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回向的心有多大成就的功德就有多大 内容: 回向,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分我并不太了解,直到近来学习《道次序》中听者与说者一起应做的重要事项:满足结束时共作之规则:回向,于说听之诸善根,当发普贤行愿等净愿印定之。 自己又重读了师父著作的《普贤行愿品观修原理》,才俄然翻开心门,了解了回向发心的重要性。 《普贤行愿品观修原理》中指出,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悉数积德行善,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悉数众生。 一言概之,便是回向的心有多大效果的积德行善就有多大。 普贤行愿品的回向是普皆回向,侧重将修行积德行善如甘霖般遍洒众生,如同滴水回归大海永不枯竭,如同汇至虚空怀有无量无边。 以无限宽广之心观想法界众生,以无限慈悲之心回向众生,收成的是耐久而无限的三宝力气。 反观自己,以往老是希望将修学的积德行善回向给自己及家人。 若要回向给悉数众生,常常想到众生中有些有情是自己讨厌的,多少就会有一些不甘心。 我是一名医生,每当为遵循医院的规章制度而不能满足患者的过多需求,被患者及宗族诉苦乃至叱骂时,我的心里仍是很不舒适的。 尽管我当下的智慧能内省,能化解对立,及时避免医患对立的进一步晋级,但想到要把修学佛法的积德行善回向给这样无理的患者和宗族,仍是非常纠结和不甘心。 学习佛法后,我逐渐观照到自己短少处理医患联系的圆融智慧,短少自他相换的慈悲智慧,才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快;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日子中许多错的本源仍是在我们的心里。 学习了于说听之诸善根,当发普贤行愿等净愿印定之及《普贤行愿品观修原理》后,我问自己:这样狭隘的心量能装多少积德行善? 我们作为凡夫,业障所形成的,才能精力有限,所做积德行善有限。 一旦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隐瞒,修学就算有积德行善也如同铁网孔那么限制而被绑缚捆绑难以打破,又怎样让自己、家人及有缘众生等脱离烦恼得到脱节呢? 日夜唯求脱节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出离若无菩提心,所持则亦不能成,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假设我们真的发心为利益悉数众生修学佛法,那我们我执行的积德行善承载得起、担当得了吗? 师父说任何一个数字乘以无限都是无限大。 所以回向亦应以菩提心回向。 愿以此积德行善,普及于悉数,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正是需求我们以无限宽广的菩提心去回向。 菩提心的力气是最殊胜强壮的,把积德行善回向给悉数众生,我们不是吃亏了而是得到了极大的利益。 师父说能让我们所做的积德行善汇归于最高价值的效果,而且添加宽广,乃至无量无边。 由于我们的发心及回向无限,所获积德行善将百千倍、亿万倍地添加,绝非狭隘的发心回向所能对比。 《普贤行愿品》中侧重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尽头。 念念相续,无有接连。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菩萨每做一件积德行善,哪怕是细小善行,都以无限宽广之心回向无限众生,而且是永不接连的回向。 假设我们每一位佛子也能如此回向,就像一滴水投入大海中,和大海融为一体,进而心里能获得无限宽广的力气,获得长久的力气。 发心无限,所得无限;发心有限,所得亦有限。 愿我们向菩萨学习,描摹佛菩萨的心行。 亦愿我们不住于积德行善相,对积德行善不贪著,离境而不著境。 愿与师兄们一起进步。 发布时间:2023-12-13 10:23:4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