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界法师: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内容: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 这个很关键,就是念佛的启动点这一念是怎么样呢? 必须从空性的真如里面去启动一念的佛号。 成败就在这句话而已。 千万不要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启动佛号,再来对治妄想,你这样子就不是第一义谛了。 先把心归零,然后再启动佛号,站在缘生无性的空性的清净一念里面去启动佛号。 这个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 佛号虽然是缘起,但是它本质是空的,所以就以空印空。 为什么我们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容易感应呢? 因为佛陀的心也是无相,你的心也是无相,能念所念性空寂,自然感应道交难思议,所以念一声有一声的佛名,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的因缘显现。 但是你要不念,那你就落入偏空了,所以念性是缘生无性,虽然念性是空性,但是空性也不碍佛号的功德的缘起。 所以,你不念佛,又落入空性了。 这个概念我们解释一下。 善导大师的皈依,他启动佛号的启动点来自于业障深重,求出无门。 我是业障深重,弥陀您老人家是万德庄严,那没关系,我来投靠您。 他站在一种对立的思考:我是业障深重,弥陀万德庄严。 他是站在一种业感的角度来提起佛号。 他的好处,心力强;但他的缺点,就是这个人百感交集。 一旦一个人落入业缘的时候,那业力都带有你的感觉,这个人是百感交集。 蕅益大师的思考不是这样。 他站在一种自他平等:我虽业障深重,是弥陀心内的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是我心内之佛;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应道交。 简单地讲就是说,我虽然妄想深重,但是妄想可不是我本来的面目啊,我也可以把心带回家。 我的心归零的时候,我把妄想拨开来,我的心是如。 佛陀的心有无量的波罗蜜,但是这个波罗蜜也不是他原来的东西,他是长时间修行来的。 如果把佛陀的心也归零,他的心也是如。 所以,当我们的心跟佛陀的心同时归零的时候,我们找到了生命的共同点,叫作一如无二如。 这个地方是你启动佛号的时候了! 所以你是站在自他不二的平等的角度来提起佛号,来祈求皈依,概念不一样。 一个是自他的对立,我是业障深重,弥陀万德庄严。 一个是自他平等,是一如无二如,从我们是一家人的角度提起佛号。 所以我们总结:必以佛号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这个地方是在诃责禅宗的偏空。 禅宗只能够透过禅观把心带回家,离一切妄想,但没有提佛号,失去了佛力的加持。 凡夫安住妄想,结果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先把心调整好,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最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而提起佛号。 这个时候,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叫作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所以蕅益大师的思想,就是说,他也承认皈依心的重要,但是他要你皈依之前先把心归零,多了这个动作。 但多了这个动作以后,生命产生绝大的变化了,本来是业障深重,变成心性平等。 处理问题有很多方法,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 佛陀说乘,佛陀讲很多法叫作乘,为什么? 就是说,你今天去车站,当然你可以开车过去。 你说我用跑的可不可以? 跑的也可以,但是这个的确快慢不同。 就是说,有些法门的确是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的确是这样子,但是你要掌握它的关键的操作原则。 我想生死问题是这样解决的:第一个,你认为有生死,真的有生死。 那没事,既然有生死,那我跟你拼了。 临终就是看谁拼得过谁。 第二个是,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 本来没有生死,你只要把妄想放下就好了。 这两个都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效果完全不一样。 这是一个什么操作呢? 叫作逆向操作。 我们以前因为一念的攀缘,把一念的清净心操作成业障深重。 你既然有本事把一念的本来清净的心操作到现在那么多妄想,佛陀就有本事把你重新操作回去,就是佛陀就会有本事把你归零。 这样懂吗? 就是说,既然你能够从A到B,那你肯定能够从B到A。 我们既然从一念清净心能够堕入颠倒妄想,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颠倒妄想再回到一念心性。 本来这两个程序就是一个东西。 所以,诸位! 临终的时候切记一件事情,妄想干扰你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处理妄想,因为你没那个本事,你的心一进入妄想的水泡,你就出不来。 临终的成败就这个观念而已。 看到妄想,放下! 知道吗? 你想处理妄想,你就完了。 你哪是它的对手啊? 它长时间陪着你生生世世流转。 这些妄想都不是一般的妄想,那是熟境界。 所以佛陀的智慧就是说,你不能处理妄想。 你哪能够处理妄想呢? 除非你成就不退转,才有办法处理妄想。 你现在是怎么样? 把妄想放下,放下就没事了。 所以印光大师讲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印光大师可没有叫你对治妄想,他叫你不随妄转。 不随妄转,简单的说就是放下妄想。 所以这个观念很重要,诸位! 就是说,你惹不起它,但是你可以闪过它。 为什么? 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你的东西,人家本来是一个业力的释放,是你自己多事,你自己就在人生的经验当中捏造很多的水泡出来,然后临终变成障碍了。 既然它是你捏造出来的,那你就有本事把它放下。 既从心起,还从心灭。 这个地方大家回去想一想,这个正念真如的观念至关重要! 就是说,它可以让你很快的在短时间里面,从很多很多的人生的妄想经验里面跳脱出来。 这个概念来自于正念真如,你直接忆念你的本性。 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回忆你的过去,你只要知道一件事:你从什么地方来,妄想拿你就没办法了。 想想看,你从什么地方来? 你原来不是这样子的。 你要找到你的家,这个时候你人生就变主动了。 套一句《法华经》的说法,就是说,一个大富长者,他有个儿子,这个儿子后来参加庙会的时候走丢了。 这个人离家出走以后,就在外面流浪,变成乞丐。 乞丐搞久了以后,他就认为真的自己是一个乞丐了。 那么这个时候,诸位! 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作为一个乞丐,先去找工作,要养活自己,是吧? 第二个,你先回家,然后再找工作。 你们觉得哪个方法比较好? 先得回家。 答对了! 所以你们善根深厚。 《法华经》就是这样概念。 你这个动作操作错误,这个成佛之道的时间你知道差距有多少吗? 其实成佛之道不是说谁业障深重。 掌握正确的方法,快速成佛。 的确是! 成佛真的是有捷径,要没有捷径,祖师就不需要判教,是吧? 他为什么那么快就成就? 不是说你比他不努力,你的方法错误,你的思考错误,是你没有掌握一个圆顿法门。 先回家! 诸位,你现在没有资格跟妄想对峙,知道吗? 你说,有本事,我来对治妄想! 你打妄想,我用佛号去跟你压。 现在有很多人就是,一打妄想就用佛号去压它。 你这是鸡蛋碰石头! 你念佛的时候一天念两个小时,你打二十二个小时的妄想。 从诸法因缘生、熏习,它的熏习力量比你大,你怎么是它的对手呢? 为什么我们念佛到现在老是进进退退都没有进步呢? 因为你就是想要对治妄想,这个概念害了你。 放下妄想,你会觉得海阔天空。 这个地方我们回过头来,这个经文的核心思想在第十一页,说,当我们面对很多的造集妄想的时候,蓦地放下就是这四个字,这一切法了不可得。 蓦地放下,整个理观蕅益大师的圆修的思想就在这四个字。 先把它放下,再来处理。 《禅观与净土》 发布时间:2022-08-17 06:02:3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