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陀并不是全能的救济者,而是导师 内容: 佛陀受到各种来路不同的人拜访。 有时候,有人提出奇难的问题和佛陀一争长短,有人提出有关佛教的疑问来质问,但是最后都一一的得到适当合理的解答。 且说佛陀在舍卫城郊外的东园精舍,有一天,有一个名叫目犍连的数学家来拜访,他怀着满腹疑问,祈盼来这里找到解答。 「世尊呀! 我要来这个精舍,是沿一条路而来的。 我专攻的数学也是要顺着一条途径按序而学的。 世尊呀! 在您的教法里,是不是也要顺着一条途径按序而学吗?」。 「朋友呀! 在我的教法里,当然也有一条按序而学的道理。 譬如,优秀的调教师,在调教新马时,必先调教马首正定,然后再加予各种训练。 在我而言,得到可御的人时,也是先用那种调教,然后逐渐使其达到无上安稳的境地(究竟的安乐境地,即是涅盘)。」。 之后,佛陀就将比丘们的实践之道,按序详细地说明了一下。 「那么世尊呀! 像这样按序受指导的弟子们,是否可以达到无上安稳的境地呢? 是不是也有人达不到呢!」。 「朋友呀! 在我的弟子里面,也有人达不到这个境地。」。 「那么世尊呀! 确实有无上安稳的境地存在,也有达到这个境地的途径,且有世尊为导师,为什么还有达到达不到的差别呢?」。 「朋友呀! 假如这里有一个人,问你到王舍城的路,而你为他把这条路指示得很详尽。 结果,有人顺利到达王舍城,而有人竟走错路,彷徨到其他的路上去,这又为什么呢?」。 「世尊呀! 我不过是教他路程而已,还有什么办法呢!」。 「朋友呀! 正是如此。 确有无上安稳的境地存在,也确有到达的途径,而且我就是导师。 可是,在弟子之中,也有达到这个境地的,也有达不到的,那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不过是教导的人而已。」。 佛陀并不是全能的救济者,而是导师。 这个在他的「我不过是教导的人」一句话里面,说得非常清楚。 佛教是以探究生命实相为极归,实现究竟安乐为理念。 佛陀的教化,就是要启发实现这极归理想的无限可能。 无限的可能,其实来自人人本具的永恒觉性。 佛陀正是教导我们如何启发这无限的觉醒潜能的一位良师。 经典出处:◎中部经典·一○七·算数家目犍连经◎中阿含经·一四四·算数家目犍连经 发布时间:2023-05-09 10:06:2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