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菩萨的神通——六道里面的时空突破了 内容: 佛菩萨的神通——六道里面的时空突破了净空法师讲述大方广佛华严经讲录如来的智慧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所以能够知道在一切不同时空里面的众生,现在科学家讲不同维次里面的众生,我们这个世间凡夫生活在三维空间,也叫三度空间。 有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乃至于无限度的空间。 科学家认为理论上如是,事实上没有得到证明。 现在事实证明有十一度空间存在。 我们看黄念祖老居士在他的大经解后面有一篇文章,讲到现在的科学,但是在佛法里头肯定空间维次是无限的。 为什么佛法如此的肯定呢? 因为佛的智慧是圆满的。 你看世间人讲理论上可能,但是事实上还没有观察到,这个也就是他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不晓得时空维次从哪里来,佛知道。 时空维次从什么地方来的? 从妄想分别执着来的。 诸位想想,世间这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着无量无边,所以这个维次就无量无边。 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才有办法突破,科学家现在研究用什么方法能够突破时空,能够回到过去,能够进入将来,这确实是可能的。 他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要用科学技术让时光倒流,看到过去,也能够加速度看到未来,他们在动脑筋用方法,这个就是不知道时空维次的来由。 佛知道这个东西是从妄想分别执着而来的,换句话说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问题就解决了。 佛心清净,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无量无边的时空他都突破了,所以他知一切众生三世所有诸业。 知三世突破时间,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众生,从无量劫到现前,生生世世所作所为,他看得清清楚楚。 他看你就像看你的档案一样,真的是有档案,档案是什么呢? 阿赖耶识。 你起一个最微细的念头,阿赖耶识里头已经有档案在了,你自己还不晓得,人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佛度众生能够契机就是这个道理,他了解,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接受,什么时候你还不能接受。 在完全排斥不能接受时,佛菩萨不来度你,暂时不跟你往来,免得你造罪业。 你稍稍能够接受,还能听得一句两句,佛菩萨都不舍弃你,为你作增上缘,慈悲到了极处,真正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所以你真正想学,不怕遇不到善知识,就怕自己不好学,好学决定遇善知识。 遇到善知识还要自己真正好学,你这一生就有成就,就有结果,这个结果决定超越十法界。 我们在《百法明门》里面读到时分、方分,时分就是时间,方分就是空间,你看看佛把它排列在不相应行法里面,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这两种排列在其中。 不相应行法它跟心法不相应,跟心所法也不相应,跟色法也不相应,但是它是从心心所、色法里头变现出来的这么一个现象,用现代的话来说,它是个抽象的现象绝非事实,但是你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现象存在,你就没有办法突破。 所以佛告诉我们这个现象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它的来源你就有方法突破,什么方法呢? 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突破了。 放下执着就突破相当一个层面,六道里面的时空突破了,所以只要不执着,二十八层天下面到阿鼻地狱你就能看得很清楚,就是六道里面的时空你突破了,六道之外的你没有办法,还是有个界限。 换句话说,诸佛菩萨生活的状况你没有办法见到,那要怎么办呢? 再把分别放下,分别放下了你突破的时空层面又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 十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的生活状况你看到了、你听到了,但是一真法界法身大士他们的生活状况你一无所知,你还是有障碍。 那要怎么办呢? 佛告诉我们妄想,把妄想也放下、妄想也断掉,你突破的层面更大了,十法界突破了,一真法界里面诸佛菩萨生活状况你也一览无余! 在哪里见呢? 虚空法界处处见时时见,为什么? 它没有障碍,“如来悉现毛孔中”。 毛孔能现,毛端也能现,微尘也能现。 毛孔正报里面最小的,微尘是依报里面最小的,大小的障碍没有了,大里面能现小,小里面能现大,佛在经上讲芥子纳须弥。 