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为什么戒酒戒肉的传说故事和真实讲解 内容: 佛教为什么戒酒戒肉的传说故事和真实讲解酒肉穿肠过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 如同进魔道首先,此话是道济禅师所云,可是,悲哀就悲哀在人们忘记了后两句。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此文出处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这样写道的。 明朝时期曾有修行人食肉饮酒求救人命的故事。 明朝末年,张献忠做乱,山贼横行,到处杀掠,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难。 在四川峨嵋山的地方,山贼劫掠,有一群百姓慌乱中逃入山中一寺院内,寺中的住持慈悲为怀,收容难民。 谁知山贼追至寺内,劫财杀人,该住持认识山贼,恳求不要伤害百姓,无论什么条件,只要做得到,住持都愿承担,但求放过这些百姓。 山贼曾受过住持的恩,不好意思一口拒绝,于是想出个鬼主意,好让住持知难而退。 于是山贼拿出一些酒肉对住持说:“和尚,我的条件很简单,只要你吃了这些酒肉,我就放过这些人,决不失言。 ”众人哗然! 此计甚绝! 修行人饮洒食肉,开斋破戒,将必打入畜道及饿鬼,受无量苦。 只见住持拿起酒杯,气定神闲地说:“我以酒代茶,各位饮茶。 ”说完一饮而尽。 接着拿起块肉说:“我以此肉作菜。 请。 ”说完一吃而尽。 面不改容。 山贼为之一惊,只是有言在先,只好放过所有的人。 大家知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下面两句吗 此住持于险境,别无选择,唯有牺牲舍确道程,为救人而开斋破戒,不惧落入恶道受苦。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正是大乘佛法的菩萨精神,此住持可谓真正的慈悲心食肉。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 若见学佛人吃素,则说何必执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这种观点混淆了圣凡、性德和修德,是执理废事的邪见。 有人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这个说法对吗? 我们千万不要理解偏了,把这句话当成杀生吃肉满足口腹之欲的借口。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来由,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 说的是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现在的重庆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里面的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 结果张献忠答应了他。 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 他是为了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啊。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这句话流传甚广,几乎成为一般俗人和不知佛法者劝人吃肉饮酒的依据。 若见有人吃素或忌讳什么,则劝说何必执着呢,“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嘛。 但是世人仅知济公的此句,却不知还有后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学我者下地狱,谤我者上天堂”,致使前述谬说流传至今,招致口业,贻害非浅。 我们知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这种观点混淆了圣凡、性德和修德,是执理废事的邪见。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然在凡夫的地位,烦恼覆盖,佛性不能显现,若杀生吃肉必得多病短命的果报,来世还要做畜生偿还命债。 只有大神通圣人在特定情况下,为度众生才示现吃肉,以掩盖圣人之本,而其中密意凡夫不可能明白,济公吃了两只死鸽可以吐出两只活鸽来。 如果你也可以做到,尽管吃肉,作不到的话还是老老实实持戒吧! 狮子跳的过去的悬崖,兔子去跳只能摔死。 普通人没资格模仿大成就者的不共行为。 兹摘录印光大师斥责吃肉喝酒的邪见的开示,以正其讹。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庞契贞书》:“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 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 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 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 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 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 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 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 