根钝根,业轻业重,但肯信愿持名,无不往生极乐世界。 五、随喜功德功德分二种:一者世间有漏功德,如慈善业,造桥修路,斋僧建寺等。 二者出世间无漏功德,如了生脱死,广修六度、四摄等。 对这两种功德,有力的则助力,无力的则赞叹,随喜而修,切不可讽刺打击,妒嫉诽谤。 学习普贤菩萨随喜净土法门的精神,称赞阿弥陀佛的功德。 六、请转法*如来说法,一句一字,皆从菩提心中流出,大众闻法,一句一字入耳,皆转入心中而成妙法,释迦已灭,弥勒未生,我们应请大法师代佛说法,即请转法*。 法师转大法*,能使人去恶向善,转凡成圣。 说明请转法*,当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七、请佛住世释迦灭后,弥勒未生,曷能请佛住世? 当知是心作佛,即心即佛。 众生心净,见佛常住,众生心垢,见佛涅盘,若人念念在佛,即时时请佛住世。 勤修六字洪名,净念相继,则佛常映现心中。 如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八、常随佛学我们时时以佛为学习的榜样,对佛的教法要依教奉行。 总之,要诚心忆佛,从因至果,引得心智,随之而学。 常常如此,始终不变。 九、恒顺众生以大悲心,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对任何众生,都要承事供养,如敬父母乃至如来,等无有异。 要求做到以下四点:十、普皆回向菩萨作一切功德,都是为了一切众生,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怎样回向呢? 经文中说:‘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悉皆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 ’回向的内容有三种:(1)回自向他:凡作一切功德、悉当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 (2)回因向果:将自己日夜所念的佛号和每日课诵,回向众生使之往生极乐净土。 (3)回事向理:从理论上认识,所作的一切功德,即因缘所生法,缘生无性,当体即空。 佛说功德,即非功德,是名功德。 我们学习普贤菩萨十大行愿,要牢记弘一法师书写的两句话:‘愿得普贤真妙行,常乐利益诸众生。 ’ 发布时间:2024-03-18 11:32:0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