芥菜籽很小像芝麻粒一样,须弥山很大,芥菜籽里面容纳须弥山,这是不思议境界。 不但容纳须弥山,容纳须弥山有什么稀奇? 容纳虚空法界。 尽虚空遍法界在哪里? 在毛孔里头,在毛端里面,在微尘里面,这都是事实真相。 所以你明心见性了,入法界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解是解开,解开什么呢? 解开所有一切的障碍,什么障碍都没有了,所以一毛端里面见虚空法界,十方诸佛刹土都在一毛端当中见,“如是无量皆具足”,无量无边的恒沙世界诸佛国土,具足是一丝毫欠缺都没有。 我们在一毛孔里面看到虚空法界诸佛刹土,这里面所有的佛菩萨以种种不同的形相,种种不同的法门,在教化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 ⑴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节录王言。 大师。 何者如来神通智行。 答言。 大王。 沙门瞿昙神通行有六种。 一者天眼通。 二者天耳通。 三者他心通。 四者宿命通。 五者如意通。 六者漏尽通。 大王当知。 沙门瞿昙所有天眼。 过诸一切天龙八部声闻缘觉所有天眼。 一切悉能明见十方功德智慧所成。 悉见十方所有形色光明诸像若粗若细若近若远。 一切悉见明了分别。 其中所有一切众生。 遍诸趣中生死相续。 若业业果分别诸根悉知无余。 于十方界诸佛如来所有庄严净妙国土亦见。 其中菩萨声闻五道众生所修行业悉见无余。 何以故。 是眼清净。 见无碍故。 是眼不污。 不着色故。 是眼解脱。 远离诸见烦恼缚故。 是眼清净。 性明了故。 是眼无依。 离所缘故。 是眼不发。 断烦恼故。 是眼无垢。 断诸恶故。 是眼无瞖。 断疑网故。 是眼不起。 断障碍故。 是眼无贪嗔恚愚痴。 能断一切诸结使故。 是眼得明。 照了法故。 是眼念知。 不行识故。 是眼无上。 究竟圣道故。 是眼无碍。 平等照众生故。 是眼无染。 性清净故。 何以故。 沙门瞿昙。 住大悲心。 善分别义。 无有诤讼。 随见闻说。 舍诸不善。 趣于道场。 心无障碍。 见悭贪者。 能以财施。 见犯戒者。 劝摄诸根。 见嗔恚者。 劝忍不诤。 见懈怠者。 劝勤精进。 见散乱者。 示禅定乐。 见愚痴者。 教修智慧。 故得天眼清净无障。 是名天眼神通智行大王当知。 沙门瞿昙所有天耳。 尽十方界。 其中所有一切诸声。 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声。 悉能分别。 及知诸佛说法之声。 菩萨声闻缘觉之声。 一切耳根所能对声。 乃至地狱畜生饿鬼蚊虻蝇蚤所有诸声。 悉皆能闻。 若诸众生心有所缘。 善恶无记所出音声。 一切解了。 悉闻过去未来诸声。 皆尽本际。 何以故。 沙门瞿昙。 安住大悲。 能闻诸声无有障碍。 断诸烦恼习气灭故。 是名天耳神通智行大王当知。 沙门瞿昙所有他心神通智行。 所有众生。 众生所摄。 如其心念。 所谓善心。 不善心。 无记心。 顺烦恼心。 背烦恼心。 声闻心。 辟支佛心。 菩萨心。 佛心。 天心。 龙心。 夜叉心。 乾闼婆心。 阿修罗心。 迦楼罗心。 紧那罗心。 摩睺罗伽心。 人非人心。 地狱心。 畜生心。 饿鬼心。 阎罗处众生心。 过去心。 未来心。 悉分别知。 何以故。 沙门瞿昙安住大悲。 能知他心无碍无障。 无诸烦恼故。 断诸习气故。 照一切法故。 能如是解。 是名他心神通智行大王当知。 沙门瞿昙所有宿命神通智行念知过去一生二生。 乃至十生百生千生。 无量百生。 无量千生。 无量百千生。 及天地成坏。 无量世界成。 无量世界坏。 无量成坏世界。 无量成坏劫。 知诸众生于是中生。 如是种姓如是名字。 如是色像如是寿命。 如是受苦如是受乐。 如是住处。 如是衣服饮食。 于是中死还是中生。 于彼中死还彼中生。 死此生彼。 死彼生此。 尽过去际悉知无余。 又知过去尽过去际所有诸佛。 如是眷属父母妻子兄弟姊妹。 从初发心出家求道。 修集愿行供养诸佛。 教化调伏一切众生。 坐菩提树成等正觉。 如是名号。 如是住处。 如是胜坐。 如是声闻。 如是侍者。 如是天。 如是人。 如是大众。 如是外道。 如是说法。 如是度众生。 如是寿命。 如是灭度。 如是正法住。 如是像法住。 悉能念知。 何以故。 安住大悲。 善解作业故。 是智无恼。 安住禅定故。 是智无畏。 善摄智慧故。 是智自然。 不从他求现得善知故。 是智正忆。 毕竟不失故。 是智功德。 究竟大乘故。 是智善根。 从波罗蜜生到彼岸故。 是名知宿命神通智行大王当知。 沙门瞿昙如意神通智行者。 为欲调伏邪见刚强难化众生令从正法。 是故沙门瞿昙。 能示种种神通教化。 若色相若势力若变化。 色相者。 谓示佛色像。 菩萨色像。 缘觉色像。 声闻色像。 释提桓因梵天王四天王色像。 转轮圣王色像。 及余种种乃至畜生色像。 随诸众生应见受化。 悉能示现而为说法。 若有众生恃身强力。 而起憍慢嗔恚贡高。 为欲调伏如是众生。 示现大力如那罗延。 以须弥山置一指端。 掷着他方无量世界。 或时断取三千大千世界下至水际。 以一手举高至有顶住经一劫。 现如是力。 令彼憍慢自大众生贡高心息而为说法。 变化者。 以变化力。 能变大海如牛迹水。 大海不减牛迹不大。 变牛迹水能成大海。 若劫将尽火灾起时。 应见水者即变为水。 应见风者即变为风。 水灾起时。 应见火者即变为火。 应见风者即变为风。 风灾起时。 应见水者即变为水。 应见火者即变为火。 作如是等种种变化。 示诸众生令生欢喜。 而为说法。 