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维摩诘居士布施的舍与得 内容: 维摩诘居士患病那段时刻,佛陀想派几位弟子去探病,可是,很多人都不敢去,由于维摩诘居士辩才无碍,很多小乘行者都不敢去探望他。 ​那时,有位在家居士善慧,他很发心也很忠诚。 有一天,他正巧去听法,佛陀就期望他能毛遂自荐去探病,由于他既年青又有才智。 可是善慧也不敢去,佛陀问他为何? 他答复:由于维摩诘居士言词尖利严峻,所以我对他很敬畏。 有一次我家设宴供养沙门、婆罗门及外道行者,又施舍给贫穷残疾、乞丐等,以七天的时刻打开施舍会。 其时,维摩诘居士从我家门前通过,通知我:这么不是真实的施舍。 善慧问道:如何才是真实的施舍? 维摩诘居士说:应该要法施,只有财施还不行。 善慧又问:如何才调到达法施? 维摩诘居士说:要以菩提心起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处死起喜心,以摄才智起舍心。 以菩提心起慈心,菩提心即是道,咱们要发心于道,以道心起慈心。 慈即是与乐,常常给人高兴,不起别离的支付,使众生高兴也即是发菩提心。 其次,是以救众生起大悲心,既发菩提心,就会想如何才调救度众生,这一念即是大悲心。 只需众生身心有苦,我就要设法去救助;看到众生苦而生起悲心,即是以救众生起大悲心。 以持处死起大喜心,要使众生高兴,不只是要给予物质或使其心安稳,还要运用准确的方法,给他们准确的观念和思维,这才是耐久的施舍。 不只咱们应发大悲心,令众生高兴,还要启示众生,坚持这分大悲心,让他们知道投入、施舍,才调得大欢欣。 有句话说:施比受更有福、更高兴。 如果能引导咱们以准确清净的心念去支付,就会得到耐久的高兴,这即是处死;也即是使其不致思维差错,而能满足高兴。 啥是苦? 啥是乐? 不是没钱的人就必定苦;也不是地位高、工业多就会高兴,苦乐是根据大家的思维、观念而定,若能安贫乐道,则不时满足也很高兴,这即是处死。 所以要以持处死起大喜心,有了准确的观念,心里常常布满高兴,不只自个高兴,还能影响他人,让他人也欢欣支付,同享高兴。 以摄才智起大舍心,有才智的人,能不断地舍,舍得没有烦恼,并且很高兴;为了摄受众生培养才智,必须有大舍心。 以上即是维摩诘居士通知善慧对于法施的方法。 这可以证实有道心的人即得安泰,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道场。 每个环境都有不顺心的本地,但常常抱着处处是道场的心,即能以心转境。 在作业中,如能专心心志则没有烦恼,结束作业就会很有成就感。 道心即道场,道心即是菩提心;这分菩提心让咱们没有烦恼,常常乐在其中。 所谓慈、悲、喜、舍;慈即慈悲作业;悲即是求病苦的众生;喜即是文明,改动咱们的观念;舍即是教育。 往常日子都离不开慈、喜、舍,以身作则,这也恰是福慧双修。 发布时间:2023-01-11 10:15:5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