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示现灭度,拯济无极 内容: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 消除诸漏,植众德本。 具足功德,微妙难量。 游诸佛国,普现道教。 现在进入第八相入涅槃相。 对于入涅槃,这是非常具有佛教特质的一桩事情。 什么叫示现灭度,又叫涅槃? 灭就是灭种种烦恼,度是度过两种生死,又叫圆寂,又叫涅槃。 入涅槃相是佛最后的一着。 从经典上来看,佛示现涅槃,又跟魔王波旬有关系了,是魔王请佛入涅槃。 波旬曾经有过两次请佛入涅槃。 第一次是佛成道之后,应大梵天王的祈请说法转法轮,最先度的是鹿野苑的五比丘,以及耶舍长者子五十人。 度完这个,就思惟下一个要度的是优楼频螺迦叶兄弟三人。 优楼频螺迦叶是一个很傲慢的人,那时候是大宗教家,摩揭陀国的国王都奉他为国师的。 为了度他,佛是显现十八次的神通,最后把他的傲慢心给降伏下来,调伏,作了佛的弟子。 那一下僧团壮大,三迦叶带的弟子有一千人。 在最后一次调伏优楼频螺迦叶的过程当中,佛在尼连河畔,正在那里经行的时候,魔王来了。 他就对佛说:世尊,今者你应该般涅槃了,何以故呢? 你应度的人他指鹿野苑五比丘也得到解脱了,现在正是你般涅槃的时候。 他请了三次,佛没有答应。 佛就回答:我今未是般涅槃时,所以者何? 我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未具足故。 就是我还刚刚开始度,还没有具足四众弟子,所应度的还没有度尽还没有究竟,还有诸外道众还没有开始降伏。 这样回答三次,没有答应他的祈请。 魔王就心怀愁恼,回他的天宫了。 第二次,就是到了佛陀晚年的时候,那就八十岁。 其实据《长阿含经》记载,佛跟阿难在毗舍离国的时候,后夏安居之后,佛身体有点不适,佛对阿难说:有修四神足已成功的人,常念不忘,他可以自在地留在世间,或一劫或一劫有余,能够为世间除无明暗冥,天人获安乐。 佛跟阿难讲了三次,阿难就默然不回答。 本来这个机会是很好的,赶紧请佛住世,阿难被魔所遮蔽,浑然不觉。 阿难浑然不觉,魔就有机会了。 阿难到外面去弄饭食的时候,魔王波旬来了,对佛说:佛昔日初成正觉,我就请你老人家般涅槃,当时你说我诸弟子还没有具足,现在都具足了,何不灭度? 这样,也请了三次。 佛在这个时候,就回答恒顺众生三月后将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林取灭度。 魔一听,满心欢喜,因为知道佛说的话是不会改变的,他的目标目的达到了,忽然不见。 所以佛接受波旬之请,就入定意三昧舍寿,舍命。 当时,舍寿的时候大地震动。 阿难一看大地震动,这什么因缘? 这时候他才回来恳请佛住世一劫,或一劫有余,不要灭度。 佛告诉他:你当时怎么不劝请? 现在说已经晚了。 是这样的。 这是佛陀示现灭度的因缘。 对不信佛的人来说灭度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就是死亡? 这个形态上好像是死亡,本质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在《摄大乘论》里面讲佛作为一个应身,示现八相成道,应身取灭度有六种意思。 第一种含义,就是这一期度化众生的事情究竟了。 按佛自己的话说,应度脱的已经度脱了,未度脱的,也已经作了未来度脱的因缘了。 第二是为了除乐倒故。 凡夫众生有四种颠倒无乐计乐,没有快乐,他认为快乐;无常计常,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他要计一个有常;无我计我;无净计净。 所以示现这种涅槃,让大家感觉到无常感,解除这样的一个颠倒。 第三是令舍轻慢故。 如果佛长久住世,业力凡夫会轻慢佛,生起骄慢之心。 第四是为生渴仰故,就是佛示现涅槃,让他感觉佛是昙花一现,稀有难遭,才开始生起渴仰恭敬之心。 如果长期在世,一般的是生不起恭敬之心,渴仰之心的。 第五是为身精进故,看到无常紧迫,佛这么庄严的身相好光明身尚且是无常,我还不赶紧修行吗? 这种紧迫感能上来。 第六欲速成就故,就是要快速地成就进入大涅槃的常乐我净,成就佛果的这个状态。 