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内容: 初明性。 序文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 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 莲祖此段文句,概述吾人现前一念心性,慧光明彻,照体横遍十方(此明无量光),湛然寂静,寂体竖穷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此明无量寿)。 此常住妙觉明体,污染即不得故非浊,能随染净缘故非清。 本不属迷,生死即涅槃故无背。 本不属悟,平等而无差别故无向。 大哉,是极口赞叹词。 此一真法界妙净明体,离四句,绝百非,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三世诸佛,到此口挂壁上,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众生现前一念之心性也。 此乃开篇直诠净土玄门之极则事。 疏文通序经意,大文分五。 自初明性,乃至五请加。 今初明性。 此经盖全彰自性,又诸经皆不离自性,故首标也。 疏文是对文句的深化诠释。 莲祖叙说通序,乃是阐释经文大意。 由五重法义展开,自第一明性乃至第五请加。 次第钩锁关联,相辅相成。 兹今文句,乃申明心性,即莲宗六信中之信自。 深信现前介尔一念,全体即是一真法界,亦是一句佛号之体。 此一念心性,终日随缘,终日不变。 含裹虚空法界微尘国土。 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怀疑忧虑,是名信自。 若诸净业行人,深信阿弥陀佛广大威德智,然于自善根,不能生信。 以此念佛因缘,往生极乐世界边地疑城。 于五百岁,住宫殿中,不见佛,不闻法,不见菩萨及声闻众(参见《无量寿如来会》卷下),证知信自于净业修持中,不可或缺。 又此《阿弥陀经》乃全体彰显自性。 无量光即自性之照用,无量寿即自性之寂定,观音即自性之慈悲,势至即自性之智慧,声闻即自性之真谛,菩萨即自性之俗谛。 极乐净土无尽庄严,即自性万德万行。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 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自性妙德,不可思议。 除诸法实相,余皆魔事。 又三乘十二分教,教教皆归妙性,言言尽摄真如。 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体。 实相亦即摩诃衍唯一之正印。 实相无相(离一切相),无不相(即一切法),不得已,勉强称为实相,乃即吾人现前一念之心性。 此之心性,为阿弥陀佛果地所证。 若离自性,皆为魔境。 是故,首先予以标举阐释。 《弥陀疏钞》 发布时间:2022-06-27 06:07:4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2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