何以故。 是神通力。 信欲精进禅定智慧诸法所摄。 调伏柔和心得自在善修集故。 是名如意神通大王当知。 沙门瞿昙漏尽通智行者。 诸漏已尽远离一切烦恼习气。 所谓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 不同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所得漏尽。 何以故。 一切声闻辟支佛等得漏尽已。 一切生处而有障碍。 不具自在教化众生。 是故有碍。 沙门瞿昙无有障碍。 是名漏尽智通。 大王当知。 沙门瞿昙。 毕竟成就如是神通智行。 是故我言。 无有过失。 王言。 大师。 云何如来四无碍智。 答言。 大王。 四无碍智者。 一者法无碍。 二者义无碍。 三者辞无碍。 四者乐说无碍。 大王当知。 沙门瞿昙法无碍者。 谓观众生。 初发心行。 多欲心行。 少欲心行及善法恶法。 世间法出世间法。 可作法不可作法。 有漏法无漏法。 有为法无为法。 黑法白法。 生死法涅槃法。 菩提平等。 法性平等。 如实而知。 随所应闻。 而为演说。 是名法无碍智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唐 玄奘译〗节录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上。 自敷尼师坛结跏趺坐。 端身正愿住对面念。 入等持王妙三摩地。 诸三摩地皆摄入此三摩地中。 是所流故。 尔时世尊正知正念。 从等持王安祥而起。 以净天眼观察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 举身怡悦。 从两足下千辐轮相。 各放六十百千俱胝那庾多光。 从足十指。 两趺两跟。 四踝两胫。 两腨两膝。 两[月*坒]两股。 腰胁腹背。 脐中心上胸臆德字。 两乳两腋。 两肩两髆。 两肘两臂。 两腕两手。 两掌十指。 项咽颐颔。 颊额头顶两眉两眼。 两耳两鼻。 口四牙。 四十齿。 眉间毫相。 一一身分。 各放六十百千俱胝那庾多光。 此一一光各照三千大千世界。 从此展转遍照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 其中有情遇斯光者。 必得无上正等菩提。 尔时世尊一切毛孔皆悉熙怡。 各出六十百千俱胝那庾多光。 是一一光各照三千大千世界。 从此展转遍照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 其中有情遇斯光者。 必得无上正等菩提。 尔时世尊演身常光照此三千大千世界。 从此展转遍照十方殑伽沙等诸佛国土。 其中有情遇斯光者。 必得无上正等菩提。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广长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熙怡微笑。 复从舌相流出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光。 其光杂色。 从此杂色一一光中。 现宝莲花。 其花千叶皆真金色。 众宝庄严。 绮饰鲜荣。 甚可爱乐。 香气芬烈。 周流普熏。 细滑轻软。 触生妙乐。 诸花台中皆有化佛结跏趺坐。 演妙法音。 一一法音。 皆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 有情闻者必得无上正等菩提。 从此展转。 流遍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 说法利益亦复如是尔时世尊不起本座。 复入师子游戏等持。 现神通力。 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变动。 谓动极动等极动。 踊极踊等极踊。 震极震等极震。 击极击等极击。 吼极吼等极吼。 爆极爆等极爆。 又令此界东涌西没。 西涌东没。 南涌北没。 北涌南没。 中涌边没。 边涌中没。 其地清净光泽细软。 生诸有情利益安乐。 时此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地狱傍生鬼界。 及余无暇险恶趣坑一切有情。 皆离苦难。 从此舍命。 得生人中及六欲天。 皆忆宿住。 欢喜踊跃。 同诣佛所。 以殷净心。 顶礼佛足。 从此展转。 周遍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 以佛神力。 六种变动。 时彼世界诸恶趣等一切有情。 皆离苦难。 从彼舍命。 得生人中及六欲天。 皆忆宿住。 欢喜踊跃各于本界。 同诣佛所顶礼佛足。 时此三千大千世界。 及余十方殑伽沙等世界有情。 盲者能视。 聋者能听。 哑者能言。 狂者得念。 乱者得定。 贫者得富。 露者得衣。 饥者得食。 渴者得饮。 病者得除愈。 丑者得端严。 形残者得具足。 根缺者得圆满。 迷闷者得醒悟。 疲顿者得安适。 时诸有情等心相向。 如父如母。 如兄如弟。 如姊如妹。 如友如亲。 离邪语业命。 修正语业命。 离十恶业道。 修十善业道。 离恶寻思。 修善寻思。 离非梵行。 修正梵行。 好净弃秽。 乐静舍諠。 身意泰然。 忽生妙乐。 如修行者入第 发布时间:2024-03-02 12:17:1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