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参禅与念佛 内容: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 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 若话头把持不住,禅也参不成;若信心坚定,死抱着一句话头参去,直待茶不知茶、饭不知饭,功夫熟处,根尘脱落,大用现前。 与念佛人功夫熟处,净境现前是一样的。 到此境界,理事圆融,心佛不二,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差别何在? ……禅宗虽一超直入,非上根利智不能修。 末法众生障深慧浅,惟依持名念佛法门,得了生死,往生极乐国土。 初入手与禅是二,及其成功,二而不二。 惟念佛须摄心观照,句句落堂。 落堂者,着实之谓也。 句句着实,念念相应,久之自成一片。 由事一心,而至理一心,能所两忘,自他不二,与参禅有何差别。 故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为无上深妙禅。 ”中峰大师曰:“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 彼念口头佛,参口头禅者,同一自欺,生死关头,如何了脱? ”今天参禅的人,多不了解禅净不二的法门,每谤净土为小乘,这是错误的。 禅净工夫入门虽有不同,到家是一样的。 一般人只知,赵州禅师说的:“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佛之一字,吾不喜闻。 ……”的前面几句机锋话,就拿来作为经常反对念佛的根据。 这是误会的。 要知道后面还有几句话,就是有人问赵州禅师:“你的师是谁? ”赵州说:“十方诸佛。 十方诸佛之师是谁? ”赵州说:“阿弥陀佛。 ”可见阿弥陀佛是十方诸佛之师。 ……本来法法都是了生死的,参禅、念佛、看经、礼拜,种种法门,对机而说,你是什么机,对你说什么法。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如中药分君臣佐使,配合妥当,吃了出一身大汗,病就好了;病好了,药就不要了。 古人说:“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凡夫心尽,当下是佛,不用向外驰求;向外驰求,即是外道。 心外一无所得,自心是佛。 凡夫心,就是执着心:生气、生欢喜、毁誉动心,贪色、贪财、穿好、吃好,偷懒、打无明、不上殿等等习气毛病,甚至想成佛,都是凡夫心。 若能凡圣双忘,一切处如如不动,不向外求,则见自心是佛。 为什么现代人参禅的多,悟道的少? 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 这个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 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一生总是执着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 “看念佛是谁”呀、“照顾话头”呀,看来看去,参来参去,与话头东西背驰,那里会悟此本然的无为大道呢? 如何到得这一切不受的王位上去呢? 金屑放在眼里,眼只有瞎,那里会放大光明呀? 可怜啊,可怜啊! 好好的儿女,离家学道,志愿非凡,结果空劳一场,殊可悲悯。 古人云:“宁可千年不悟。 不可一日错路。 ”修行悟道,易亦难,难亦易。 如开电灯一样,会则弹指之间,大放光明,万年之黑暗顿除;不会则机坏灯毁,烦恼转增。 有些参禅看话头的人着魔发狂,吐血罹病,无明火大,人我见深,不是很显着的例子吗? 所以,用功的人又要善于调和身心,务须: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 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参禅这一法,本来无可分别,但做起功夫来,初参有初参的难易;老参有老参的难易。 初参的难处在什么地方呢? 身心不纯熟,门路找不清,功夫用不上。 不是心中着急,就是打盹度日,结果成为“头年初参,二年老参,三年不参。 ”易的地方是什么呢? 只要具足一个信心、长永心和无心。 所谓信心者,第一、信我此心本来是佛,与十方三世诸佛众生无异。 第二、信释迦牟尼佛说的法,法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 所谓长永心者,就是选定一法,终生行之,乃至来生又来生,都如此行持。 参禅的总是如此参去;念佛的总是如此念去;持咒的总是如此持去;学教的总是从闻思修行去。 任修何种法门,总以戒为根本。 果能如是做去,将来没有不成的。 ……所谓无心者,就是放下一切。 如死人一般,终日随众起倒,不再起一点分别执着,成为一个无心道人。 初发心人具足了这三心,若是参禅看话头,就看“念佛是谁”……行住坐卧,都是如此。 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缘时至,触着碰着,忽然大悟。 此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直至无疑之地,如十字街头见亲爷,得大安乐。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 衣服遮身避寒暑,饮食少了就饥渴,若无房子住,风雨一来无处躲避,所以这三个字一样也少它不得。 人道如此,其余五道亦是一样,飞禽走兽,虎狼蛇鼠,都要安身住处,要羽毛为衣,也要饮食。 “衣食住”三事本来是苦事情,为佛弟子不要被它转。 佛初创教,要比丘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虽减轻了衣食住之累,但还是离不了它。 现在时移世易,佛弟子也和世人一样为衣食住而繁忙,耕田插秧,一天到晚泡在水里,不泡就没有得食。 春时不下种,秋到无苗岂有收? 可见一粥一饭,来处不易,要花时间,费工夫,劳心力,才有收成。 为佛弟子,岂可端然拱手,坐享其成。 古人说:“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还要为道求出生死。 因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 但修道这件事,暂时不在,如同死人。 古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所以道人行履,一切处、一切事,勿被境转。 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 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 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 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 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 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禅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 眼能如是不被色尘所转,其余五根都能不被尘转,香不垂涎,臭不恶心,什么眉毛长,牙齿短,张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 拾得大士传的弥勒菩萨偈曰:“老拙穿袖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是做好汉。 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这是一切处都修道,并不限于蒲团上才有道。 若只有蒲团上的道,那就要应了四料简的“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说好说歹的,打破此关,就无烦恼。 说我好的生欢喜心,就被欢喜魔所惑,三个好,送到老;说我不好的,是我的善知识,他使我知过必改,断恶行善。 衣食住不离道;行住坐卧不离道;八万细行,不出四威仪中。 古人为道不虚弃光阴,睡觉以圆木作枕,怕睡久不醒,误了办道。 不独白日遇境随缘要作得主,而且夜间睡觉也要作得主,睡如弓,要把身弯成弓一样,右手作枕,左手作被,这就是吉祥卧。 一睡醒就起来用功,不要滚过去滚过来,乱打妄想以至走精。 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才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纯熟。 忙碌中,是非中,动静中,十字街头,都好参禅。 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边为要。 发布时间:2022-03-06 04:14:1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