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内容: 首先四念处是非常重要的,四念处,就是四种,念是什么? 念是指我们能观察的智慧。 处,是指所观察的境,就叫以智观境为念处。 佛在临涅槃的时候回答阿难尊者,佛灭度之后依什么来住? 就是依四念处为住。 四念处才能够把这个出世间的道心把它生发出来,所以历代的菩萨祖师大德说,如果修行不以四念处的智慧来做指导的话,它都会流于世间法。 四念处就是解决我们凡夫的四种颠倒。 身念处,观身不净。 我们众生都是有身见,执著自己的身体的干净,观身不净,要对这个身产生厌离。 观受是苦。 我们的觉受,无论是苦苦、坏苦、行苦,它究竟都是苦,没有一点快乐。 那众生颠倒啊,这个苦的地方他即乐,所以要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我们这个八识的妄心没有它的真实性,念念无常。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一切心法、色法,种种法,它没有主宰义,没有自在义。 那么这是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做四种四念处的观想,有一种苦空无常无我的这样一个智慧。 那在净土的菩萨,这些往生者,他这个四念处就有他的特定的内涵。 他观身,身念处,他要观自己已经是净土莲花诞生的身体,他是清净的,他是正觉的,他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的,金刚那罗延身,所以他就不同于娑婆世界的不净。 受念处,西方净土的这种众生往生者的觉受,他就是纯一快乐,没有一切苦恼的逼迫,法性的觉受。 心念处,净土的往生者的心,他已经远离了我和我执,真实常住,所以他有涅槃的常性,跟此土的生灭无常的心是不一样的。 法念处,净土的众生观察他的五阴色受想行识,这样的法他有一个我。 这个我不是因缘的我,他是一个法性的这样的我,自在为我,不同于我们这个世间诸法、因缘法的无我。 所以这有他的内涵的不同。 那么四正勤,四正勤就是断恶修善。 四种正,就是趋向正道的勤勉的修持,就有点像正精进。 我们说断恶,已生的恶法,就是已经生起的恶法要让他阻断,没有生出的恶法要让他不生起来。 这是断恶的两种。 修善,还没有生起的善根善法要让它缘生出来,已经生起的善根善法要让它念念增长。 就好像我们发菩提心,好不容易发了一个上成佛道、下化众生、劝进行者的心,这个心就是已经生起来,如果没有生起来,你要生起来,怎么生起来? 要缘佛法的尊贵,要缘众生的苦难,要缘一切众生父母之想,要缘这些能生起这样的善法。 善法生起来之后,他又可能碰到种种自己的障碍,他人的障碍,容易退转,这时候要冲破这些障碍,让它增长。 这是在我们这个此土修四正勤。 如果到了西方净土,他这个在阿弥陀佛的慈悲的加持之下他就好办了,只有善没有恶,圆证三不退,念念流入萨婆若海,他在每个念头当中都跟一切种智相应,他真正是做到了四正勤。 四如意足,又叫四种神足,就是能够发神通,能够使我们心愿能够满足,就叫如意足。 欲如意足,欲如意足就是我们的,欲就是一种期望,愿望能够得到如意、满足,比如我们修念佛法门,念念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满足了,阿弥陀佛让我们往生。 精进如意足,就是常常会有一些懈怠放逸阻断我们的精进行为,我们修如意足,让我们这种行持,每天每天都能够进展,不至于退转。 净土的三种不退就已经是能够让我们精进如意足。 心如意足,心如意足就是念,心就是念的意思。 我们发的这个菩提大愿,念念不舍,最终能够让它成就。 思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思惟就是智慧,我们通过修行深入到佛的智慧、佛的知见,转凡夫的知见为佛的知见,任运地使我们开发智慧光明,得到如意满足。 这叫四如意足。 发布时间:2023-02-04 06:21:0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