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梦参老和尚: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内容: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渐修。 我们六祖大师,他讲经不识字,你得先给他念一遍,但是他能跟你讲,讲得非常深入。 你虽然认得字,但你不会讲,讲不到他那么深奥。 他虽然不认字但他会讲,但他必须人家先给他念一遍他才讲,这就是理虽顿悟,事须渐修,没有善巧方便,没有神通妙用。 我心里想,六祖已经大彻大悟了,为什么还在猎人堆里混了十五、十六年避难? 说明了理虽顿悟,事须渐修,他虽然顿悟,却没有产生妙用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所以虽说是明心见性了,是否就成佛了? 不错,理上成了,事上不显妙用。 学《华严经》,《华严经》这些例子很多五明菩萨,为什么要学五明? 工巧明,哪样工巧你不会,你就是不懂。 这个问题我跟以前老燕京大学的教授,叫李恩泽教授是个老教授,这个我跟他讲,他讲得头头道道,佛经他全都能讲,也能懂。 我跟他散步,我住在北海公园,泥水匠在那儿砌墙,我说:李老教授啊,你去拿块砖给我砌一砌。 他说不行,我不会。 大学教授你只在理上行,就是砌个砖、修个墙,你那个时候刀一拿,就知道你内行不内行。 因为你没学过,每一门的技术你不学就不会。 因此我们学教义的人,理上明白了,事上要锻炼。 哪一门你没学,哪一门你就不会用。 为什么在《华严经》上说五明菩萨要学工巧明? 你想到社会利众生,你没有工巧明你利不了。 这个就是:宗旨是无相的,但是菩萨的智慧还得有方便善巧啊。 它从无相而起的,不住方便善巧。 把一切法看成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就是方便善巧的方便。 所以,我们参入无生理的道友们,理上我们能够顿悟,事上我们要渐渐地修。 明理有几种,有证得的,有学得的。 证得的就是我们一坐几十年,豁然贯通;一件一件事物去学,历练明白的,这样子叫五明菩萨。 开悟起修,那成道就非常地快。 顿悟像善财童子。 在《华严经》上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生历练。 一个善知识没参到,那个善知识所具足的你就不知道,所以必须一位一位、一位一位地参,参到最后文殊菩萨才叫他参普贤菩萨,才入普贤行。 普贤行门是无量无住的方便善巧,这个方便善巧是宗旨上无相而来的。 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发布时间:2022-08-04 06:05:2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