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永明延寿大师日定108件佛事为常课 内容: 延寿大师在常住永明寺期间,常为七众弟子授菩萨戒,日定一百零八件佛事为常课,主要是受持神咒、礼佛忏悔、诵经、坐禅、放生、说法等,每夜则经行念佛、施食鬼神,时人常听闻螺贝天乐响于天际。 这每天的108件佛事,在《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自行录》中有详细记载:1. 一生随处常建法华堂,庄严净土。 2. 昼夜六时普为一切法界众生修法华忏。 3. 常修安养净业,所有毫善,悉皆为法界有情回向往生。 4. 坐禅时,普愿法界众生同入禅智法明妙性。 5. 每日诵《法华经》一部七卷,逐品上报四恩、下济三有。 6. 每日诵《般若心经》八卷,普为一切众生求解脱。 7. 每日读《华严经净行品》,依文发一百四十大愿,愿一切众生,皆得入道。 8. 昼夜六时诵大悲咒,普为一切众生消除罪障。 9. 昼夜六时诵加句佛顶尊胜陀罗尼,普为一切众生消除罪障。 10. 昼夜六时皈命礼敬三宝及晨朝礼十方佛。 11. 每日普为法界众生礼释迦如来真身舍利,愿罪灭福生、障消道现。 12. 自制大乘悲智六百愿文,普为一切众生发愿礼拜。 13. 昼夜六时,普为法界众生念宝胜如来等七如来名号,回向消业,往生净土。 14. 昼夜六时,普为法界众生向十方焚香,愿此香变为珍宝楼阁、音乐花果、衣服饮食种种供具,供养十方诸佛。 15. 昼夜六时,普为法界众生逐方皈命十方三宝,成就五分法身。 16. 昼夜六时,普为十方法界众生赞叹三宝,愿具梵音、色像第一。 17. 昼夜六时,普为法界众生散花供养十方三宝。 18. 昼夜六时,普为法界众生受持金刚铃、金刚杵,诵真言振铃声,警悟愚昧,入于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19. 昼夜六时,修行五悔,忏涤六根,普为法界众生消除生死重罪。 20. 昼夜六时,同与法界众生,劝请十方一切佛出世、正法久住。 21. 昼夜六时,同与法界众生,随喜诸佛、菩萨无尽功德及一切凡夫所作漏、无漏诸善功德。 22. 昼夜六时,同与法界众生回向无始来今一切善根,普施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同生西方净土。 23. 昼夜六时,同与法界众生发愿,亲证法华三昧,顿悟圆满一乘。 临终神识不乱,往生西方净土,皈命弥陀。 24. 昼夜六时,普为法界众生,一心焚香皈命天王,别置道场,尽形供养,承菩萨威光,安然履道。 25. 昼夜六时,普为法界众生,念天王心真言。 26. 昼夜六时,普为法界众生,念天王护身真言,永消魔患。 27. 昼夜六时,普为法界众生,别建道场,供养般若。 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课念名号,承大威德,发明佛慧。 28. 昼夜六时,普为法界众生,别建道场,供观音像,旋绕课诵名号,愿具足五眼十身。 29. 昼夜六时,普为法界众生,别置香花供养《妙法莲华经》,同悟一乘,咸证三昧。 30. 昼夜六时,受持内外五供养陀罗尼,愿法界众生内外心境,理事无碍,悉成供具,供养无量如来。 31. 昼夜六时,普为法界众生打钟,愿钟声周遍法界。 先:凡圣行道;次:警觉长夜生死;后:三途解脱。 诵破地狱真言。 32. 昼夜六时,普为法界众生,受持锡杖。 振锡声遍法界,大作佛事,众生离苦,皈命解脱。 33. 晨朝礼和尚本师灵鹫山中释迦牟尼佛,普愿法界众生绍隆三宝。 34. 晨朝礼《妙法莲华经》,普愿法界众生同证法华三昧、咸生弥陀净土。 35. 晨朝礼阿阇梨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愿法界众生开根本智。 36. 晨朝普为法界众生顶戴阿弥陀佛行道,承大愿力,慕极乐之圆修。 37. 晨朝普为法界众生旋绕念一字心王陀罗尼,圆证心王,居总持位。 真言曰:唵部淋泼。 38. 晨朝普为法界众生旋绕念释迦牟尼佛,愿继能仁,成寂灭思。 39. 晨朝普为法界众生旋绕念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愿成无性妙慧,作法王之子。 40. 晨朝普为法界众生,受持大乘六念:佛、法、僧、戒、施、天。 愿众生成就一切种智。 41. 晨朝普为十方众生代发菩提心,圆满无上菩提。 42. 晨朝普为十方众生擎炉焚香,忏悔先业,念七佛灭罪陀罗尼。 43. 晨朝普为十方法界众生,授菩萨戒。 44. 晨朝普为十方面众生,念施戒陀罗尼,普愿具佛律仪,谨洁无犯。 