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一) 内容: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一叙品第一原典: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迦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阿[少/(兔-、)]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 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复有学、无学二千人。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 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殖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译文:以下教法是我亲身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那时,释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 与佛随行共处的有一万二千多名大和尚,他们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果位,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之漏已伏断无余,再也不会产生愚昧者日夜缠身的烦恼,已证涅槃、以涅槃为己利,三界如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疑结、见结、取结、嫉结、悭结、无明、爱、取等结缚销落无余,心修习已得圆满自在。 这些大和尚中有阿若桥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袅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等大众所熟悉的大阿罗汉。 声闻众中修习戒、定、慧,学未圆满的有学众,和至进趣圆满,已证阿罗汉果的无学众等二千人。 释迦牟尼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其眷属亲朋六千人以及释迦牟尼佛出家前的妻子、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比丘尼与其眷属亲朋也都来到耆阇崛山佛的住处。 另有大菩萨八万人也来到今日的法华会上,这些大菩萨们皆已证得佛的无上圣智,并在此智道上精进不息,无论是果位、心念、还是行为,皆不倒退。 他们精通一切总持,又获乐说辩才,常转法轮,弘法利生。 这些菩萨们已曾供养过成百上千以至无数无量个佛,并于这么多的诸佛世界中持戒修福,积德行善,植下了众德之本,时常 受到诸佛的称扬赞叹。 他们以慈悲之心修身养性,善于获得佛的智慧,所以,他们都通达大智大慧,均已达到了涅槃解脱的彼岸。 他们不但自身解脱,而且还以慈悲之心,救度成百上千以至数不清的芸芸众生,他们的名称传遍了无量无数个世界。 他们的名字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等大菩萨。 此类大菩萨一共有八万多人。 原典:尔时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 复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 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 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有四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有四乾闼婆王——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有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睺阿修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译文:那时,在天界作王的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人同时来到法华会上。 还有明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各与其眷属一万多天子以及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多天子等也齐赴法华盛会。 娑婆世界的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也各自率领自己的眷属一万二千多人来到释迦佛说法的道场。 八大龙王与其眷属若干人也来了。 这八个龙王分别是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闼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成王。 四紧那罗王与其眷属若干人也到了说法的地点,这四紧那罗王是: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 四干闼婆王:乐干闼婆王、乐音干闼婆王、美干闼婆王、美音干闼婆王各其眷属百千之众也来到法会现场。 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睺阿修罗王,也各与百千眷属同赴法会。 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眷属同赴法会。 韦提希的儿子阿阇世王也走出王宫,与其亲朋及文武百官一起,来到耆阇崛山听佛说法。 他们各自对佛的双足行礼之后,便退坐一旁。 原典: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佛说此经已,结加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译文:这时的世尊,已被四众弟子团团围住。 大家纷纷供养佛、顶礼佛、尊重佛、赞叹佛。 佛为诸菩萨宣讲大乘经典,经名叫《无量义经》,这是教化大乘菩萨的一个方法,深得佛的护持与眷念。 佛说完此经后,便打起坐来,进入了义趣无穷的实相之定,从而达到身心寂静、默然不动的境界。 就在这时,天空中下起了五彩缤纷的天花,如小白花、大白花、小红花、大红花。 这些天花散落在佛及法会现场所有大众的身上。 整个佛世界也同时出现了震、吼、击、动、涌、起等六种震动。 