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内容: 经文: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 何等为三。 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 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三者修行六念。 回向发愿,愿生彼国。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此段经文正面阐明简别上品上生者的根机,指出堪能奉持相应道法,依佛教言修行者,方可成就上品上生。 从何等为三下至六念以来,正面阐明受持教法的不同,即有三重法义。 一者述明慈心不杀,即谓上品上生者,当宅心仁慈,不造杀害众生的恶业。 然杀业有多种形式,或有口业指使他人杀,或有自己亲手杀,或有心谋杀。 言口杀者,即是以口业处分决断,许可教敕他人去杀生,名为口杀。 言身杀者,即是自己运动身体或手等四肢,名为身杀。 言心杀者,谓思念,筹划,计较杀的方法等,名为心杀。 若论杀业,不仅仅局限于人类,即杀害胎卵湿化四生的各类生命,皆招致杀生的罪业,障碍往生净土。 是故,但于一切生命(含蜎飞蠕动类众生)起于慈心护生者,即是布施一切众生的寿命安乐,亦是最上胜妙戒。 此句经文即符合前文所述净业三福的第一福人天福中第三句慈心不杀。 此不杀生中,含摄止、行二种善业。 自己不杀生,即名为止善。 教导他人不杀生,即名为行善。 自己与他人初断杀业名止善,毕竟永除杀业,名行善。 虽有止善与行善二种善义,总结成就慈心护念一切众生。 言具诸戒行者,若约人、天二乘的根器而论,三皈五戒为人道众生所行之戒,十善业(十戒)是天人所行之戒,出家僧众之具足戒乃二乘行人所持之戒。 以上三种,总名小戒。 若约发菩提心,修持菩萨大行而论,即名菩萨戒,乃有三聚净戒(断恶、行善与饶益众生三种)与十无尽戒(《梵网经》具述十重四十八轻)。 此菩萨戒若以往生位次而论,正与此上辈三品往生位次相应。 或曰,若欲求上辈三品往生者,须受持菩萨戒。 此正由行人先奉行三皈五戒,由小乘戒法自然转入大乘戒法,即与净业三福中第二福戒分善根相类。 述明读诵大乘者,表明净业行人因过去世的性习不同,致使现在世对修法的好乐各有不同。 上文所述的净业行人,但以修习慈心、奉持戒律为要务。 此第二类净业行人,唯将读诵大乘经典为好乐。 然戒律即能护持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三佛(法、报、化三身佛)之根机,而大乘法即可熏陶成就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六度万行之智慧。 这二者若以德用来比较,一重戒行,一重慧解,各有一能,悉皆胜妙,皆可以此导入大涅槃城。 此句经文即符合净业三福之第三大乘福中第三句所云读诵大乘。 发布时间:2023-03-03 06:14:5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8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