45. 午时礼皈主安乐世界阿弥陀佛,普愿众生顿悟自心,成妙净土。 46. 午时礼《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藏,普愿法界众生入缘起性德之门,游毗卢大愿之海。 47. 午时礼忏悔师银色世界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普愿法界众生,了罪性空,成无生忏。 48. 午时普为法界众生旋念观世音本身陀罗尼,普愿具圆通身,成普门行。 49. 午时普为法界众生旋念多宝佛,愿分身散形,同证一乘。 50. 午时普为法界众生旋念普贤菩萨摩诃萨,愿成差别之智门,运无始之妙行。 51. 午时普为法界众生顶戴观音行道,成观音实际之身,运同体大悲之行。 52. 午时普为十方面众生擎炉焚香,念阿弥陀佛心真言,愿证悟佛心,同生安养。 53. 黄昏礼教授师兜率天宫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普愿法界众生,成无等真慈,继一生补处。 54. 黄昏礼《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清净法藏,普愿众生行无所得之方便,具一切种智。 55. 黄昏礼大悲观世音菩萨、一切菩萨摩诃萨,普愿众生入圆通门,运法界行。 56. 黄昏旋绕念文殊心咒,普愿众生入阿字门,了无生性。 57. 黄昏时,普为众生旋绕念释迦牟尼佛,愿广布身云,八相成道。 58. 黄昏时,普为众生旋绕念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愿具十四种无畏,福佑众生。 59. 黄昏时,普为众生顶戴释迦宝塔行道,愿绍隆佛种、永为福田。 60. 黄昏时,普为十方众生,擎炉焚香,念阿弥陀佛心咒,愿证悟佛心,同生安养。 61. 每夜上堂说法,普为十方禅众法界有情,同悟心宗,一乘妙旨。 62. 初夜礼证明师七宝塔中过去多宝佛及一切佛,普愿法界众生不违本愿,助转常转。 63. 初夜礼《大宝积经》真如海藏,普愿法界众生,依了义经,通佛妙旨。 64. 初夜礼慈悲导师安乐世界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及清净大海众,普愿众生,同了唯心净土。 65. 初夜普为法界众生旋绕念观音莲华部心陀罗尼,愿具大悲门,圆自在慧。 66. 初夜普为法界众生旋绕念弥勒慈尊佛,愿觐内院,亲成法忍。 67. 初夜普为法界众生旋绕念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愿摄诸根,净念相继,托质莲台。 68. 初夜普为法界众生,顶戴《法华经》行道,尽入法华三昧,同归究竟一乘。 69. 初夜普为尽十方众生擎炉焚香,念般若大悲心陀罗尼,悉愿谛了自心,圆明般若。 70. 每夜普为法界众生,施旷野鬼神、水陆空行、饥饿众生等食及水。 71. 每夜常与九品鬼神、法界众生授三皈依法。 72. 每夜常为一切鬼神、六道冥官授三昧耶戒。 73. 每夜常为一切鬼神、法界众生说三乘法。 74. 中夜礼十方释迦牟尼分身佛,普愿众生不动道场,分身百亿。 75. 中夜礼《大般涅槃经》诸佛秘藏,普愿众生明自性心,住秘密藏。 76. 中夜礼大慈大悲救苦地藏菩萨摩诃萨,普愿法界众生证无垢三昧,度恶趣众生。 77. 中夜普为法界众生旋绕念佛顶金轮陀罗尼,普愿无见顶相,作常转王。 78. 中夜普为法界众生旋绕念药师琉璃光佛,愿成本愿风轮,往生宝刹。 79. 中夜普为法界众生旋绕念药王菩萨摩诃萨,愿作大医王,救度一切。 80. 中夜普为法界众生顶戴《华严经》行道,咸入海印三昧,顿悟法界圆宗。 81. 中夜普为法界十方面众生擎炉焚香,念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悉愿安法界胎,孕菩提子。 82. 后夜礼东方满月世界药师琉璃光佛,普愿众生发大誓心,摄无边众。 83. 后夜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无生奥典,普为众生冥合真心,了无所得。 84. 后夜礼药王菩萨摩诃萨,普愿众生说妙法药,除烦恼病。 85. 后夜普为法界众生旋绕念《金刚经》心中心陀罗尼,愿证金刚三昧,坚固佛身。 86. 后夜普为法界众生旋绕念阿弥陀佛,愿成无上慧,摄化有情。 87. 后夜普为法界众生顶戴《大般若经》行道,愿入无住观门,成就无生法忍。 88. 后夜普为法界众生旋绕念地藏菩萨摩诃萨,愿布无缘慈,拔三途苦。 89. 后夜普为尽十方众生擎炉焚香,念阿字一切佛心智陀罗尼,悉愿入无生门,具真佛智。 