参加这次法会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以及天龙八部即: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还有人,非人以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所有大众从没有遇见过这种祥瑞的景象,他们深感惊奇,欢喜不已,纷纷合掌致礼,个个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佛陀。 原典: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 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及闻诸佛所说经法。 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 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 复见诸佛般涅槃者。 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译文:这时,只见佛陀眉间放出白毫相光,照耀于东方一万八千多个世界,无不周遍。 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咤天,这个世界各个部分中生活着的六类众生即地狱众生,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都有能清清楚楚地看见。 除过这六凡之外,还能看见这个世界中的现在诸佛,并能听见诸佛所说的经法;同时还看见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那些修行得道者;还看见诸菩萨和大菩萨们以种种因缘修种种法门,通过对种种法门的信解,而呈现出各种各样非凡的相貌和神通,并由此而行菩萨道。 大慈大悲,普度众生。 通过佛的白毫相光,大家还看到了已经涅槃的诸佛以及诸佛涅槃后以佛的舍利所建起的七宝佛塔。 原典: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 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 当以问谁? 谁能答者? 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希有之相。 我今当问。 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当问谁? 译文:这时,弥勒菩萨心想:今天,世尊现出这般神变之相,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得有此祥瑞? 现在世尊业已进入一种不可思议的禅定之中,这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一种非常少有的奇事,到底应该去问谁呢? 谁又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呢? 弥勒菩萨转念又想:文殊师利菩萨是上座法王子,他曾亲近供养过去世中的无量个佛,所以,肯定会见过这种稀有的瑞相,我今天可以去问他。 与此同时,法会上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天龙、鬼神等都在这样想:佛陀的这种光明神通之瑞相,今天当向谁去寻问? 那时,弥勒菩萨很想消除自己的疑惑,加上又发现四众弟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诸天龙、鬼神等与会大众也心存这种疑惑,于是向文殊菩萨问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佛陀今天现出这般祥瑞神通之相,并放射出如此绚丽的光彩,照耀于东方一万八千多个国度,从而尽见这些佛世界中的种种庄严之象? 原典: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 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文殊师利! 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 雨曼陀罗、曼殊沙华,栴檀香风,悦可众心? 以是因缘,地皆严净,而此世界,六种震动。 时四部众,咸皆欢喜,身意快然,得未曾有。 眉间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 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 又睹诸佛、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 其声清净,出柔软音,教诸菩萨,无数亿万,梵音深妙,令人乐闻。 各于世界,讲说正法,种种因缘。 以无量喻,照明佛法,开悟众生。 若人遭苦,厌老病死,为说涅槃,尽诸苦际。 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 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 文殊师利! 译文:于是,弥勒菩萨想重新表达这种意思,便以偈颂形式问道:文殊师利,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何故眉间白毫大放光明,普照世间呢? 这时,天空降下了白色和红色的曼陀罗及曼殊沙花,不但色彩美丽,而且散发出栴檀香味,使众人大饱眼福,心情欢畅。 天花下过之后,大地一片庄严洁净,就在这时,世界又产生了六种震动。 四众弟子都因看到此种瑞相而身心畅快,这是前所未有的壮观景象。 佛陀的眉间光明照耀于东方一万八千多个国度,天地一下子都变成了金色的瑞相。 从阿鼻地狱一直到三界的最高处,各个世界中的六类众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总在六道之中轮回,行善作恶之业缘及其各自引发的好与丑的果报,皆在佛的白毫光中一展无余。 在释迦佛的白毫光中,还看见了圣中之主,犹如兽中狮子一般的诸佛,他们在为众生演说最为微妙的经典。 佛的声音非常清朗,非常柔和,以这种动听悦耳的声音讲经说法,教化无数亿万菩萨,其法音之深奥微妙,令众生百听不厌,深信不疑。 同时,他方世界的每个佛也都在各自的世界中以这样的清净微妙之声,讲说正法。 由于众生有种种根机及种种习气毛病,所以,诸佛以无量无数的比喻,揭示佛法真谛,开导众生觉悟。 如果众生遭受到各种苦难,惧怕衰老、疾病、死亡,那么,佛便为他们讲说涅槃寂灭、清净解脱之法,从而度脱无边的苦海。 如果众生积德行善、广种福田,并曾供养于佛,一心追求殊胜的妙法,那么佛便为他们宣讲十二因缘之法,使他们观察世间因缘,景物人生本质,从而获得开悟。 如果佛弟子,止恶行善,持戒修福,追求至高无上的圣智,那么,佛便为他们将讲说至清至净的佛道。 原典:我住于此,见闻若斯,及千亿事,如是众多,今当略说。 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 发布时间:2024-03-09 12:10:5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