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师因起傲慢心,被冤业乘机而入 内容: 在唐朝,有位知玄法师,俗姓陈,四川眉州人。 从小就喜欢看佛菩萨像,他五岁时,祖父叫他作一首咏花诗,他很快就吟诵出来:“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祖父一听,就知道这孩子将来会出家。 他七岁听讲《涅槃经》,就觉得很契机,后来十一岁出家,十三岁被丞相请去在大慈寺升座说法,来听法的大众有上万人。 在一般人来看,他年龄很小,但是从智慧上来看他却是如同大人一般。 唐宣宗时,知玄法师被皇帝请去讲经,又赐他紫袈裟。 知玄法师历经唐宣宗、懿宗、僖宗三位皇帝的礼遇。 皇帝因为听知玄法师讲《法华经》,而悟入法华宗旨:于是皇帝亲自书文:“悟者,一刹那;不悟,恒沙劫。 悟者真乘,了然成佛之义。 今特赐‘悟达’二字为号。 虽曰强名,用表朕意。 ”所以后人都称知玄法师为悟达国师。 有一次,皇帝送国师一座名贵的沉香椅,法师一时生起了贡高我慢心,不多时,在他的膝盖上长了一个人面疮,非常痛。 人面疮的眉目口齿具备,用饮食喂这个疮,还会像人一样吞食。 召遍名医都医治无效,在绝望之余,悟达国师忽然想起从前一位僧人曾告诉他,他将来会有难,如果不能解决时就到西蜀彭州去找他。 于是悟达国师就启程往西蜀找到当年的僧人。 僧人派了一位童子带他去岩下的清泉旁准备用水洗疮,这时膝盖上的人面疮居然开口讲话,说出十世之前所结的怨仇。 原来,在西汉文帝时,袁盎是谏言官。 到了景帝时,与晁错结冤。 后来晁错主张削除诸侯的封地,而演成七国之乱。 为了抚平诸侯的愤怒,袁盎建议斩晁错以平息诸乱,晁错于是被诛。 袁盎死后,十世都是戒律精严的高僧,晁错完全没有机会报仇;这一世,因为国师起了一点点贡高我慢的心而损到德行,冤业立刻乘机而入。 由于迦诺迦尊者以三昧水来化解,两个人就此解怨释结,这也就是佛法上“三昧水忏”的由来。 由这件事来看,人不是一死就完毕了。 在作人、处事时结了冤仇,以后总是彼此看不顺眼,生生世世成了敌对的,别人跟你唱反调,你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呢? 俗话说:“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路,海阔天空。 ”心地要宽广,才能广结善缘。 佛法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不去造恶因,就不会有恶果,这三世因果是的的确确的。 发布时间:2023-08-13 10:00:0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