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楞严经原文及译文 内容: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室罗筏城。 只桓精舍。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佛子住持。 善超诸有。 能於国土。 成就威仪。 从佛转轮。 妙堪遗嘱。 严净毗尼。 弘范三界。 应身无量。 度脱众生。 拔济未来。 越诸尘累。 其名曰。 大智舍利弗。 摩诃目犍连。 摩诃拘絺罗。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须菩提。 优波尼沙陀等。 而为上首。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 并其初心。 同来佛所。 属诸比丘休夏自恣。 十方菩萨咨决心疑。 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即时如来敷座宴安。 为诸会中。 宣示深奥。 法筵清众。 得未曾有。 迦陵仙音。 遍十方界。 恒沙菩萨。 来聚道场。 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这部经是我亲自听佛陀宣讲的。 那时,世尊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与大比丘等一千二百五十名僧人在一起。 这当中,有些是成就了无漏智的大阿罗汉,有些是具备了佛智而住在世间以宏扬佛法的菩萨。 他们都以佛智慧超越了种种有为事物的束缚,从而能够在俗世界施行佛的威德仪律,绍继佛法以摧破世人烦恼,将如来遗训发扬光大。 他们净化精严佛化人生,将佛的威德律仪推广於凡人生死来往的世界。 他们在世间,以无数量的化身显现佛的智慧,引导世间生灵脱离生死轮回,将现在与未来的众生从轮回苦海的压迫之中拯救出来,从而超越世间有为事物的种种压迫累赘。 他们的名字是: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人,他们全都是如来佛的上首弟子。 另外,还有无数的辟支、无学等,初入圣道的修行者,以及一些初发心愿的修行者,一同来到如来这里,与各位比丘一道坐禅修学,一齐参与修行後的考察和检省。 来自十方世界的菩萨们,为了绝断心中最後的疑惑,也同来恭请如来为众生宣示佛法的奥义。 这时候,如来上座已毕,就为法会中大众宣讲了佛法的深奥密义。 一时间法会大众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启发,和美法音响起,传遍十方诸天各界。 数不清的菩萨都聚会到了如来这里,文殊师利菩萨则是他们当中为上首的一位。 时波斯匿王。 为其父王讳日营斋。 请佛宫掖。 自迎如来。 广设珍羞无上妙味。 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 伫佛来应。 佛敕大殊。 分领菩萨及阿罗汉。 应诸斋主。 唯有阿难。 先受别请。 远游未还。 不遑僧次。 既无上座。 及阿阛黎。 途中独归。 其日无供。 即时阿难。 执持应器。 於所游城。 次第循乞。 心中初求最後檀越。 以为斋主。 无问净秽。 刹利尊姓。 及旃陀罗。 方行等慈。 不择微贱。 发意圆成。 一切众生。 无量功德。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 诃须菩提。 及大迦叶。 为阿罗汉。 心不均平。 钦仰如来。 开阐无遮。 度诸疑谤。 经彼城隍。 徐步郭门。 严整威仪。 肃恭斋法。 尔时阿难。 因乞食次。 经历媱室。 遭大幻术。 摩登伽女。 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 摄入媱席。 媱躬抚摩。 将毁戒体。 那时,有波斯匿王,因为其父的讳日而设斋筵礼诸佛的护佑。 他在自巳的宫廷迎候如来,以及各位菩萨,斋筵上摆满了美味珍肴。 城里又有其他长者、居士们,同时也在设斋筵礼诸僧人,他们也期待如来能够光临。 如来就让文殊菩萨带领各位菩萨和阿罗汉去赴斋主们的筵请。 只有如来的弟子阿难,先已接受别处的侍奉,远游未归。 既然没有德高望重的比丘和轨范师一起受请,他也就在施主家接受最高的供奉,接受导师的称号了。 此时阿难正一人在返回的途中,这一天他没有得到供奉,他就手持食钵,在他驻足的城中沿街乞食。 阿难在心里计划,待乞到最後一家施主时,就在那家接受供奉,不管那家是否乾净,也不论那家是尊贵之姓还是卑贱之姓,他都将施行同等的慈悲关怀予人,都将起意去成就一切众生的佛性智慧,成就众生们的无上的功德。 此时阿难已经知道如来世尊诃责须菩提和大迦叶,批评他们成就了阿罗汉果位,但是仍然不能以平等心对待众生,他期仰著如来能为他们阐说开示佛的宽容平等的智慧,以引导他们能解脱迷惑怨忿的烦恼。 此时阿难正走过城楼,慢慢向街上走去。 他仪容庄重严慧,恭敬肃穆地按行斋的律仪乞食。 