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把自己料理好了,才能够有悲心去度众生 内容: 佛陀建立僧团的目的,也就是续佛慧命,领众修行,传承佛法,令正法久住。 所以,僧团应该要自觉地承担这份应尽的本分。 面对众生精神上的需求,我们站在僧团的慈悲利益众生的角度,感觉到众生需要佛法,需要儒道释三家圣人的教化。 五浊恶世,末法之秋,法弱魔强。 怎么去建立正法? 怎么能够把阿弥陀佛拯救众生的慈悲愿力广为传播? 大家应该要有这份责任感。 为了完成这个,首先要做好自己。 你自己做不好,你是没有能力去帮助众生的。 因为你没有信誉度。 包括班首执事,一个执事,你在哪个岗位上要做些管理,要让清众比丘听你的招呼,其中重要的一点:以身作则。 广而来说,一个僧团要发挥度化众生的作用,僧团的道风是非常重要的。 那特别是体现在持戒上。 如果你的戒律松弛,甚至会出很多的违反戒律的事情。 没有信誉度,你说什么,他不相信了。 他不相信你的话,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那就起不到弘法利生、领众修行、教化众生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说这种责任感,首先要把自己料理好。 但实际上,要料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 为什么刚才我们赞叹大僧值,因为革别人的命容易呀,革自己的命难啊。 所谓洗热水澡要洗到自己身上来呀。 你去管别人是好管,你管过自己吗? 你自己管不好,你有什么能力管别人呢? 那要管自己,严于律己,管自己要比管别人更严格。 严格到什么地方? 大家可以读一下《法华经》的《安乐行品》,就说在五浊恶世,一个讲《法华经》的法师,有四个要素能够让他在这个五浊恶世比较安乐。 我看这四个要素,前三个要素都是严于律己的。 所谓的净行和清净行。 净行他主要是对诸法空相的把握,清净行,就是你不能亲近国王大臣、宰相、王子,更不能亲近外道,尤其不能亲近女人,少女、孤女、淫女。 到村落里面去,必须两个比丘陪伴,不能单独进入,如果有特殊情况要单独进入,你要一心念佛,这是指你在身业的持戒,离开这些染缘,避免一些讥嫌。 第二,从口业方面来说,你不能去评说哪部经典的过失,更不能去评说哪个法师好,哪个法师不好。 口业要守住。 然后意业要清净,身口意。 最后就是你要发大悲愿,看到那些不信大乘经典,不信《法华经》的人,你心里对他是没有办法去救度,但你要发愿,你要思维:这大乘经典这么好,这么殊胜,他们不闻、不知、不信、不觉,就生起怜悯之心。 这怜悯心,一定是落实在自己:我要赶紧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有能力要让他们以后听闻大乘佛法,安住在《法华经》的境界当中,四安乐行。 方丈寮正在搞一个横幅,原来叫悲智双运,我调一个字叫智悲双运。 智,是对自己的要求。 你把自己料理好了,你才能够有悲心去度众生。 不是说你把悲放在第一的。 这就是四安乐行里面告诉我们是智悲双运。 非常不容易,但一定要这样做,你不按这个做,你是没有办法在五浊恶世弘扬大乘经典的。 所以,一定要管住自己。 但我们自己是很危险的人物啊,与生俱来的烦恼习气呀,欲望。 你持戒意识不那么严格的话,深信因果没有到思地狱苦的时候,然后你又有很多外缘,接触那些五欲六尘,各种女人的时候,你稍微一放逸可能你就下去了。 你下去了,可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这真的像我们中国古人的修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一个修行人是最后盖棺定论的,不是说你这过程都很精进就很好,说不准你这段时间精进,过段时间一放逸,烦恼一现前,把戒破了。 你持戒的功德上不来,一切利益众生的都免谈,这是我们要料理自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 发布时间:2023-09-07 06:31:3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