90. 稍暇时,旋绕行道,普愿众生得紫金身,相好圆满。 91. 看大乘经典,普愿一切法界众生,同明佛慧。 92. 受持秽迹陀罗尼,普愿众生所向之处内外境界,悉皆清净。 93. 受持回向真言: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无上菩提,念念圆满;三、回施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94. 受持往生真言,愿临终时与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念往生咒一遍。 95. 普为法界众生受持一切如来大宝出生灌顶陀罗尼,悉愿决定成就无上菩提,为法王子。 96. 常时采鲜花供养一切尊像,普为众生善根柔软,成就妙圆。 97. 常劝一切人念阿弥陀佛,修净业福智、三学六度、广结净会、供养大斋,种种施为,恒有导首。 98. 常与四众授菩萨戒。 99. 常印施天下弥陀佛塔、般若宝幢、楞严、法华等经,及诸神咒,劝十种受持、三业供养。 100. 三衣之外,所有财帛逐时旋施,作有为功德,救济贫苦,供养众生,常放一切生命,慈覆有情。 101. 遇缘广施医药,愿尽未来际常作医王,普救一切众生身心重病。 102. 常带持《大佛顶》神咒,普愿法界众生永祛魔障。 103. 常带持《大随求》等一百道不可思议神咒,愿法界众生所求如意。 104. 常以香花灯水幡盖等供养道场,精严佛事。 105. 常供养悲敬二田,乃至一抟之食,皆施畜生饿鬼众生,令发无上菩提心。 106. 常焚香供养僧伽黎大衣,每披著,恒发愿:与法界众生常服如来无上福田衣,具足如来微细禁戒。 107. 每受粥饭之时,恒发愿先供养法界一体三宝,十方施主六度圆满,修西方净业,成无上菩提,普施六道众生,具足六波罗蜜。 108. 常纂集制作祖教妙旨《宗镜录》等,法施有情。 乃至内外搜扬,寄言教化,共六十一本,总一百九十七卷。 (《卍续藏经》第63卷159-165页)附录:永明大师略传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唐末五代僧,为净土宗六祖,亦为法眼宗三祖。 自幼信佛,戒杀放生。 钱文穆王时,大师作税务官,见鱼虾飞禽等,辄买放生。 自己俸薪用完,即用官钱买之放生。 后被告发,当坐死罪,押赴市曹处斩。 文穆王派人视之,指令监刑人,若见犯人惧怕,即杀之,否则释放之。 大师临刑镇静自若,面色不改。 文穆王钦佩其胆识,便将大师免刑释放。 被释放后,大师投明州翠岩禅师出家,次参天台德韶国师,发明心要。 受法嗣,为法眼宗嫡孙。 大师发愿求生西方,日念弥陀圣号十万声。 日暮时往别峰行道念佛,随从常数百人。 清宵月明之夜,时闻螺贝天乐的音声。 忠懿王敬重其德,闻此大为感动,叹言: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 遂为大师建西方香严殿以成其志,赐号智觉禅师。 大师住永明十五年,弟子数千人。 常为众人授菩萨戒,施食放生,泛爱慈柔。 一切功德悉皆回向众生,以作往生净土之资粮。 劝勉大众老实念佛,以身作则,坐断一切狂慧口舌,解散一切义学藩篱,精修万行,庄严净土。 其所作《四料简》对后世修净土者影响极大: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永明大师亦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曾召集慈恩、贤首、天台三宗僧人,辑录印度、中国圣贤二百人之著书,广搜博览,互相质疑,而成《宗镜录》一百卷。 对当时各宗派间之宗旨分歧,持调和之态度。 高丽王见此书,乃遣使叙弟子之礼,并派国僧三十六人前来学法,法眼之禅风遂盛行于海东。 大师集大乘佛法为一身,融通各宗、会归净土,持律精严,欣求往生。 其以华严一乘为究竟圆妙,以吾人灵明妙心为万法之本源,以西方净土为最终归宿,身体力行,理事双修,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宋开宝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大师晨起,焚香辞告众人,趺坐而化,时年七十二岁。 据云:永明大师乃阿弥陀佛示现。 现今阿弥陀佛圣诞日乃以永明大师的出生日为准。 发布时间:2021-06-15 05:02:5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7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