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重庆一和尚当众吃肉喝酒却得到所有人点赞 真相泪奔 内容: 破山和尚法相“老僧救生灵于涂炭,何忍如来一戒乎!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武将的所谓豪迈,怎比得上一位高僧的气吞山河与深切悲悯。 吕大器手下有一员猛将名为李立阳,屯兵于今天的重庆涪陵。 李立阳是武将之后,为人豪迈,多立战功。 吕大器在世的时候,李就多次耳闻目睹上司对破山的尊崇。 如今自己身为涪陵总兵,也想效法吕大器,邀请破山前来军营。 李立阳多次派人至太平寺邀请破山前往,破山到达之后,李立阳在形式上很是尊敬,不过这位将军较之虔信佛法的吕大器已是截然不同了。 或许,他只是想在表面上为自己树立一个崇尚佛法,与当世高僧也有来往的光辉形象。 李立阳作战勇猛,每占敌营,必然大开杀戮,对俘虏也毫不留情,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可以震慑敌军。 久而久之,部下难免误杀平民百姓,李立阳也不加干涉,所率之部百姓畏惧,还私下称李立阳为“李鹞子”,以这种猛禽比喻他的凶悍。 李立阳向破山请教佛法,破山见他心不在焉,无缘领受,也不再多言。 李立阳倒是乐于展现自己的军威,邀请破山参观他的军营,并向破山介绍他刚刚荣立的战功:“大师你看,这些是缴获敌人的军械。 还有,那些人,是抓来的俘虏,待到午时过后开刀问斩! ”时至中午,李设宴席款待破山,并请来当地名士、手下部将作陪。 “如何来点化这个残暴的将军? ”破山心里在寻求方法。 佛门常云:“众生皆有佛性。 ”人心因为尘世间的染污而把真善蒙蔽,所以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地狱与天堂,也不过是在人的一念差别之间罢了。 宴席间,破山说:“将军既然请我来讲佛法,那么老僧有一事相求,希望将军答应。 ”李立阳回答:“大师请讲,只要我李某力所能及,一定做到! ”破山说:“上苍亦有好生之德,希望将军能爱护百姓的生命,不可滥杀无辜。 ”李立阳面露不悦,可又不好发作,于是回复到:“大师,你有所不知,这就好比:你是和尚,吃斋念佛是你的本分;我是军人,打仗杀人自然也是我的本分。 你看,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 要不然大师你吃肉喝酒,我也就不再杀人了。 ”李立阳一句戏谑之言,本意要让破山无话可说,岂料破山抓起桌上的肉便吃,端起酒一饮而尽,说道:“老僧救生灵于涂炭,何忍如来一戒乎! ”当世高僧如此行为,让一桌人惊讶不已。 李立阳也只能吩咐手下:“来人啊,把那些侯斩的俘虏放了! ”他向破山承诺:“大师放心,从今以后,我不再误杀一人。 ”一时间,破山开斋吃肉喝酒,破戒救人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而李立阳也自此虔诚皈依于破山门下,成为破山点化的又一在家弟子。 破山特立独行的事迹有很多,这种不拘一格,放任不羁的行为也正是禅宗立足人世间的特色。 唐代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曹山本寂禅师。 曹山在教授弟子时,有僧问:“灵衣不挂时如何? ”山曰:“曹山孝满。 ”僧问:“满后如何? ”山曰:“曹山好颠酒。 ”所谓孝满之后,是指俗世父母去世之后,他们所担负的责任需要自己承担了;曹山用这作比喻,指彻悟佛法之后,于空寂清净之体已经完全证得,自己的凡夫肉身已经和佛祖的金色同为一体,所以用“曹山好颠酒”的来比喻自己达到随缘放旷、任运自然,无拘无束的境界。 再有一个故事,传说梁武帝时的志公禅师,每天要吃两只鸽子。 厨子想这鸽子一定很好吃,一次煮熟鸽子之后自己偷了一只鸽子的翅膀吃,然后再送到禅师那里去。 志公禅师吃完了这两只鸽子,问厨子到:“你为什么偷我的鸽子吃? ”厨师说:“没有啊! ”“没有? 你看一看! ”志公禅师把口一张,从嘴里吐出两只鲜活的鸽子,一只飞走了,另外一只没有翅膀,无法起飞。 禅师问:“如果你没有吃,这只翅膀怎么会没有呢? ”曹山酒、志公鸽,不为神通,只为救世。 后人或赞或贬,无非映自家内心罢了。 禅门之中,类似破山破戒,打破传统,荒诞不经的故事有很多,由于破山的这些行径,他也被后人称为“逆行菩萨。 ” 发布时间:2023-04-28 10:16: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9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