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解说佛教要旨的最短偈语[佛使比丘讲解] 内容: “诸法因缘生,如来说是因;诸法因缘灭,是大沙门说。 ”现在让我尝试来讲解一小段经典给大家听,这只是一般普通的佛法;相信各位也曾经听说过,但却是本题的另一要点,而且也被公认为佛教的中心思想。 阿说示比丘这段巴利经文可让我们思考,舍利弗问阿说示比丘:“可否用最精简的话来解说佛教的精华? ”阿说示比丘说:“诸法因缘生,如来说是因,诸法因缘灭,是大沙门说”。 说明法的缘起及法的缘灭,就是现象的生灭,一切事物从因而生,世尊宣说:“一切事物均有其‘起因’,要熄灭一切事物便得熄灭起因”。 每个国家的佛教徒,都同意这即是佛教的要旨。 佛陀入灭后,阿育王因为对佛法坚信不疑,将这段经文刻在石碑上,虽然只是短短的偈语,却是强有力而又神圣的座右铭。 按照这法则推论,佛教的心要说明了“万物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消失而灭”。 也只是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什么”。 同时在指示我们:不要认为我所看到的所有现象都有一个永恒的“自我”。 其实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只有在因缘和合的条件下才生起,并不断地增长,主因的消失即是现象的消失。 这个主因,可解说为能造作或组合的力量,也可以称它为助缘,但它又可成为另一个果的主因。 因此眼前的现象或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的成果,它是没有自我、不自在的,只是在不间断、无止境的流转中的其中一种现象。 所以,佛教是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没有自我的,它必须要随因缘的力量而改变,所以是不自在的。 因此,它本身具备了苦。 若不要有苦,就得停止或熄灭苦因,当不再有因缘的组合,苦就灭了。 这个是主题,较深入向各位讲解“什么是什么”,只有智慧的人才懂得,对我们这些只有一般知识水准的人来说,的确难以理解。 这些因缘法,正是佛教的精神要点。 以上一切解说,都是在告诉我们:万物是虚幻、假有的,它只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我们不应该执迷,直到让心从喜欢或讨厌中解脱出来,就再好不过了。 当心识真正能从喜欢或讨厌中解脱出来,这就是脱离了因力(主因的力量),也就是熄灭了主因。 如此,就不再为喜欢或讨厌而苦了。 从这个主题可以看到佛教的中心法则,说明“什么是什么”,普通人是不曾听过这种不仅正确,而且直接深入探讨的话题。 另一方面,我想要引导各位细心观察,更加理解佛陀出家的目的,世尊从充满欲乐享受的皇宫中离开,毅然出家,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佛经明显地指出:请各位仔细听着,佛陀是为了寻找“真理是什么”而出家。 “什么是什么”就是无上真理。 尤其是“苦是什么”? “苦因是什么”? “不苦是什么”? “进入不苦的方法是什么”? 这就是佛陀出家的动机、志愿与原因。 太子出家就是要来追寻无上的“真理是什么”,最后终于圆满、究竟地明了什么是什么”。 也就是无上的智慧,即是佛教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4-03-16 10:41:5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