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界法师: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内容: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第二段他又说出第二个理由。 为什么要布施呢? 虽然资财是无常的。 无常是无常,我还是喜欢把它留在身边。 那么这当中讲出第二个理由,说由施能生他世乐。 这个物资在你的身边,是如此的无常败坏。 假设你能够在将它还没有破坏之前,把它布施出去,这当中会创造一种善的业力。 这个业力就能够引生你来世可乐的果报,你会因为这样的善业力,来生会受用可乐的果报。 由施能生他世乐。 关于在这段文,在《法句经》佛陀讲出一段譬喻,来解释这个道理。 讲到一个国王跟一个医生的故事。 说有一位大国王生病,就贴了一个公告,哪一个医生能够把我治好,我就赏他种种的珍宝、种种的东西。 那么就有一个医生来应征了。 好,就被录取了。 这个医生就住在国王的宫殿里面,为国王来调理他的医药。 但是在医的过程当中,国王都没有表示任何的供养,也没有说要供养他什么东西。 这个医生在为国王治病的时候,他也没有尽全力。 就是很平常的,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尽完全的力量。 但是国王虽然表面上没有说要给他珍宝,事实上,国王私下已经安排了他的大臣,去把医生的房子翻修了一翻。 根据医生对他调理医药尽心的程度,把医生的房子给翻修了一番。 就根据医生对它这个调理医药进行的程度,把他房子重新又翻修了一次。 但是这件事情医生完全不知道。 他还是照正常的轨则,结果把国王的病给治好。 治好以后,国王也没讲什么。 他就跟国王告假,当然他也不敢提,大国王的境界,谁敢去触恼国王呢,就回去了。 回到家以后,一看,哎呀,我过去的房子怎么不见了呢? 变成一栋高楼大厦,外面很多的牛羊成群。 问他家人,这个房子是谁的呢? 说你去帮国王治病的时候,国王就为我们盖大房子,把这个旧房子给拆了,前面的牛羊都是国王送的。 他应该很高兴,但是又很后悔,早知道国王对我这么好,当初我应该更尽力的布施才对。 佛陀就以这个故事来勉励我们菩萨,说我们布施亦复如是。 由施能生他世乐,因为布施所产生的业力,你今生看不到,这叫异熟果。 异时而熟。 你今生布施的果报,来生才会看得到,我们往往到来生才会后悔。 尤其是天人,天人他有天眼通,到天上去以后,有种种的快乐的境界。 他会用神通去观察一下,我为什么会到天上来呢? 噢,我前生就是怎么怎么的布施,他当然会很庆幸,但是天人也会后悔。 早知道我今天会得到这样的果报,我当初的布施应该更彻底一点,这个果报能更殊胜一点。 就是说,我们往往不能看到他世乐,使令我们在今生布施的时候,没办法尽力。 佛陀告诉我们,由施能生他世乐。 虽然你在布施的时候,你现在的环境一点都没改变,但是在你的身心当中,已经创造出一种强大的善业,会引生你来世可乐的果报。 这是讲到布施的功德。 那么我们不布施有什么过患呢? 不施现法亦生苦,我们不断地积集资财,世界上的事情很奇怪,东西积集得越多,越贪心。 我们凡夫的贪,他是不会满足。 你没钱的时候,还不见得会起贪,你越有钱就需要越多。 贪烦恼魔,贪火越大。 贪求心越大有什么过患呢? 你就不容易满足。 经典上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 一个人少欲知足,他虽然睡在地上,也觉得很快乐。 他觉得有个大地睡,心满意足,比睡在大海中好。 不知足的人,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不知足的人睡在天堂,觉得天堂还有很多的问题,他心中老是想着更好的东西。 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比如说我们在僧团就很清楚了,大家一起吃饭,吃同样的饭菜。 有些人吃得津津有味,少欲知足,有些人闷闷不乐。 就是说每一个人的贪欲心,有厚薄的不同。 所以说我们今天不布施的话,积聚很多的资财,在点点滴滴当中,就增长我们的贪欲。 我们贪欲增加以后,不要说来生的痛苦,今生你就不快乐。 因为你贪欲越强,所需求越多,就算生活得很好,你还是不快乐。 所以讲不施现法亦生苦,因为你增长了烦恼。 结论: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人间的诸财就像流星,一剎那就消失。 你决定没有一个不舍的诸财物,绝对不可能有一个恒常跟着你受用的诸财物,你任何一个东西,迟早要施舍,就这个意思。 这当中讲出了布施的功德,也讲出了不布施的过患。 发布时间:2023-05-26 06:26:2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9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