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教戒律与道德 内容: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狭义讲,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是真,是善,是美,还是假,是恶,是丑,可以用道德与不道德标准去评判。 广义讲,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的准则。 它以待人接物、处理事情中所表现的善与恶,公与私,廉与贪,正与邪,诚与诈等作为评价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行业的标准。 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宗旨就是为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无私”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人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一位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由此可见,加强道德建设,对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宗教也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正统宗教都是以道德作为立教、阐教之本。 如佛教讲修行,修行就要修德,修正自己不良的思想、言行。 儒家的纲要更是构成中华民族道德伦理的核心,所谓“子曰成仁,孟曰取义”。 道教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都含有深厚的道德底蕴。 老子在《道德经》中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下面再联系道教的一些实际,谈谈道教戒律与道德之间的密切关系。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道教则有它严格的戒律。 国家的法规,道教的戒律都是为了道德建设,故而道德成为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和社会力量。 道德表现为人性、人道、良心、良知、道心、慈爱心等。 人们对世间中有道德之人总给予尊重、颂扬、树碑立传、修祠建庙,使他们的风范与精神长存,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对那些不道德之人,则给以批判、谴责、口诛笔伐,使他们臭名昭着,警示人们引以为戒。 道教是止恶扬善的宗教。 老君的五戒,即是一切戒律的基础和根本。 因为一切恶中杀、盗、妄、酒、淫者,在社会里都会受到严惩。 在国家《刑法》中,治重罪的也不外是杀人、放火、抢劫、偷盗、奸淫、诈骗以及祸国殃民,严重破坏社会秩序者。 在教内,犯五戒者就不能更好的一心向道。 老君五戒在维持社会道德方面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普遍性。 道教“五戒”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所有的道德戒律。 道教在制定戒律时,不是消极的防范,而是重于积极的正面引导。 如“十善十恶”,“中极三百大戒”,“天仙大戒”等,其中“中极三百大戒”是老君明示的道德大戒。 包括了世人道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内外之士可以视为公共道德守则。 道教没有严格的戒律,就不会有良好的道风,在浩瀚的三洞四辅中包含了《戒经》。 祖师言“欲做天仙,要做一千三百善”之功德,而这一千三百的功德都要靠戒律来保证,因为它是保障道众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先决条件,也是生静、开慧、与时俱进、成就道业的首要条件。 唯有戒律能使道众做到身、口、意的清静,所以,无论修持哪个宗派,戒律都是公共课及必修课。 发布时间:2022-07-26 09:41:5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3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