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界法师: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内容: 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涅槃,涅槃,梵语,此云寂灭、无生。 谓由断除烦恼,尽除生死,所显清净无染、不生不灭之境界,于中具足无量无边微妙功德,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寂静无为之法乐,名为涅槃,亦名断德。 涅槃翻成中文有两个意思:第一个,从它因地的作用来说,叫寂灭。 因为他消除了心中的烦恼,他没有烦恼的躁动相,叫寂灭;第二个,从果地的受用叫作无生。 因为他已经不再招感三界的生死生命的那个生的力量,十二因缘那个生的力量被破坏了。 他在因地断除烦恼,在果地了脱生死,所以他有一种清净无染、不生不灭的境界。 他有什么好处呢? 他是恒常受用这种寂静安稳的快乐,叫作涅槃。 所以一个修行人,开始在观照内心、调伏内心的时候,你的生命会有两个东西出现:第一个,你的智慧慢慢地取代你的感情,你不再用感觉来引导你了,会用智慧来引导你。 第二个,你的身心会比较寂静、安稳。 就是菩提涅槃这两个功德慢慢生起了。 我们来看看涅槃有三个差别。 一、有余依涅槃,子缚已断,果缚犹在。 二、无余依涅槃,子果俱亡,灰身泯智。 二乘圣人。 三、无住处涅槃,般若大悲,万德庄严。 佛、菩萨。 这个涅槃有三种,前面两个是小乘的涅槃。 我们先看有余依涅槃。 我们先解释有余依这个依。 这个依止就是所谓的色身。 阿罗汉有两种:一种是他成就阿罗汉果以后,他的色身还在。 也就是说,他的心已经成就了我空的菩提,他的智慧已经成就了,这种我执也被破坏了,但是他的生命还没有结束,他过去生的业力还在,这个叫子缚已断。 子缚就是指他的因地的烦恼被破坏了。 但是果缚犹在,他这个业报身还在。 那么这会有一些微细的问题,比方说他去托钵,天气热他可能会中暑;比方说他吃了坏东西,会拉肚子。 当然他内心没有痛苦的感受,因为他内心已经有这种菩提的智慧来摄受他,所以他对那种感受的取着已经破坏了。 虽然没有感受,但是他有那个相状出现,他也会示现很多的病痛出来,他该生病还生病,但是他不起烦恼,这个就是所谓的有余依涅槃。 第二个,子缚跟果缚都消失了,灰身泯智了。 阿罗汉,从他证得阿罗汉果的那一天开始,我们看《阿含经》,阿罗汉的心只有一个,就是赶快趋向涅槃城,他对色身是极度的厌恶,但是佛陀规定不能自杀,所以阿罗汉只好等时间。 他真的等得受不了了,他就入灭尽定休息一下,然后灭尽定时间到了,他又出来托钵,托完钵吃饭就打坐。 等到时间结束的时候,阿罗汉起大欢喜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他讲完四句偈以后,用三昧真火把身体烧掉,然后就进入偏空涅槃,就完全休息了,叫灰身泯智。 灰身,就是他的三昧火把身体烧掉了,泯智,就是他的我空的智慧,把他所有的内心分别给停下来。 所以,二乘的圣人一旦入了涅槃,他就跟众生完全没有接触了,就一潭死水了,只能够自受用。 我们看第三个,大乘的无住处涅槃。 这个无住,包括不住生死,他也不住涅槃。 他那个涅槃当中有般若的大悲跟万德庄严。 大乘的涅槃,它有两个不同:第一个,他在入了涅槃以后有身心世界,就是他有生命的现象。 一方面他有身,他一定有一个法身。 有法身,他也就会有应化身跟报身,三身都具足。 另一方面,他有一个依报的国土。 一定有身土的;第二个,他有一个大悲心来摄受众生。 所以,大乘的涅槃,它是有自受用的万德庄严,跟他受用的般若大悲。 发布时间:2021-06-30 05:06:2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7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