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妙祥法师:满足而知恩 内容: 核心提示:妙祥法师,辽宁海城大悲寺住持。 居家学佛时期即过午不食,经行打坐,严持五戒。 后礼安慈法师剃度,于山西五台山受比丘戒。 1995年自五台山行脚至辽宁盖县,沿途托钵乞食,不摸金钱,尔后带领大悲寺僧团每年行二时梵衲至今。 1996年至1999年在辽宁本溪深山止语闭关,时期主修楞严七,每七122天,头7天常立不坐,中7天发愿;后7天诵咒,共22天不睡,接着默坐100天。 闭关三年共打8个楞严七。 2000年住锡海城大悲寺至今。 凤凰佛教《般若讲堂》节目今天刊发妙祥法师叙述《吉祥经讲记》节选。 妙祥法师在行脚途中下面解释下一句:满足而知恩。 便是满足并感恩。 《佛遗教经》说:ldquo;汝等比丘,若欲脱诸烦恼,当观满足。 满足之法,便是富乐安稳的地方。 满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泰。 rdquo;便是说满足之法才是真实的赋有安泰、安稳的地方,满足对咱们来讲是十分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如今咱们的条件好了,但满足人少了。 我在九三还是九四年的时分,从前看到过一个人,在一个市场上,是个女的,光着脚就躺在道中。 当时我从那儿通过,我一看那脚十分洁净,就在水泥道上躺着。 我记得是秋天,那时分桃下来了,也就如今这个时分吧。 就在水泥地上躺着,那脸上的表情特别地安详。 我说这是不是佛菩萨示现呢? 是不是大修行人啊? 我就挺留意地瞅了一瞬间,刚瞅瞅,不知道怎样的,这脑子突然就不想这事了,就走过去了。 走了很远今后,又想起来了,我说我忘了,回去再看一看。 但自个究竟要干啥,不知道了。 正巧那天那有一个广钦庵开光,后来听到一个居士讲,广钦庵开光的时分,有些像佛菩萨的云就在那房檐底下来回跑,有的像罗汉,有的像弥勒佛,有的像观世音菩萨。 哎呀,给咱们欢喜得不得了。 后来我就想,弄不好便是所谓躺地上的这个女的,这个修行人所示的、她的一些修行所引起来的。 我是这么置疑,后来也没证明,也没法证明。 所以这个疑问,便是说一个修行者,尽管看着疯疯颠颠,但看她脸上的表情,那种满足感,如今我还浮光掠影呢。 像咱们行脚,乞完食了,特别是过斋的时分,那种满足感情不自禁,为何呢? 刚开始去乞食mdash;mdash;也便是要饭吧,有的给有的不给,有说三道四的。 你说点也行,给也行啊mdash;mdash;倒不差那口吃的,但这是一种修行。 不管怎样说,咱们心里都不允许起嗔恨,都要承受,把自个的慢心给降伏下来。 当慢心降伏了今后,那个满足感一下就情不自禁了。 特别是黑夜,躺在地上,把睡袋和ldquo;睡床rdquo;往那儿一铺mdash;mdash;便是一块儿布往那儿一铺,或住在草垛里往那儿一躺,那泥土的香味,那种感受,瞅着星星、大地和周围的庄稼,那种感受特别自由。 那时分我给它起名叫啥? ldquo;五(无)星级宾馆rdquo;,由于满天都是星嘛,很多星级宾馆。 所以咱们假如可以满足,这是人最赋有的,最得安泰的,也是最安稳的地方。 所以佛经讲:ldquo;满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泰;不满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不满足者,虽富而贫,rdquo;虽赋有,但他是贫贱之人,ldquo;满足之人,虽贫而富。 rdquo;这是一点儿不假,当咱们习惯于殷实日子的时分,咱们吃啥都不香了,天天都想买非常好的吃。 像方才我讲咱们行脚去了,只需有块馒头,给一点儿,那都很满足、很满足的。 哪怕就给摘个茄子,给拿个辣椒,咱们都感受到很满足。 这便是虽贫而富。 ldquo;不满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满足者之所怜惜,是名满足。 rdquo;《佛遗教经》曰:ldquo;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烦恼亦多。 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直尔少欲,尚应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积德行善。 rdquo;便是说多欲人烦恼就多,无欲人烦恼就少,何况少欲能生诸积德行善。 ldquo;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 rdquo;没有那种媚心,也没有那种傲骨。 不是为了啥东西,为了说好话,看人眼色行事,实际心里很苦楚,无非为了求利。 ldquo;亦复不为诸根所牵。 rdquo;也不为眼耳鼻舌身意所挂念。 这个疑问咱们领会比较深,比方咱们吃一顿饭,在不过斋的时分,你摆任何东西对咱们来讲,都挺麻痹的。 尽管看到了,但和咱们没有联系,一点主意也没有。 包括衣服也是,咱们穿一些补丁衣服,乃至是终身一套,有的是两件,以补为活,也叫ldquo;弊衲衣rdquo;,也叫ldquo;粪扫衣rdquo;。 见到任何衣服,就堆成山,和我一点联系没有。 也不会去看,也不会用手去摸,也不会用脑子去想:这衣服我穿上会怎样样? 他不会那么想。 你要给他了,反而坏了,他觉得是一种烦恼,由于他不想要这个东西。 所以说你少欲,这个心,诸根就不会挂念。 假如你多欲,眼睛也跟着动弹,脑子也跟着动弹,耳朵也跟着,乃至感受,啥都跟着转,所以能不苦楚吗? 苦楚怎样来的? 便是多欲来的,诸根跟着转来的。 ldquo;行少欲者,心则安然,无所忧畏。 触事有余,常无缺乏。 rdquo;便是说少欲者心安然,没有害怕。 尽管他说话没有像别人挺蛮横、挺横的,没有那样,而是很安然、很谦善,但他没有害怕,不会怕啥。 由于他没有愿望想,也没有愿望可拿的,所以他不会有害怕。 不管是有房住、没房住,有吃的和没吃的,他并不在乎。 ldquo;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rdquo;有少欲者就会有佛菩萨呈现,也便是有果位可证。 有果位可证才是真实的少欲。 所以说咱们想证到涅槃,首要就得想到少欲。 ldquo;修行之人,当离尘寡欲,不可多求财利,而起贪染,常自满足,调伏诸根,以增加善法也。 rdquo;为何佛的戒律请求日中一食、不摸钱、乞食日子,这都是让人少欲。 假如做不到,你怎样到达少欲? 口里说我想涅槃、我想成佛,你和成佛的事有时分挂不上边。 发布时间:2024-01-07 12:57:3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