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佛是用佛法的智慧解脱自己 内容: 学习《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这一课,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需要信仰吗? 第二,如果需要,我要选择佛教信仰吗? 第三,如果选择了,我处在佛教信仰道路上的哪个位置? 我离目标还有多远? 第一个问题,我需要信仰吗? 需要的。 首先,我特别想知道人为什么活着。 昨天去医院办事,电梯里推进来一个老得已经脱像并且皮包骨头的老人。 刚开始,我还在想这个人是不是还活着。 后来看到他的手在无力地动着。 于是,我陷入迷茫的思考。 此时此刻,对于这个老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而对于我,也终有这么一天。 我现在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以前,关注过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那这个自我价值又是什么呢? 现有知识体系无法帮助我回答这个问题,而法义说:“一旦涉及这些人生大事问题而没有宗教信仰作为支撑的话,人生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 ”也许信仰可以帮我解决疑问,那就试试喽! 其次,我也有解除烦恼的需求,有时觉得生活太累,精神上需要找个依赖。 而读了20多年的书,知识让我的视野开阔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貌似思想深度也升华了,但是我并没有找到这种依赖。 而法义说“信仰是寻找一种终生的依赖”,那就试试喽! 第二个问题,我需要信仰,要选择佛教信仰吗? 首先,对于宗教,了解不是很多,只是家里奶奶和姑姑信基督教,每天对着上帝祷告。 当时我就想,上帝怎么能救得过来这么多人呢? 可能我跟上帝缘分未到吧! 相比之下,我还是比较认同佛教里“每个人都有自救的能力,学佛是用佛法的智慧解脱自己”。 其次,就佛教本身而言,我认可它不是迷信,不是邪教。 虽然,我爸爸每天烧香拜佛来祈祷自己的生意好,但是,我的理性还是可以区分出他发心不对、方法不对,并不是真正的佛教信仰。 另外,对于佛法的如理思维,我也期待随着之后的学习,亲身验证佛法确实是以理性思考为基础的。 最后,虽然我是搞科研的,但我并不认为信仰会阻碍科学研究。 相反,法义上说:“佛教信仰既有出世的一面,也有入世的一面。 ”如果佛法可以帮助我消除情绪,在没有情绪的状态下做事,我想可以促进我科研工作的进展。 另外,法义说“宗教是道德建立的基础”,而道德可以让我更清楚如何正确地使用科研成果。 举个例子,人类发明胰岛素时,是为了救人,可同时胰岛素也可以害人。 前段时间新闻报道,一位护士就用过量的胰岛素把自己的未婚夫杀死了。 综上所述,目前选择尝试接受佛教信仰是我做的一个正确选择。 第三个问题,我选择了佛教信仰,那我目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首先,发心上,目前是想解决自己的疑惑和烦恼。 也许哪一天,自己的发心能升华到菩提心,那就看修行的因缘了。 其次,按照导师说的五大要素中第一要素是皈依,而同喜班的目标就是培养皈依之心。 我呢,目前并没有皈依之心,只是认同“信为能入,智为能度”的说法,知道皈依对于修学佛法是非常重要,且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我愿意依照八步骤去认真修学! 至于修学多久会有皈依之心,看因缘吧! 总结一下,通过学习《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这一课,我认识到自己是需要信仰的,并且决定选择佛教信仰进行修学。 至于结果,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吧! 发布时间:2024-01-22 10:12:4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