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窥 基 法 师 内容: 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 母亲裴氏夫人因梦见掌中有月轮吞下而怀孕。 风闻窥基呱呱坠地时,红光满室,全家人都很惊喜,唯有他父亲深感不安,不知此子将来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道路。 但是,他父亲怎样也没有想到,生长在王侯家里的窥基,后来竟成为玄奘法师的高足弟子,唯识宗的一代祖师。 宿世原因 转眼间,窥基已长成翩翩少年了。 一天,他同几个豪门子弟到城外走马郊游。 几匹红黑黄白相间的烈马,力争上游地飞跑在乡下的大道上。 俄然,在一个拐弯的本地,窥基骑的黑马箭一般地向站在路周围的一个和尚奔去。 他匆促勒住缰绳,跟着马的嘶鸣声,窥基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正好跌跪在和尚的面前。 这和尚不是他人,恰是从印度取经回来的玄奘法师。 今日正在经行,不料在此与少年相遇。 还未等玄奘回过神来,少年已满怀抱愧地望着玄奘,叫了声师父。 这一跪一叫,好像晴空响雷,顿使玄奘法师一振。 望着少年清澈的慧目,玄奘法师又是一振,感到似曾相识。 自取经回交游后,玄奘法师一直在想着接收门徒之事。 今日刚想到这儿,刚好就与少年相遇,又正好看到他跌跪在面前口称师父,心想这真是缘份。 少年解说说:让师父受惊了,我不是故意的。 我家代代信佛,很尊敬出家人,还常读经文,有的仍是梵文。 玄奘不由问道:你懂梵文? 少年说梵文是他家的家传,由于祖先是西域部落,常与梵僧交游。 玄奘又问:你是哪家公子? 令尊是谁? 你叫啥名字? 少年说:左金吾卫将军之子。 接着又报了自己的名字。 玄奘若有所思,向他挥手说:去吧,你的火伴还等你哩。 少年听后当即跃上马背,拂袖而去。 望着逐渐远去的身影,玄奘心想:我一定要度他出家! 玄奘难忘少年那双灵秀的慧目,记起二十年前去天竺取经途中的一段往事。 那年冬季,玄奘大师来到印度北部,要翻越雪山,到另一个国度。 山上除了冰雪,连一只飞鸟也见不到。 当他爬到山顶时,惊讶地发现,白雪掩盖的山顶上裸露出一片黑土。 玄奘仔细观察这片泥土,发现了几丝粗长的头发。 於是顺著头发挖去,挖了三寸深,逐渐地显露出一个人头。 他猜想一定是得道的高人在这儿入定。 持续用力挖,总算把埋在地下的人挖了出来。 只见那人双目紧闭,盘腿而坐。 玄奘问道:你是哪里的罗汉,为何在这冰天雪地里修行? 连问了几声,那人一言不发。 大师所以上前捉住那人的耳朵,挖去里面淤积的泥土,然后取出引磬,悄然敲起来。 你是啥人? 来这儿取闹,打扰我的修行。 那人俄然开问问道。 玄奘大师说自己是中华的和尚,来天竺求取佛法真理。 求取佛法,求的是啥佛的法呀? 那人问道。 当然是释迦牟尼佛了。 玄奘觉得很乖僻,怎样这人连释迦牟尼佛也不知道。 啥? 你说是释迦牟尼佛? 他出世了吗? 那人睁大了双眼注视着玄奘,双眼射出两道慧光。 玄奘被他的那双双眼吸引住了,心想:这是真身罗汉才会有的慧目啊! 释迦牟尼佛不只已降世,而且现已涅脖一千多年了,他创立的佛教现已在天竺在东方盛行开来。 玄奘答复。 怅惘,怅惘,我白等了这么多年,却失去了机缘。 我本是迦叶佛末法时代的比丘,自幼出家修行,立志修道成佛。 由于预知释迦牟尼佛将来会降世,就来到此处修禅打坐,等待释迦牟尼佛出世,好向他请教佛法真理。 想不到入定时日太久,失去了当面请教的机缘。 玄奘既惊讶又感叹地说:大师正本修得了罗汉真身,具有如此高的定力,真令人敬仰。 你现在计划怎样做呢? 我只需再等下去,等到下一劫弥勒菩萨来到人世,再向他请教。 说完,又闭上双眼,准备入定。 玄奘匆忙上前悄然捉住那人的耳朵,大声喊道:请慢一点入定,假定你再入定等下去,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时,你不能出定,岂不是又失去了机缘? 那人听了玄奘的话,翻开双眼,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是我假定不等下去,又能做啥呢? 