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界法师: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内容: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更互为缘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有阿赖耶识才有受用识,因为有受用识才有阿赖耶识。 这两个是相互为缘的,当一个断的时候,另外一个也消失掉了。 它们两个是互相为因缘的。 这以下引证。 如《阿毘达磨大乘经》中说伽陀曰: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 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 这个诸法,在唯识学的诸法,一般来说在凡夫位很少讲到清净法,就是杂染品法。 当然,这个杂染品法主要是讲心前六识。 心为业主,所有的法都是由心所创造的,所以前六识对于这个藏识阿赖耶识,是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 或者说,这个阿赖耶识对于前六识,也是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 就是说,你现在的这个明了的心识是怎么来的呢? 是阿赖耶识创造的。 你的内心当中有罪业、有烦恼、也有善根,有时候起善根,有时候也起烦恼。 这些差别都是阿赖耶识创造的。 这个第六意识在活动的时候,你的作意、如理作意,你的第六意识的造作又再熏习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又产生变化。 阿赖耶识创造了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造作又去改变阿赖耶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又创造另外一个新的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造作又改变了新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创造一个新的第六意识这就是所谓的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 它们两个互相扮演着因跟果的相互的作用,就是如是地辗转。 在《阿毘达磨大乘经》佛陀有这样子说过的。 我们前面讲到缘起法。 当然我们讲缘起法一般都是讲到依他起,就是由业力跟临命终的爱取所变现的果报。 但唯识,特别是在本论当中,讲到受用缘起,就是后天的因缘,这个是非常重要。 比如说,你看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大家读过历史应该知道。 这个楚国,楚就是项羽。 项羽,要从先天的命格上来说,是远远超过刘邦。 他出生贵族,就是将军的世家,他本身又骁勇善战,刘邦怎么是他的对手? 刘邦,从先天的命格来说,他是一个卖草鞋的老百姓。 那个时候,秦朝末年民不聊生,英雄好汉逐鹿中原,就各凭本事。 所以说,从一个人的果报体、先天的命,你的先天的命格当然占一半,但是你后天的努力、后天的运势也占了一半。 刘邦这个人他有一个优点,非常谦卑,谦受益,他处处地去尊重贤人。 你看他打仗,有个常胜将军叫什么? 韩信。 对! 他打仗有韩信,在处理事务的时候有张良、萧何。 韩信、张良、萧何都曾经在项羽的座下。 项羽这个人就太刚愎自用,不能用人才,对自己太有信心了,结果他们都跑到刘邦的座下。 最后一战的时候,垓下一役,韩信就把项羽打败了。 所以说,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 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 就是说,没错,我们今生的这个果报体,前生的业力不可以忽略,这是事实,我们应该说占百分之五十。 阿赖耶识缘起,阿赖耶识里面的业力所释放出来的果报体,我们说先天的命格,占百分之五十。 但是你今生的努力也占了百分之五十。 一般来说,你越到晚年,这个第六意识的主导性就越重要。 所以有人说,你上了四十岁以上,你要为你的相貌负责任。 四十岁以前那是你父母亲所生的,前生的业力;但是,你活得越老,你今生努力的一些相貌是过失相、功德相虽然正式果报是在来生,你今生还是会看出一点消息出来。 越到晚年的时候,你今生造作的相貌就有一部分会现出来。 但小时候大部分都是前生的因缘,你长得怎么样,是业障相、是功德相,那跟前生的关系比较大。 所以说,我们在探讨缘起的时候,前生的阿赖耶识的业力,还有今生的第六意识的受用,这两个都是互为因果的。 发布时间:2021-09-03 05:04:3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7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