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界法师:「如狼守斋」的故事 内容: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办法做到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我们必须怎么样? 采取对立。 就是生死是杂染法,四圣道是清净法,我们要把染净先切开来。 我们一开始不要求中道,对立一点都没关系,把染净先分开,透过知苦、断集、慕灭、修道,重点在于若心决定,这关键了! 有很多居士私底下跟我讲说:师父! 厌离娑婆这件事情不用修习。 你看我一辈子,我结婚以后到现在生了那么多小孩,一路栽培他们,我吃尽了痛苦。 我的人生经验就可以告诉我知苦。 这个观念不对! 诸位,生命经验是片段的。 你今生,就不要说给你活八十岁,就是给你八万岁,你所尝尽的因缘也是人生里面、三界里面的小片段。 但是,你思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遍整个三界的果报,上至诸天,下至三恶道。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不学佛法,完全凭生命的经验,你这种对痛苦的觉悟是不确定的。 不确定,我们举一个例子。 佛陀在讲到八关斋戒的时候,他讲一个公案说,如狼守斋。 说有一只狼住在一个山洞,这几天连续下了七天的大雨,下得特别大,所以这个狼在雨中找食物都找不到,因为牧羊人都不出来,所以这七天出去以后都是空着肚子回来。 第八天又下雨,它心里想说,我今天不出去了,我今天就受斋戒了。 我索性受个斋戒,反正我出去也找不到。 受斋戒的时候它还发愿,希望一切众生得安稳住。 它还发这么好愿。 它发愿受持斋戒的时候,又发了好愿,这个时候惊动了释提桓因。 释提桓因说,哎哟,这只狼能生起这么好的愿,又能够受持斋戒。 就要考验它的道心。 这释提桓因就变成一只小羊,在它的洞口前面咩咩地叫。 这个狼本来发心要受八关斋戒,一听到羊的叫声,它肚子又饿了。 就跑到洞口一看,果然是一只羊,就冲过去要吃这个羊。 那个羊就跑,狼就在后面追。 快追到的时候,这只羊突然间变成一只大狗,反过来要咬这只狼。 因为狼很久没有吃饭了,没有力气。 它一看,哎哟,是一只很大的狗,一害怕又躲回山洞。 在山洞又想说,哎呀,我今天果然是需要受这个斋戒。 它下定决心受斋戒,结果没多久又听到有羊叫的声音。 它一看,哎哟,是不是我眼睛看花了? 再次专心地看,果然是一只羊,没错! 所以它又出去追,追到一半羊又变成一只狗,又把它给吓回来了。 这次它真下定决心了,这次就算羊肉放在我前面我都不吃了。 佛陀讲这个如狼守斋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一个人修行,没有发愿,没有以愿导行,这个修行就是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刺激而产生变化。 有人就说,佛陀不是说调伏三界的业力要修我空观吗? 干嘛要知苦呢? 你错了! 修行要以愿导行,你一定要知道痛苦,然后才能够产生出离心这种增上意乐,然后修我空观才有效果。 所以关键就在这个地方,就是佛陀要先讲苦谛,然后再讲无常、无我的道法,是这个概念。 这两个,出离心跟我空智慧,缺一不可的。 《妙法莲华经》 发布时间:2022-07-17 06:03:0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