就在他乞食到一处淫逸的住所时,他遭遇大魔法,一名叫摩登伽的女子使用婆毗迦罗先梵天咒,将阿难捉按到了淫床之上,并施予淫行,即将毁坏阿难的持戒之体。 如来知彼媱术所加。 斋毕旋归。 王及大臣长者居士。 俱来随佛。 愿闻法要。 於时世尊。 顶放百宝无畏光明。 光中出生千叶宝莲。 有佛化身。 结跏趺坐。 宣说神咒。 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 恶咒消灭。 提奖阿难。 及摩登伽。 归来佛所。 阿难见佛。 顶礼悲泣。 恨无始来。 一向多闻。 未全道力。 殷勤启请。 十方如来得成菩提。 妙奢摩他。 三摩。 禅那。 最初方便。 於时复有恒沙菩萨。 及诸十方大阿罗汉。 辟支佛等。 俱愿乐闻。 退坐默然。 承受圣旨。 如来已知道阿难遭了摩登伽的魔法,於是离筵归来,波斯匿王各大臣、长者居士们,也都跟随而来,期待著聆听佛法要义。 这时候,如来头顶上放射出百宝无畏大光明,光芒之中生出千叶宝莲花,莲中有一佛作跏趺坐,宣说神咒。 并命文殊菩萨持此咒去护卫阿难。 一时之间,摩登伽女的魔咒被灭,阿难和摩登伽女都被带到了如来这里。 阿难见到如来,行礼佛足,悲泣起来。 他悔恨自已,久远以来一向以「多闻」称名於世,然而并未成就圆满的道行。 阿难恳请十方如来佛,助成他获至无上智慧,获至无上止寂禅定,获至无上正定正觉的修习功夫,以及最为直接的成道法门。 当时又有数不清的菩萨,以及十方世界大阿罗汉、缘觉、声闻等,都愿现聆教诲,他们退回自己的座位,领受著佛的至高要义。 佛告阿难。 汝我同气。 情均天伦。 当初发心。 於我法中。 见何胜相。 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 胜妙殊绝。 形体映彻犹如琉璃。 常自思惟。 此相非是欲爱所生。 何以故。 欲气麤浊。 腥臊交遘。 脓血杂乱。 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 是以渴仰。 从佛剃落。 佛言。 善哉阿难。 汝等当知一切众生。 从无始来。 生死相续。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用诸妄想。 此想不真。 故有轮转。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 应当直心詶我所问。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 出离生死。 皆以直心。 心言直故。 如是乃至终始地位。 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如来对阿难说,你与我情谊深厚,我们俩有兄弟般的情份,你在发心求无上智慧之时,在我的佛法现示之中,见到了什麽美妙景像,能使你当下舍弃世间的深重恩爱? 阿难告诉如来,那时我看到如来之身有三十二种无上美妙之相,其形体澄澈透明如水晶一般。 我自已思量,这样的美妙之相一定不是因爱欲而生出的。 为什麽呢? 因为色欲之气粗浊不堪,腥臭交织,脓血杂乱,不能生出这等明净无暇聚集光明的形体来。 我无限期望崇仰,所以跟随如来出家修行。 如来说:多好啊,阿难。 你们应该知道,一切众生长久以来,就沦入了生死的相接相续之中,这都是不知道无生无灭不迁不变的真实心的缘故。 心的本性是明净光洁的,如用之於种种妄念,则这些妄念皆会颠倒不真实,所以就有众生在生死烦恼中流转不停息。 你要是想修习无上智慧,真正地揭示心性的真实。 那麽你应当诚实地回答我的问题。 诸天十方的如来佛的修行,都是一样,能够脱离生死轮回,这都是以诚心修行的结果。 心有诚实,口有诚实,自始自终贯穿修行之中,那麽你的修行就永远不会产生种种起伏曲拆。 阿难。 我今问汝。 当汝发心缘於如来三十二相。 将何所见。 谁为爱乐。 阿难白佛言。 世尊。 如是爱乐。 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 心生爱乐。 故我发心。 愿舍生死。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 真所爱乐。 因於心目。 若不识知心目所在。 则不能得降伏尘劳。 譬如国王。 为贼所侵。 发兵讨除。 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 心目为咎。 吾今问汝。 唯心与目。 今何所在。 阿难,我现在问你,当初你发心求无上智慧,是因为如来三十二种妙相的缘故,那麽,你是用什麽来看,又是用什麽感到欢喜的呢? 阿难告诉如来:世尊,我是用心和眼来感受欢喜的。 我的眼看见如来的美妙相,我的心就生起了欢喜,於是我发心求无上智慧,誓愿舍生弃死。 如来又对阿难说:如你所说,真欢喜之处在於心和眼,那麽,如果不知道心和眼在什麽地方,就不能够制服俗尘生活中的烦劳。 就好像一个国王,当他遭到了敌人的侵犯,他发兵讨伐,就应当知道敌人在哪里才行。 你之所以仍在生死轮回中不得解脱,就是受制於眼和心的缘故。 我问你,心与眼现在在什麽地方? 阿难白佛言。 世尊。 一切世间十种异生。 同将识心居在身内。 纵观如来青莲华眼。 亦在佛面。 我今观此浮根四尘。 