玄奘说:我是大唐国的和尚,不远万里前去天竺,目的即是求取释迦牟尼佛家传下来的真理,然后再将其带回大唐,使其广泛流布,超渡众生。 你假定想得到佛经真义,不妨将元神出体,到东方大唐国投胎。 等我到天竺求取真经回来,你做我的弟子,那时我就将释加牟尼佛的经义教授给你,你以为怎样? 那人听了玄奘的一番话,若有所悟,点了容许。 玄奘又说:我大唐帝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健旺的国家,大唐的京城长安是全国最富有的城市,当今的大唐皇帝又爱崇佛教,你假定去大唐国投胎,就直接去长安城寻一个有崇奉的人家投胎吧。 待到我取经回到长安后,假定有缘,我们会相见。 那人睁大双眼看着玄奘,点了容许,标明认可。 回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幕,大师心头一阵惊喜:果真是他转世投胎来到长安吗? 三车和尚 一天小厮忽报说玄奘法师登门化缘,尉迟宗将军忙迎进玄奘法师,顶礼拜过。 玄奘法师说自己草率访问,是有事相求,还望将军不惜施舍。 尉迟宗听后大方地说,斋供佛门是自己平生最大的希望,请大师明示,一定有求必应。 玄奘法师说道:几日前令公子与贫僧有缘相识,我观他相貌堂堂,器宇分外,颈有玉枕,十指皆盘折如印,实为佛门大器。 故欲度之为僧,为我佛门立一无量积德行善,还望将军满意。 尉迟宗听后直觉得热血沸腾,头上热气直冒。 他怎样能舍得放爱子去出家呢? 因此讪讪地说:犬子一向野蛮,怎样配大师度他? 了解舍不得爱子出家。 玄奘法师说,像窥基这样的将门佛子,非将军无人能生养;除贫僧无人能发现,实为可贵的僧才啊! 将军假定爱他,就应当帮忙他。 有道是一子出家,七祖成佛。 这是盖世积德行善,许多福田。 于国有利,于家有望,于人有利,于己有德。 望将军三思,说一不二。 一席话说得尉迟宗心服口服,左思右想,在情有理,况且他早已说过有求必应的话,因此当下附和了。 不料,早在门外听了好久的窥基俄然闯了进来,大声说:我不愿意! 又隔了几日,玄奘再次来到将军府。 随身还带来了一个西域神童。 将军便命窥基出来拜见法师,并要他把自己写的兵书带上,当面向法师吟诵请教。 窥基不敢违背父命,只得带上兵书,出来拜见法师。 玄奘法师说:风闻公子写有数千言的兵书,贫僧今日特来欣赏,请公子念来听听,以饱耳福。 说完目视身边的童子,要他留心留心。 窥基不知就里,洋洋得意地诵完他自己写的兵书。 玄奘待他念完往后,就对尉迟宗将军说:公子所诵的是无名氏所写的古代兵书,家常便饭。 将军不信,玄奘说假定不信,可叫这名童子诵来,他早已读过此书。 童子依言一字不差地诵了出来。 尉迟宗将军听了,怒发冲冠,骂儿子欺世盗名,喝令将此逆子关禁闭。 玄奘法师马上替公子求情,说与其这样,不如让我度他出家,将军这才容许免于赏罚。 这时窥基早看出玄奘的目的,执意不从,玄奘化缘又一次失利。 后来,玄奘讨得了皇帝要窥基出家的诏书,总算将窥基逼入佛门。 窥基无法之下出家,气哼哼地说:你一定要我出家也行,不过我有两个条件,若容许了我马上出家,不然我宁可伏剑而死,也不出家为僧。 玄奘问道:哪两个条件? 窥基说:我要吃酒吃肉,不断荤血;我要佳人伴随,不断情欲。 话未说完,将军气得一迭声地直骂:逆子! 这那像和尚,了解是酒囊色鬼! 儿子也不示弱,抗声说:若不依从,我马上饮剑而亡! 说着便嗖地抽出了腰间的宝剑。 玄奘法师忙将袍袖一拂,止住窥基说:不必性急,我佛慈悲为怀,大开便利之门,贫僧依从你即是了。 将军不解地望着法师,玄奘又不便利阐明原因。 第二天,窥基揭露应诺出家。 这时窥基年仅十七岁,正式受度为玄奘的入室弟子,便随玄奘迁入大慈恩寺。 窥基出家后,有一段时间,他喜欢四处玩耍。 出行时有三辆车子,一车装满美酒,一车装佳人,一车装佛经,所以其时的人都称他为三车和尚。 从此,窥基开端了他的弘法生计,找到了他的人生归宿。 窥基对佛学的修养渐趋深化往后,便不再有早年的放浪狂狷之风,在玄奘的尽心培养下,皈心佛法,风仪严整,勤勉作品,总算成为一代宗师。 发布时间:2023-01-05 10:22:1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6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