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绰大师:破除心外无净土的邪知见 内容: 【原文】破系心外无法者。 就中有二:一、破计情。 二、问答解释。 问曰:或有人言,所观净境,约就内心净土融通,心净即是。 心外无法,何须西入? 答曰:但法性净土,理处虚融,体无偏局,此乃无生之生,上士堪入。 是故无字宝箧经云:善男子,复有一法,是佛所觉,所谓诸法不去不来,无因无缘,无生无灭,无思无不思,无增无减。 佛告罗侯罗言:汝今受持我此所说正法义不? 尔时十方,有九亿菩萨,即白佛言:我等皆能持此法门,当为众生流通不绝。 世尊答言:是善男子等,则为两肩荷担菩提,彼人即得不断辨才,得善清净诸佛世界,命终之时,即得现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住其人前,得往生也。 自有中下之辈,未能破相,要依信佛因缘,求生净土,虽至彼国,还居相土。 又云:若摄缘从本,即是心外无法。 若分二谛明义,净土无妨是心外法也。 二、问答解释。 问曰:向言无生之生,唯上士能入,中下不堪者,为当直将人约法,作如此判,为当亦有圣教来证? 答曰:依智度论云,新发意菩萨机解软弱,虽言发心,多愿生净土,何意然者? 譬如婴儿,若不近父母恩养,或堕坑落井,火蛇等难,或乏乳而死。 要假父母摩洗养育,方可长大,能绍继家业。 菩萨亦尔,若能发菩提心,多愿生净土,亲近诸佛,增长法身,方能匡绍菩萨家业,十方济运。 为斯益故,多愿生也。 又彼论云,譬如鸟子翅翮未成,不可逼令高翔,先须依林附树,羽成有力,方可舍林游空。 新发意菩萨亦尔,先须乘愿求生佛前,法身成长,随感赴益。 又阿难白佛言:此无相波罗蜜,在何处说? 佛言:如此法门,在阿毗跋致地中说,何以故? 有新发意菩萨,闻此无相波罗蜜门,所有清净善根,悉当灭没也。 又来但至彼国,即一切事毕,何用诤此深浅理也。 《安乐集》【译文】破除心外无法的邪知见,分二部分来说,一、破除此种情见。 二、回答问题。 问:有人说,所观的净土境界,是心内的净土,所以要融通净土,只要心清净就是了。 除了心之外,是没有其他法的,因此何必要去西方呢? 答:这只是说的法性净土,理上是空虚圆融的,体上是不偏局于某处的,这叫做无有往生之往生,只有上等根器人士才够资格进入此境界。 所以无字宝箧经中说:善男子,还有一法,是佛所觉悟的,就是所谓诸法没有去处,也没有来处,没有因,也没有缘,没有生起,也没有灭亡,没有思虑,也并非没有思虑,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佛陀问罗睺罗说:你有没有受持我所说的这个正确法义? 这时十方世界中,有九亿菩萨向佛陀说:我们都能受持这个法门,我们一定会为了众生,而使此法门流通不绝。 世尊就说:这些善男子,是两肩荷担菩提的人。 这些人马上就能获得不间断的辩才,能够善巧清净诸佛的世界。 他们命终的时候,马上就能见到阿弥陀佛及诸圣众,出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能够往生净土。 而中下根器的人,由于尚未能破除色相,所以要靠信佛的因缘,求生净土,到了净土之后,还是居住在有色相的国土之中。 经上又说:如果从因缘追溯根本的话,就是心之外没有他法。 如果以真俗二谛来分别说明此义理的话,净土不妨是心外之法。 二、回答问题。 问:刚才说无有往生之往生,只有上等根器的人才能得入此净土,中下根器的人没有能力入此净土,这是直接将人与法配合而作的判断,还是有经教上的证明? 答:大智度论说,新发菩提心的菩萨,根机和理解力都还很软弱,虽然说已经发了心,但大多还是要发愿往生净土,为什么如此? 譬如婴儿,如果不靠父母养育的话,很可能会堕落井中,或遭遇火烧蛇咬的灾难,或者缺乳而死亡。 所以必须要靠父母的摩抱、洗浴等养育,才能长大成人,而接继家业。 菩萨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发菩提心,又都发愿求生净土,以便亲近诸佛,增长自己的法身,如此才能够承继菩萨的家业,在十方世界中救济运度众生。 为了这些利益,所以菩萨都发愿往生净土。 大智度论又说,譬如小鸟的翅膀尚未长成,是不可以逼它们高飞的,必须要依靠树木,等到羽毛长成而有力量之后,才可以舍弃树林而在空中遨游。 新发心的菩萨也是如此,必须要先发愿求往生佛国,等到法身成就之后,就能应众生之感而利益众生。 阿难问佛陀说:无相波罗蜜的法门,在什么地方讲说呢? 佛陀回答说:这个法门,在不退位的菩萨中说,为什么? 因为有的新发意菩萨,听了无相波罗蜜门之后,所有的清净善根,全都没有了。 而且只要一生到西方净土,一切该办的事都完成了,又何必再诤论这个道理的深浅呢。 发布时间:2023-07-07 06:03:5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