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1),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 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2),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 《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 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 《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 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 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 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 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 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 祈洞察是幸。 ”(1)、“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根据《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天花藏主人编次)载,沈员外派家仆给济公送两只熟鸽子和一壶酒,仆人路上偷吃一只翅膀,偷喝了几口酒。 以为神仙也难知道,济公指出,不承认,济公于是到阶前吐出两只鸽子,其中一只少一个翅膀。 (2)、“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根据《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记载,净慈寺遭火烧毁,重建需要大木头,浙江没有,济公答应去四川化缘,结果醉卧三日,将大木头走海路运到钱塘江,又运到寺内井里。 又喝酒后在殿内呕吐,别人以为是呕吐,实际上是给大殿佛像装金,结果监寺少买一壶酒,又提前打开殿门,使一个佛像的胳膊一尺没有装上金。 方丈罚监寺出钱买金子补上,但总不能与济公所装天然合一。 问:很多人喝酒吃肉时,会用“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为自己找藉口,请问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答:这种话是佛菩萨应化在六道里,特殊状况之下教人开悟的。 对于一个持斋、持戒很严,他非常执着,分别心很重,贪瞋痴慢都不肯放下,所以菩萨用这个示现,你持斋、持戒那个严肃都没有用。 像济公长老、金山活佛,他专门就是对付这种人的。 他什么忌讳都没有,所以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他心里真有佛。 他确实对人、对事、对物他没有对立,他没有执着。 没有执着就是阿罗汉,没有分别就是菩萨,这个我们都讲得很清楚。 你还有执着,戒持得再好,斋持得再好,你都比不上他。 所以他是帮你开窍,不是叫你不持斋,不是叫你破戒,不是的,他不是这个意思;他是提醒你,你要更重视实质的修行,那是形式。 形式是对外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法? 持得这么严? 是教那个没有学佛的人,刚刚初入门的人,给他做个好样子;真正功夫得力,不是那个,这个一定要懂得。 真正功夫得力是放下。 所以你没有放下,那都叫世间法,放下才叫出世间法。 在很多佛教经典里面,都记载了关于饮酒可能造成的过失,很详细,我们拣选其中一些与大家分享:一,心无节限。 这是最主要的,喝少点没事,但人一旦喝多了,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本来没想多喝,但经不住别人劝,最后喝得越多就越想喝,直到酩酊大醉为止。 二,财物虚竭。 人要喝酒上了瘾,往往最后都是穷困潦倒。 因为他太爱喝酒,每天喝酒度日,就顾不上专心工作了,不能挣钱还要花钱买酒,最后就把家里财物耗空了。 三,众病之门。 喝酒少了,对身体还有些好处。 但是经常喝多就不行了,既伤肝,又伤身,对大脑神经也有刺激,最后闹出一身病来。 四,斗诤之本。 人一喝多了,就不理智,脾气也变大了,很容易和别人起冲突,好多打架斗殴都与喝酒有关,一旦发生命案,就很难收拾了。 五,裸露无耻。 一旦喝多了,就很容易失态,也不知道羞耻了,衣服都敢当众脱了,什么也不管了,跟牛马的形象差不多,很丢人。 六,智慧蒙蔽。 酒精会麻醉人的大脑神经,让人变得思维迟钝,记性大减,哪里还有什么智慧。 七,散失财物。 喝的迷迷糊糊,晕头转向,随身携带的财物就很容易遗忘,没准落在酒店,也没准落在出租车上,到第二天也不一定能想的起来。 八,伏匿之事,尽向人说。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人喝多后,嘴巴就没有把门得了,什么都敢说了,什么秘密都保守不住了,酒醒之后再后悔,就已经晚了。 十,纵色无度。 酒和色这两个字通常是连在一起的,喝酒多了就容易放纵色欲,不知道节制,伤了身体还是其次,如果触犯法律,那麻烦可就大了。 十一,疏远贤善,结交恶人。 喜欢喝酒的人,很少去主动结交善良有贤德的人。 反而容易结交一些狐朋狗友,总跟这些人在一起,往往无心犯罪,最后还是跟他们一起稀里糊涂的犯了法,受到法律的制裁。 十二,不敬父母,不畏人言,不畏国法。 很多人酒一喝高,就天不怕地不怕了,冲着父母也敢大声嚷嚷,甚至打骂父母;对于别人的好心规劝,也听不进去了,谁劝跟谁急;对于国家法律也不在乎了,肆意妄为,到最后被判了刑,后悔晚矣。 发布时间:2022-08-01 01:58:5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