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界法师: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两种过失 内容: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两种过失:第一个,由邪师恶友的误导而退堕大乘。 你容易遇到邪师恶友。 发了菩提心,你真的要成就佛道,但是你所接触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他今天跟你讲一句话,明天讲一句话。 这个法就是一种名言,名言的熏习会影响我们的思考模式。 我讲实在话,大乘的思考模式是很难建立的。 我们很容易生起人天的思考,反正我就是断恶修善;我们也很容易生起小乘的思考,我就观一切法空。 我们很容易生起单向的思考,但是,你要生起双向思考:我要无住又能够生心,又生心又无住,又要犹如莲华不着水,又要又如日月不住空,非常困难。 菩萨种性很难生起,非常容易失掉,因为他这个概念思考太难了。 你生起的时候本身就不坚固,外面这些小人物又说三道四,就把你给误导了。 所以你很容易遇到邪师恶友的误导,退堕大乘。 这是第一个过失。 第二个,颠倒善果的诱惑,破坏胜德。 什么叫颠倒善果呢? 菩萨因地的时候修智慧也修福德,你也布施、持戒、忍辱,来生变成一个大国王,这是一个善果;但是菩萨没有成就圣道之前,面对善果容易生起颠倒,产生放逸。 这个善果的诱惑就破坏你戒定慧的功德,这样子也退失了菩提心。 所以,假设不求生净土,就会有邪师恶友的误导跟颠倒善果的诱惑,使令我们一个初心菩萨容易退堕。 昙鸾大师讲出一个譬喻说:譬如小树未成,经历暴雨,终为所折。 说你这棵树,幼苗很小,你没有把它放在温室当中栽培,说,欸,我一定要历练! 那么这棵树在暴风雨当中,又是风又是雨的吹折,第二天早上起来看到这棵树完全被破坏了。 你禁不起这么多的伤害。 所以,到了末法时代,昙鸾大师其实在《往生论注》已经提出了求生净土的概念。 到了他的学生道绰大师,就把这个概念落实了,安立了圣道门、净土门。 当然,善导大师是道绰大师的学生,就把这个思想再发扬光大。 这个是净土宗判教的第二个情况。 发布时间:2023-04-21 06:15:2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