只在我面。 如是识心。 实居身内。 佛告阿难。 汝今现坐如来讲堂。 观只陀林今何所在。 世尊。 此大重阁清净讲堂。 在给孤园。 今只陀林实在堂外。 阿难。 汝今堂中先何所见。 世尊。 我在堂中先见如来。 次观大众。 如是外望。 方瞩林园。 阿难。 汝瞩林园。 因何有见。 世尊。 此大讲堂。 户牖开豁。 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啊! 全世界中的芸芸众生,都将能够识知外界事物的心居留在身体以内,即使是如来的青莲华眼,也是长在脸上。 而这些虚浮不实的眼、耳、鼻、舌等器官,只是长在我的脸面,但是能知能识的心却是隐藏在身体内部的。 如来又对阿难说:你现在正坐在如来佛的讲堂上,你看看只陀树林现在在哪里? 阿难回答:世尊,这些重阁叠楼的清净讲堂,就在这只园里,那只陀树林就在讲堂的外边。 如来说:阿难啊! 你在这讲堂之中,先看见什麽呢? 阿难回笞:世尊,我在讲堂里是先看到如来,然後看到大众,再往外看去,才看见那些林园。 如来说:阿难啊! 你看见林园,是因为什麽才看见的呢? 阿难回答:这大讲堂,门窗宽阔,四方洞开,所以我在讲堂内能够看见那些树林。 尔时世尊。 在大众中。 舒金色臂。 摩阿难顶。 告示阿难及诸大众。 有三摩提。 名大佛顶首楞严王。 具足万行。 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 汝今谛听。 阿难顶礼。 伏受慈旨。 这时候,如来佛就在大众之中伸展出金色手臂,抚摩阿难头顶,同时开示阿难和诸位大众:有一个心念止定无散乱无差别的无上境界,其名叫做大佛顶首楞严王,达此境界具备了万千法行,诸天十方的如来佛,都由此而归到佛的大道上来,最後成就了无上的佛果,你们仔细听罢。 此时阿难行礼伏拜,领受如来的教诲。 佛告阿难。 如汝所言。 身在讲堂。 户牖开豁。 远瞩林园。 亦有众生在此堂中。 不见如来。 见堂外者。 阿难答言。 世尊。 在堂不见如来。 能见林泉。 无有是处。 阿难。 汝亦如是。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 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 尔时先合了知内身。 颇有众生。 先见身中。 後观外物。 纵不能见心肝脾胃。 爪生发长。 筋转脉摇。 诚合明了。 如何不知。 必不内知。 云何知外。 是故应知。 汝言觉了能知之心。 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如来对阿难说:就像你所说那样,你在讲堂内,因门窗洞开而能看到远处的林园,但是也有众生在讲堂上看不到如来,只能看见讲堂外的东西。 阿难回答:世尊啊! 在讲堂内看不到如来,只看到外面的林园泉水,这不可能。 如来说:阿难,你也是这样的。 你的心本来有灵性,是透澈明净的。 如果你眼前现示出来能明白一切事物的心,其实就在你身躯之内,那麽,这时就应先透澈知道身躯的内部。 但是,很多处在生死轮转之中的众生,是先去看身躯里面,然後才去观察外部事物,既使如此,也看不到身躯内的心肝脾胃,看不到指甲毛发在生长,更看不到筋骨血脉的运动流淌。 真正的透彻明净能明白一切之心为什麽不能识知到这些呢? 一定是他不能知内,那还谈什麽知外呢? 所以应当知道,你所说觉悟灵明的心,原是驻在身躯之内,这是不对的。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 我闻如来如是法音。 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所以者何。 譬如灯光然於室中。 是灯必能先照室内。 从其室门。 後及庭际。 一切众生。 不见身中。 独见身外。 亦如灯光。 居在室外。 不能照室。 是义必明。 将无所惑。 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此时阿难行礼叩首,并对如来说:我聆听了如来宣示的佛法,顿时觉悟了我的心,其实是驻在身外的,为什麽呢? 就像灯光那样,灯点亮在室中,就应是先照亮室内,接著才照亮门户,然後才是照亮庭院。 一切众生,不能识见自身内部,只能看见自身之外事物,这就像灯光是驻在室外,所以不能照亮室内。 明白了这点,就不会再有迷惑,就能达到与佛的智见一样,这大概不会有什麽颠倒妄乱的吧? 佛告阿难。 是诸比丘。 适来从我室罗筏城。 循乞抟食。 归只陀林。 我已宿斋。 汝观比丘。 一人食时。 诸人饱不。 阿难答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是诸比丘。 虽阿罗汉。 躯命不同。 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佛告阿难。 若汝觉了知见之心。 实在身外。 身心相外。 自不相干。 则心所知。 身不能觉。 觉在身际。 心不能知。 我 发布时间:2024-03-09 12:27:3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