所以佛示现,只是示现涅槃,从《法华经》我们也看到佛成佛以来动经无量劫,在这个世间常住不灭,只是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示现涅槃,实则无有佛涅槃,无有涅槃佛。 世间人认为死了就是断灭,实际上从《大涅槃经》看,佛的涅槃过程整个的就是神妙不可思议。 比如当佛入涅槃之后,他是以转轮圣王的葬礼来作的,拘尸那国的臣民赶紧做了黄金的棺材金棺。 佛安排进去了,他们就想:我们抬到自己的城里,不让其他人来拜,我们自己拜。 结果,派四个大力士抬这个金棺,不能动;再派十六个大力士来抬,也抬不动。 他们想准备要派更多的力士来抬,阿那楼驮尊者就在旁边说:你就把你全国、全城人都找来,也抬不动。 但是佛很慈悲,金棺自举。 这个金棺自己举起来,升空,然后绕拘尸那城七匝,来满足这个城里的众生对佛的景仰。 第二是佛母在天上听说自己的儿子涅槃了,很悲痛,就带着天女下来。 佛为了示现孝顺心,就把棺盖自然地打开,从棺中合掌坐起来,向摩耶夫人说偈赞叹,也说无常之法。 再就是摩诃迦叶来得很晚。 摩诃迦叶赶紧来的时候,佛已经入金棺了,但知道摩诃迦叶来了,伸出双足到棺材外面,来表达:我知道你来了,而且对你有付嘱,你有使命。 再就是荼毗,拘尸那的那些力士,有很多的旃檀木,各种香木,用七宝的火把来烧荼毗。 一切的火都不产生作用,人间的火不能燃烧,海神的火不能燃烧,天上的火不能燃烧,最后是佛从胸口自吐三昧火荼毗的。 这很神妙啊! 这就想到大涅槃,应身的这种薪尽火灭,当下有报身,当下有法身,法报化三身的灵灵不昧。 示现这个涅槃之相是要拯济无极的,拯济一切众生无有穷尽,其中就是留下碎身舍利子来度众生。 所以《涅槃经》讲,碎身舍利子住在世间,如果有缘来拜佛舍利,功德无量。 二月十五,过几天就是佛涅槃日,我们这两边僧团都会作涅槃供,两边同时拜佛舍利。 这是佛陀留碎身舍利拯救众生的一个重要的物质上的东西。 精神层面的东西就是结集三藏佛的法身舍利。 这些碎身舍利和法身舍利,其目的是要长期留在世间,来消除众生的诸漏。 漏是烦恼的意思,烦恼的异名,就是有烦恼令众生漏落到三界,所以就用漏这个概念。 漏,有三种:一个是欲漏,就是欲界的见思惑;有漏,是色界的见思惑;无明漏,是三界根本无明以及枝末无明。 有三种漏。 佛的一代时教的法药就是要消除我们众生的见思惑、无明惑的,这是从灭恶的这方面来说。 从生起一切善根来说,植众德本,令众生发菩提心,自信自己本具佛性,以成佛作为自己的目的,这种功德之心能生无上的善果,就是德本,属于福德智慧的范畴。 我们修大乘佛法要修六波罗蜜,那是成佛的德本,前五度为福德,般若为智慧福慧双修。 最后一句就是总结性的赞叹,佛讲经说法的权实功德。 具足功德,就是前面所介绍的八相成道,他有自利利他的功德前面示现的童子相、出家相、成道相是属于自利的范畴;以后转法轮、示现灭度,这是利益众生的范畴。 具足自利利他的功德。 具足功德,也可以理解为前七相。 微妙难量,就是指第八入大涅槃之相。 大涅槃,又称为实相,又称为大般若,又称为如来藏。 这个甚深微妙之法非分别思惟所能测量,这叫微妙难量。 所以大乘佛法为什么难以相信? 一切众生都在心意识里面,都在分别、执著逻辑思维里面,怎么能够理解离分别思量的微妙的大乘佛法呢? 这是实相的功德,微妙难量。 权德就是游诸佛国,普现道教。 一切的诸佛菩萨,他们具足大慈悲心、大智慧力,他就能够游戏神通,到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普现八相成道。 在大乘圆教来说,有圆教初住的这个位次,破一品无明,就有能力在他方世界示现八相成道,更何况与会的大众由果向因,以佛的功德为功德的大乘的菩萨,他就能够以游戏神通的心态,逍遥自在地随着众生不同的根机,在无三宝的刹土建立三宝,来普遍显现正道之教。 正道之教,也就是以一乘法来度众生。 如果一乘法当下还难以信受理解,就施设权教,最后还是要把权教会归到实教,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令一切众生圆成大乘的佛果。 发布时间:2023-05-26 06:03:3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