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梦参老和尚:生意财源不顺是何因 内容: 【复次善男子。 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 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 无有热恼。 亦无扰动。 于自所得如法财利喜足而住。 终不希求非法财利。 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所有前际轮转五趣没生死河。 因不与取。 造身语意诸恶业障。 诸烦恼障。 诸有情障。 一切法障。 诸财宝障。 自作教他。 见闻随喜。 由此远离不与取轮。 皆悉辗坏。 摧灭无余。 不受果报。 于现身中。 诸人天等皆共亲爱。 无所猜虑。 身心安乐。 财宝具足。 将命终时。 身心不为忧苦逼切。 所爱妻子眷属围绕。 临命终时。 不见可怖剡魔王使。 唯见可意成调善法具戒富德真实福田为善知识。 身心欢悦。 深生敬信。】这是十善业道的第二个,不偷盗。 不与取就是没有给你你却拿了,这就是盗。 你要是能够从闻法了之后尽形寿不偷盗形就是你这个身体,寿命是无形的,形体是有形的,就是到了你命尽的时候、一直到死亡,从不犯这个不与取戒,也就是不犯偷盗。 我们受五戒的时候,只要不偷盗就是了,不犯这个戒,就是清净的。 所得的功德,就是不被人家偷盗,乃至于在这个戒上,你不犯错误。 偷盗,是不偷一切人的物质,不偷有主物。 这个物品,有主的,就犯盗戒。 无主的物,很难说。 要是山林,我们认为是无主的,其实那是有主的,那是国家的。 这个国界里头的,就是这个国家的,都算有主之物。 在马路上走,人家掉的东西我不是偷的,是他掉的,我是看见东西,或者钱、或者什么,你捡起来了,这个在我们受戒时,五戒,或者别的都不算犯盗戒,但是在比丘、比丘尼戒,不行,因为不持金银财宝、不持钱,拿了也是犯戒的。 菩萨就不行这个世界没有无主的,说那个众生掉的,我捡到的,菩萨也犯不与取戒。 同时菩萨必须得观想,自己不偷盗,也愿意一切众生不偷盗;我不杀生,就把这个不杀的禁戒持到了,我把他作布施了,布施给众生。 这个我们绝对想不到。 不偷盗,我不但不偷,还要布施给众生,布施什么呢? 布施使他不要害怕,不要恐怖,不要热恼。 我们要是偷了他的东西,或者拿了,他丢失了,他一定会热恼;或者这个东西跟他生命有关系的,他就生起恐怖感。 好比说,偷别人的公文,或者偷人家的地契,偷人家的报账单,在你是无所谓,在他可就损失大了,不但心不安,身也不安他丢了之后,就到处找。 偷有几种,打劫别人的东西,这叫抢;也包括盗,偷盗,这叫盗,强盗;或者巧设种种的方法去骗,诈骗也属于盗戒。 如果讲盗,那就很多,或者用语言,很巧妙的方式不是我偷你的,是你给我的,但是你这算盗,因为那是欺骗、诈骗;或者借了不还,也算盗,那个盗更重。 讲盗戒的时候,戒相非常地详细,微细得多,但是在这个经义上没有讲。 佛讲的是菩萨摩诃萨尽形寿不能去偷盗,人家没有给的,不能拿。 反过来,我不偷盗的,还要布施给众生,布施什么? 使他没有惊恐、没有热恼,也不受扰动。 于你自己所得的如法财利,合法的像我们打工赚的,或者不管怎样的,我们应得的得到了,应当欢喜满足而住,不要贪求而住。 不住的意思就是还去追求。 另外,凡是非法的财利,不该我得的,不去谋求它,也不去希求它。 不但身不去做,心也不去想,口里更不要说了。 有些财物是从口里骗来的,这个情况是有的。 因为这样子不偷盗,善根很快就成熟了因为不偷盗的缘故,无有偷心。 那么过去所造的业,前际后际,中际就是现在的,过去的、前际的你偷盗的罪恶,应该到五趣五趣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 因为偷盗的关系在这生死轮转,生死就像长河似的,永远沉没在这个里头,出不去没生死河,淹没在生死河里头。 