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的方位和传承 内容: 五方五佛:中央娑婆世界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即本师释迦牟尼佛);东方妙喜世界阿閦佛(不动如来):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宝生如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来)横三世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央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娑婆世界为基准,按地域划分势力范围竖三世佛: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三世”又叫“三际”。 世,梵语叫路迦(Loka),《楞严经》说:“世为迁流”,意即时间的流动。 佛教用于因果轮回时,“世”指个体一期生死的时间跨度。 三世也可说前世、现世、未来世,或前生、今生、来生,或前际、中际、后际。 佛教中的“世”,短的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可能,最短暂的即所谓“刹那三世”,刹那是梵文Ksana的音译,意即最短暂的时间。 极常见的三世则有以人的一期生死为一世的“人生三世”或“三生”。 再有一种“劫世”。 劫,乃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之略,意为极久远的时间。 婆罗门教认为世界要经历许多劫,一劫是四十三亿二个万年(或一百二十八亿年),劫末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然后重新创世。 佛教又以一劫为一世,与上述婆罗门教外道说法略有不同,但也认为世界有周期性创生与毁灭的过程。 “三世佛”的三世,是指最后一种时间概念。 三身佛:法身,报身,应化身。 佛陀有证悟实相的法身,有具足三十二相的报身,有随机度化众生的应化身过去七佛:毗婆尸佛(Vipayin)、尸弃佛(ikhin)、毗舍浮佛(Vivabhu)、拘留孙佛(Krakucchanda)、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uni)、迦叶佛(Kayapa)、释迦牟尼佛(ākyamuni)。 前四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四佛,后三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三佛。 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三劫之中,皆有千佛。 发布时间:2024-03-14 11:03:0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