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宏海法师:印光大师讲《金刚经》感应故事 内容: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 欲写法华,金刚般若,涅槃等,无由自检。 凭彼土抗禅师检校。 抗乃为在寺如法洁净,写了下帙(zh)。 还岐州庄所,经留在庄。 并老子五千言,同在一处。 忽为外火延烧,堂是草覆,一时灰荡。 轨于时任冯翊令,家人相命拨灰,取金铜经轴。 既拨外灰,其内诸经,宛然如故。 潢色不改。 唯箱帙成灰。 又觅老子,便从火化。 乃收取诸经,乡村嗟异。 其金刚般若一卷,题字焦黑。 访问所由,乃初题经时,有州官能书。 其人行急,不获洁净,直尔立题,由是被焚。 其人现在,瑞经亦存。 京师西明寺主神察,目验说之。 这一则感应就更有意思了,大家来看,跟讲故事一样。 我们听一听,确实是不可思议。 唐贞观五年的时候,有一个隆州巴西县的人,名叫令狐元轨,平日非常恭敬信受佛法,他有个心愿,想要书写《法华》《金刚》及《涅槃经》。 但是他自己没有能力检视校对,于是就请土抗禅师为他检视校对。 土抗禅师就在寺里如法洁净地检校,还为他写了经函的封面。 后来令狐元轨把这个经典留在他岐州的庄所里面,和这个一起留下来的还有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 当然我们只是说古德的感应行舆,并没有论宗教的高低。 只不过是就着这个事实,说老子的《道德经》也与这部经放在一处。 有一天就被外来的大火给烧了,整个堂室因为都是茅草覆盖的,所以一刹间就化为灰烬,令狐元轨当时担任冯翊县的县令,赶紧让家人拨除残灰,取出了金铜的经轴,将外面的灰扒除干净以后,却发现箱内的经书宛然如故,装潢的色泽都没有改变,只是外面的箱帙化成灰烬了。 大家看,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请土抗禅师如法检校这么一个发心,一个因缘。 当时再找《老子》的时候,发现已经被火焚烧完了。 他们仔细地收取诸经的时候,乡里的人也都非常的感叹。 这个感应微细到什么程度,没有这个差别相还觉得灵敏度不够,只有这么差别相才觉得太灵了。 为什么? 《金刚般若经》的经题的字体有烧焦黑的状况,其他的部分都好好的,颜色都没有变。 为什么《金刚经》的经题字迹就熏黑了呢? 后来他们探询其中的缘由才知道,《金刚经》最初题写经名的时候,是请一位善于书法的州官,这个人由于来去匆忙,就没有如法地来洁净身心,直接草草地写了这个经题,所以被火烧了一下就熏黑了。 这个《感应录》里边写的说,这个写字的令狐元轨当时还健在,而这几部不可思议的经典也在,说当时京师西明寺的住持神察,曾经亲眼目睹这件灵验之事,是他说出来的。 所以大家看,感应能微细差别到这个地步,有物证、有人证。 再看:注:老子五千言,即道德经。 一切佛事,俱以戒行诚敬为本。 若戒行精严,诚敬笃至。 则三宝诸天,皆为拥护。 否则无边法力,莫之能感。 观此诸经毫无所损,唯金刚经题,字迹焦黑,以其人既无戒力,又无诚心故也。 受持佛经者,可不以持戒竭诚为急务哉。 这是印祖对这一段的点评。 他这里注释说,老子五千言说的就是《道德经》。 一切的佛事,我们说勤修戒定慧,都是以持戒清净、恭敬虔诚为根本。 如果戒行庄严、诚心恭敬到极点的话,三宝和护法诸天都会来拥护,否则就算是无边的佛法的功德力,你也没有办法感应。 一定是身心清净无染、恭敬心到了极点,才能够得到这样的感应。 所以看到这些经典在火灾中没有一点点损坏,唯有《金刚经》的经题被熏黑了。 为什么? 主要是因为书写经题的这个人,没有持戒之力,也没有恭敬诚信之心。 所以印祖由此就说,受持佛经的人,可不是要以持戒清净和竭诚恭敬为最要紧的行持吗? 这是这一段的点评。 发布时间:2023-01-07 06:21:3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