因为不与取,造的身业、语业、意业诸恶业障、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诸财宝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这些是你过去所造的业,这个业就是因为偷盗而造的身、语、意诸恶业障,就是我抢的,用身体去抢劫;或者用口去骗取;或用意念去打主意。 身、语、意所造的恶业,都属于偷盗的。 凡是属于这个条文都是偷盗的,因为这样子,你自己的烦恼,惹起别人的烦恼,就障住你修道的道业。 如果我们做生意不顺利,或者财源不顺利,资生的工具不充足,你不怨天、不尤人,就怨你自己过去造了这些业,所以你有些障碍,对一切法你都不能入,障住了。 财宝,你也没有具足。 因此就产生了这种障碍,不但自己偷,或者教人家偷,自作就自己去做,教他就是教他去偷,教他去做;乃至于看别人偷盗了,你高兴欢喜、见闻随喜这个随喜不是善业,而是随喜恶业。 如果你现在远离这些罪障了,远离不与取了,不偷盗了,距离他很远了,远离就是不再造作的意思。 皆悉辗坏,由现在这个轮,现在什么轮呢? 就是远离不与取这个轮。 过去在迷糊当中、在业障之下所做的事情,现在要从此发愿,不偷盗,也确实不偷了,就是我们现在不造,就把过去的业也都消失了摧灭无余,不受果报。 这就是要忏悔,忏悔完了,以后不再做了。 于现身中,诸人天等皆共亲爱,无所猜虑。 别人对你不顾虑,丢了东西也不会想到是你拿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不猜虑,他掉东西绝对怀疑不到你的身上,不会怀疑是你偷了。 不然,我们这屋里有几个人,某某人东西丢了,这个怀疑了这个屋就这几个人,不是张三就是李四,但是由于你没有这个业,他不会怀疑到你身上,就是这样。 还有盗鬼神物。 鬼,我们还能偷得了他的东西? 神,我们也偷不了。 不是的,凡是那个庙,土地庙任何东西、钱财,你不要拿,那是犯鬼神的。 凡是庙上的东西,师父给你,你可以拿,那是他的私人物。 但是他要拿三宝物送礼,拿十方常住物送礼,他犯,你不犯。 你上佛堂,师父给你的,你不犯,他也不犯的。 他说都是他的。 他不是十方常住为什么他要住精舍,不住大庙? 这是有原因的,他就怕犯罪。 到了庙里头,你随便一举一动,都得照顾,这是三宝的,错吃一口都不可以。 因为这样子,人家不猜虑你,身心安乐。 你不偷盗,不会受穷的,你感这个果,财宝具足。 到了你临命终的时候,身心不为忧苦逼切,感觉很轻松、很自在。 这十轮随在哪一轮得到成就了,其它的就是次要的,强者把弱者都压下去了。 十轮成就一轮都可以,临命终的时候,你也看不见剡魔王使。 上面有一句所爱妻、子、眷属围绕,这就是寿终正寝。 什么叫正寝? 死在自己的家里头,死在正堂上,你的尸体就停到堂屋,这叫寿终正寝。 死到外头,尸首运回来,那不算是寿终正寝。 过去的古人说,你造很多业、造很多坏事,你死到外边,就不算寿终正寝。 死到家里都很不容易,这在过去很多,现在寿终正寝的很少,因为在医院里寿终占大多数。 临命终的时候,阎罗王你看不见,他也不会派人来勾你魂,不会的。 只会看见你所满意的,或者见光、闻香;或者你是信佛的,见圣像;你不信佛的、不偷盗的人,他得善神的护法,他见着善神。 凡是合意的,那么成调你的善法就是善法具足,具戒富德。 善法成调都是随顺善法;具戒富德,持清净戒,具有威德的。 还是有真实的福田福田僧,或者是福田的居士,或者福田的优婆塞、优婆夷,给你作善知识,临终的时候能见到他;你见着身心欢悦,深生敬信,因为这种心情而死的,那么还生人中,或生天上。 发布时间:2021-12-14 21:20:38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