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界法师:往生的重点——法华与净土的修学 内容: (1)往生关键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实信心。 厌离娑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欣求极乐 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此心具、心造净土,为所观境,念想欣求。 海印三昧临命终的时候,一个净土宗人,你要面对三个问题:第一个,阿弥陀佛,你跟阿弥陀佛是什么关系。 这个很重要,因为这个会影响到你的信心,你往生的信心。 如果你到临命终的时候还是觉得阿弥陀佛是万德庄严,你是业障深重,你这个信心就危险了,因为你们落差太大。 如果你在临终的时候不是很顺利,阿弥陀佛没有马上现前,你的信心就动摇。 因为你老是觉得你是一个乞丐,阿弥陀佛是大富长者,你高攀不上。 这个信心是薄弱的,这个事相因缘的信心是薄弱的。 临终顺利还好,如果有逆境的话你就禁不起考验。 所以第一个,我们跟阿弥陀佛关系,很简单,他就是我的父亲,我们就是他的儿子,我是一时流浪的。 但是我不管怎么样,父子关系叫做天伦,不可改变的。 就是自他不二,我跟佛陀是同体的。 既然同体,当然就可以感应道交。 而这样的从理观的信心,叫做坚定不可破坏的信心。 不管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来都没关系,反正我跟他同体的,这第一个。 第二个,你怎么看待娑婆世界。 我们今天不是在娑婆世界活一生两生了,诸位! 我们是无量劫来的生命,在娑婆世界有无量无数次的生命现象,上至天上的飞鸟,下至地上的蚂蚁,都跟我们有密切关系。 离开一个非常熟悉的人事地物,那我们面对娑婆世界的时候,最难的就是收心的问题了。 你怎么放下? 你告诉我你怎么放下? 你说放下就放下? 那么熟的一个环境,娑婆世界每一块石头,不要说人了,每一块石头都跟你很熟,你怎么放下? 放下,我告诉你怎么放下,就这句话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人生一场梦,这是最好的收心。 就是说,你昨天晚上做一个梦,从小时候到长大,但是你醒了,哦,一场梦! 我相信,你从梦里醒过来的时候,你不会去想说,哦,梦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 因为它是一场梦。 诸位! 你把娑婆世界当真,娑婆世界就没办法收心了,没那么简单了。 它之间的恩恩怨怨,你怎么收心? 你告诉我,你怎么收心? 就靠理观来收心嘛。 就是本来没有娑婆世界,就是我一念妄想做了一场梦,现在我醒过来以后,这个梦本来就没有。 这就是收心,就是这样收心的,用梦来收心。 那这个娑婆世界收心,是第二个。 第三个,是极乐世界的开启。 诸位! 我们没有人去过极乐世界,你也没有去过,我也没去过,而且又距离那么遥远,你说我怎么就能够去到极乐世界呢? 来,我们看。 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我心具,是我心造。 即此心具心造的净土为所观境,念想欣求。 诸位! 极乐世界是你本来具足的,你就凭这一点去往生了。 本来具足的,它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我过去是忽略了它而已,我忽略它不表示它不存在。 你如果把极乐世界不从心性的具足来看,你把它当作在十万亿佛土外,那就坏了。 极乐世界对你来说是十万亿佛土外,这有那么长的距离,那你就增长你的恐惧了。 所以,三种观照:第一个,对佛陀的观照,建立真实信心。 第二个,对娑婆世界的观照,圆满收心。 你娑婆世界怎么收心,怎么收尾。 第三个,对极乐世界的观照,你怎么启动极乐世界的功德。 就是靠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三种智慧的观照。 诸位!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你学《法华经》就是在处理这三个问题,用理观来疏通你事修上的这种因缘的差别相。 我们看第二段,结论。 (2)结论 安住一念心性观照佛陀 自他不二观照娑婆 达妄本空观照净土 知真本有 理事无碍这个地方你要永远记住,你平常就要收心了。 反正你临命终一定要面对三个问题:第一个,你怎么看待佛陀? 自他不二。 我们把因缘所生法拿掉,看到佛陀的本质跟我的本质是不二的,自他不二,所以建立感应道交。 第二个,你怎么看待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是本来没有的,那是一念的颠倒妄想创造出来,就跟做梦一样。 现在我觉悟了,觉后空空无大千。 本来就没有,所以很好收心。 你本来就没有,那只是恢复本来面目而已。 第三个,你怎么看待净土? 是我内心本具的,所以我只要忆念,它就会出现,这很正常。 这样子,理观事修就不二了。 那现在有一个问题来了,最后,那万一我在临终的时候,没想到这一点怎么办? 这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你运气非常好,有人跟你开导。 恭喜你! 临终有善知识,把《法华》的思想跟你开导一下,欸,突然间你醒过来。 当然你也要有善根,没有善根怎么开导也没有用。 就是印光大师说的,这个佛法的道理,你平常健康的时候都学不会,怎么可能临终的时候人家给你讲几句话就会了? 不可能。 所以临终只能复习,不能学习。 就是你本来有善根,突然间忘失了,欸,有人开导你。 第一念的正念。 恭喜你! 你真的是多善根、多福德,广结善缘。 万一没有人开导你,我们现在追求怎么样? 追求第二念的正念,第二念。 就是说,在你平常的时候遇到障碍就想到理观,就是养成习惯。 你顺畅的时候要修理观很难,因为你在因缘上修的,每天拜佛打坐,身体状况都很好,就是你一帆风顺,你真的很难想起理观。 但是你训练你自己,一有病痛、一有烦恼,就想到理观,那你这样子可以培养第二念的正念。 就是临终的时候遇到障碍,你就能够培养第二念的正念。 那你说,我前面打了妄想。 没关系,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诸位! 光明永远不嫌太晚,因为它是一个真实的念头,所以它不怕虚妄。 所以,第一念的正受,我临终的时候马上进入真如三昧,一心三观,那这个叫可遇不可求。 除非你真的是得癌症了,因为得癌症可以规划,哦,我还有三个月。 对不对? 我每天去熏习。 那突然间死掉的呢? 就是你要有第二念的反击力量。 就是障碍现前了,比方说心里的烦恼过不去了,还有你的子孙在那边哭,一天到晚刺激你。 这个时候,你要能够遇到障碍突然间回光返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你的底线就是要有第二念的反击力量,第二念的正念。 那第二念的正念怎么来的? 就你平常的时候,你记住,一遇到刺激马上回光返照,去养成遇到逆境马上内观,然后再提佛号,只能这样子。 因为第一念的正念,到善知识的开导,叫做可遇不可求,不能操之在我。 不能操之在我的,不能列入规划。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把一心三观的理观跟净土宗的事修对接起来,简单讲就是说,理观叫做必修课程,尤其是净土宗更重要。 因为你在净土宗,你要在短短的一生当中去处理过去生命的收尾、未来极乐世界的开拓、你跟阿弥陀佛的关系,这三个关系都不是简单的。 而净土宗只论今生,就是你今生要么成功,要么就失败,它只有两种可能。 你说,欸,我今生先积集资粮,做准备,我来生来往生。 不可以! 净土宗的修学不能累积的。 所以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当中要做三件事情,那理观就必须了,因为它是捷径。 那理观的时候,我怎么知道临终理观现前呢? 跟佛号配合,临终跟事修的信愿配合。 平常的时候遇到障碍就想办法回光返照,先回家。 这么一个情况。 发布时间:2023-10-17 06:09:0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