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慧法师:对治修行中的昏沉散乱 内容: 作为我们用功夫的人,在这种环境中,应该怎么样来对治修行过程中的昏散两种障碍呢? 昏沉,表现为无记性和昏睡。 无记性就是说坐在这个地方心念不分明,像是在打妄想,又像没有妄想。 心地这盏灯,没有光明,所以是暗昧。 暗昧,一是无记,一是昏沉。 用什么来对治呢? 古人说用惺惺来对治。 惺惺就是观照的力量,就是智慧的力量,就是觉照的力量。 有了惺惺,还要寂寂。 如果意念掌握得不好,观照的力量过度了,往往又会产生妄想。 所以,在惺惺的同时,又要寂寂。 寂寂者,就是稳定与安静。 惺惺与寂寂这两者要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 惺惺中有寂寂,寂寂中有惺惺。 从结果上来说,那就是定慧平等、定慧等持;在用功的过程中,就是寂寂惺惺、惺惺寂寂。 把握好这个度不容易。 永嘉大师有四句话,对运用惺惺寂寂的方法,给了一个界定。 永嘉大师说: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 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 这四句话,就是惺惺寂寂的四料简。 惺惺寂寂是,就是说在昏沉严重的时候,观照的力量要强一些。 在观照力量强的同时,又要防止乱想,乱想就是妄想。 昏沉多了,怎么来调整,怎么使昏沉减少,使观照力加强,那就要以惺惺为主。 同时,也要保持有安定的状态,所以说惺惺寂寂是。 是者,对也,这样地来对治就是恰到好处。 反过来就是无记寂寂非,如果寂寂变成了昏暗,变成了心识的暗昧,那就成了无记。 无记者,既非惺惺也非寂寂,不可界定,是为无记。 无记寂寂就不是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寂寂惺惺、惺惺寂寂。 寂寂惺惺是,有了乱想怎么办呢? 就要用定来对治,用寂来对治,就是寂而照。 有寂有照,这样地来处理乱想多的情况,就是恰到好处。 反过来就是乱想惺惺非,如果在惺惺中没有把握好,成了妄想,成了乱想,尽管也是惺惺,但是这不对,非也。 何时应该把寂寂放在第一位,何时该把惺惺放在第一位,那就要看用功过程中心态的状况如何。 比如我们在初入座的时候,一枝香止了静,这个时候的心境,应该是昏沉比较少,意念刚好收拢来,这时候就应该使用寂寂惺惺的方法,以寂为主,寂寂惺惺。 如果整枝香,精神状况都非常好,没有昏沉,那就一直坚持寂寂惺惺的方法。 如果坐到一半,昏沉来了,就可以换一个方法,做惺惺寂寂的功夫。 在使用过程中,运用惺惺的时候防止乱想,运用寂寂的时候防止无记。 这两种方法交替地使用,就是我们在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是在管理此心,也就是在牧牛,就是在做如何使照体独立的功夫。 照体就是心体,要使照体从妄想中独立出来,从分别中独立出来,这是一个长期的功夫,绝对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做到的。 古人用功夫都是几十年的时间,所以用功夫要有长远心,不畏寒暑的变异,不畏环境的迁流,但念无常,慎勿因循。 如何使我们的生命从无常中获得自由,使我们的生命来一次真正的解放? 解放实际上就是解脱。 解脱了,我们的生命就会自由自在。 解脱什么呢? 就是从烦恼的枷锁下解脱出来。 烦恼从何而生呢? 烦恼就是从妄想执著而生,有了妄想执著就会有烦恼。 妄想执著从哪里来呢? 从分别心而来。 分别完全是一种主观计度,本来没有的事,一分别,一计度,问题就来了,烦恼就起来了。 烦恼起来了,我们的身心就不得安宁,就不得自在。 这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有过的经验。 如何使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心灵不为烦恼所困惑,所困扰? 就要好好地用功夫。 发布时间:2023-10-17 06:41:0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