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寺院安居自恣仪轨 内容: 注:本文仅限出家人看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在安居之始,得举行一定的法会仪式,以公告安居开始。 元代以来,安居仪式都在安居开始前一天举办,由长老大德讲解各项礼仪,以令僧众于安居期内能专心精进修道。 近代安居仪式大多订在四月十五日当天举行,安居时必须划定区域以为活动范围,称为结界,除为父母、师长、三宝之事,不得出界;而后行受筹法,集合大众,统计结夏人数。 受筹法圆满后,第二天安居正式开始。 僧侣受具足戒后经过一个夏安居,出家又多了一岁,这是出家人计算戒腊,以定长幼次序之法。 1、受筹法其程序为:一、洒扫敷座;二、晨斋预白;三、鸣钟集僧;四、入堂恭摄;五、受筹羯磨;六、行筹白数。 2、受筹法圆满后,第二天为安居正式开始(四月十六日),也须举行一定的仪式,如受筹法一样,要洒扫敷座、鸣钟集僧、行筹白数等,然后大众依序入座。 首先由二位上座到别屋,互为答问,叙说安居事宜,其余人等再依序到二位上座处说安居之事;说毕返回大殿,等所有僧众作法圆满,共同礼佛回寮,如此安居正式开始。 安居圆满则称为解夏、解制或安居竟。 安居结束时,应作自恣、解界、结界、受功德衣等四事。 即安居九十日的最后一晚,大家仍齐聚一堂,检讨各人在三个月期间,言行有无违反戒律,也可互相指出对方的错失。 若有犯戒者,则要当众忏悔,称为自恣,这一天就称为僧自恣日。 此时大众人人身心清净,甚至有人因此证悟,佛陀感到欣悦欢喜,故又称佛欢喜日。 第一篇 结夏安居仪规一、界相东以百岁为标,南以天台为标,西以小天台为标,北以塔林为标。 二、结夏安居安居的义译为雨期,为修行制度之一。 又作夏安居、雨安居、结夏。 印度夏季雨期有三个月,出家人严禁外出而安在一处致力修行,称为安居。 安居之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那天,称为解夏。 三、为何要结夏(一)无事游行,妨废道业。 (二)损伤物命,违慈实深。 (三)所为即非,招世讥谤。 防此三咎,故制安居。 (四)结夏的缘由:佛时代,有六群比丘于一切时,春夏冬人间游行。 夏月瀑雨,水大涨,漂失衣钵、卧具,针筒。 踏杀生草。 时居士见已,讥谦云:沙门释子,不知渐愧,于一切时游行,漂失衣具,踏杀生草,断他命根,外道尚且三月安居,而且虫鸟也有巢窟止住,沙门释子,云何如是。 诸惭愧,有乐持比丘,以此白佛。 故制三月安居。 (五)安居的条件:出家五众皆遵制安居,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在家二众不安居。 五众安居中,比丘与沙弥可在一起安居;比丘尼与沙弥尼、式叉摩罗在一起安居。 (六)安居的场所:安居的场所,若僧伽蓝、若阿兰若、若树下、山窟等。 五分律云:禁止无救护处安居,有五过失不能在此安居。 1、太远聚落,求须难得。 2、太近城市,妨修道业。 (居家往来、谈闲招讥,妨碍道业)3、多诸虫蚁,自他两损。 (害物伤慈,违本制缘。)4、无可依人。 (所依人要具五德:① 未闻令闻;② 已闻令清净;③ 能决疑网;④ 通道、达俗无滞;⑤ 除邪见、得正见。)5、无施主,供给汤药。 (房舍、卧具、饮食、汤药。)有五过,不可安居。 反,则修道获益,亦利居家得植福田。 (七)受筹仪规1、准备(1) 悬牌一面云:今日受筹,明日安居。 (2)供两牌位:南无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佛。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3)一筹盘一空盘。 (筹盘上可放些香花)2、打板集众,迎请主法,唱炉香赞。 3、礼拜说法,(指主法和尚)(1)至诚作观礼拜,求诸菩萨慈悲加被,九旬之中,精进办道,无诸魔障。 三拜。 (2)至诚问讯愿为拥护,使我等内魔无娆,外障潜消。 三问讯。 向上。 (3)顶礼和尚三拜。 和尚云:礼佛一拜。 拜已,和尚云各序坐。 (4)行筹至诚顶礼三拜,问讯,长跪。 ① 行香水手巾云:八功德水净诸尘,盥掌去垢心无染,执持持戒无缺犯,一切众生亦如是。 ② 受者胡跪取筹,偈云:金刚无碍解脱筹,难得难遇如今果,我今顶戴欢喜受,一切众生亦如是。 ③ 放空盘内偈云:具足清净受此筹,具足清净还此筹,坚固喜舍无缺犯,一切众生亦如是。 ④ 行香水时,俱至佛前,以筹盘放在空盘上,顶礼问讯,长跪,取一大筹,双手横棒,高声明报云:岁次戊寅年,夏三月,安居会上,娑婆教主本量师释迦牟尼佛,受第一筹,后一拜,再行和尚筹等。 ⑤ 结束时,行筹收筹后,俱往韦驮前,顶礼如前叹手,执大筹,高声报云:岁次戊寅年,夏三月,安居会上,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受最后筹,一拜后,全结束。 ⑥ 全结束,行筹收筹到屏处数明,为首收筹者,高声报云:岁次戊寅年,夏三月,安居座中,比丘几十人,沙弥若干人。 ⑦ 和尚报云:同居大众,合人共收摄身心,九旬之中,努力为道,受筹已完,念偈回向。 (八)大回向 受筹功德殊胜行。 第二篇 依止安居一、什么叫安居? 形心摄静曰安,要期住此曰居。 静处思惟道之正轨,理须假日追功,策进心行。 随缘托处,志唯尚益,不许驰散,乱道妨业。 二、安居的时间种类(一)时间1、前安居:四月十五日筹,十六日安居,至七月十五日解夏。 2、中安居:四月十七日至五月十五日,至满足三个月。 3、后安居: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解。 1、前安居:四月十五日受筹,十六日安居,满足三个月。 2、后安居:五月十五日受筹,十六日安居,满足三个月。 (二)种类(律云)1、对首安居。 入安居时,须对所依之人,表白结制安居之意旨,方可安居,称之为对首安居。 所依之人律师和长老。 2、心念安居。 若无所依之人,则于心中表结制安居之旨意,以入安居,称为心念安居。 (毗尼作持要录云:于七日得往返处,自作心念,遥依安居。 心念,则除大德一心念五字。 律云:尼不得独住,无心念安居法。 若遇饥俭时方开心念。 然须慎重。)三、安居仪轨(一)准备1、客堂前,悬牌一面,上书安居二大字。 2、打板集众,迎请主法法师。 3、唱炉香赞(二)和尚表法1、至诚礼拜,恳祷诸佛,愿慈光加被,夏中精进修行。 三拜2、至诚礼拜,仰祈护佑,使我等九旬修道,魔障潜消。 三拜3、至诚礼拜,解惑释疑,顶礼依止和尚三拜(三)安居者随具三拜,长跪、合掌、作如是白:大德一心念,我某某比丘,今依某某某寺僧伽蓝,前、中或后三月夏安居(三说)。 师云:知莫放逸。 答:受持。 再云:依谁持律。 答:依谁谁大和尚。 又云:有疑当往问。 答:尔。 (四)回向:结夏功德殊胜行第三篇 羯摩出界法论云:僧祗有五种人不得安居。 1、被举人。 2、破夏人。 3、罢道人。 4、死人。 5、不嘱授人。 又破夏有十种过失。 1、为诸佛所呵。 2、为诸天世人所呵。 3、破夏。 4、得罪。 5、不得功德。 6、不得五事利。 7、不得摄施。 8、不得安居衣。 9、恶名流布。 10、后堕入地狱。 律中佛言:安居比丘,若有佛、法僧事等。 七日不及还,听受半月法去;再不及还,当受一月法去。 一、对首受日法(一)先启大和尚,称量见可。 (二)至一比丘所,陈白其情。 云:大德一心念,我某某比丘,今受七日法,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白长老知(三说)。 问云:善。 答:尔。 二、警示出界法。 和尚云:虽然受得七日半一月假,身虽出界外,而心中常常要忆念在界内,莫要放逸。 日课照常做,事讫即还界,不许定要等日期完放回,若事完故意在外不还,虚废时光者,即名破夏,不成安居。 三、心念受日法。 我某甲比丘,今受七日法出界,为某事故。 还来此中安居。 第四篇 自恣解夏一、何谓自恣1、夫九旬修道,精练身心,人多迷已,不自见过。 理宜仰凭清众,垂慈诲示。 纵宣已罪,恣僧治举;内彰无私隐,外现有纯净,故曰自咨。 2、自者自已有过,自不自非;恣他举明。 令改过从新也。 3、自各自也,恣任意也。 谓各自任意,随人举过。 又名随意;谓随他人之意,而恣举其所犯也。 二、自恣缘由原以佛制比丘,当互相规谏,故六群比丘,即妄举清净比丘罪。 佛言:应先求听。 六群嫌清净比丘求听故,妄从清净比丘求听。 佛言,具五德者,方可求听。 六群不受五德求听。 佛言,安居竟应自恣,自恣即是听故。 不应一时自恣,听一一自恣,不应随意自恣,应次第自恣,应差具五德人受自恣。 五德有二种:(一)第一五德。 1、不爱。 2、不恚。 3、不怖。 4、不痴。 5、知自恣不自恣。 (二)第二五德。 1、知时不以非时。 2、真实不以虚妄。 3、利益不以损减。 4、柔软不以粗犷。 5、慈心不以嗔恚。 三、自恣程序(一)尼众差使法。 大德一心念。 某寺比丘尼僧和合,僧差我某甲比丘尼,来请自恣。 (二)问缘索欲法大德(娣)僧听,今白月十五日,众僧集某处自恣。 (论云:有五种与欲自恣法。 一者,今日僧自恣,我与僧自恣。 二者,我白自恣。 三者,为我故自恣。 四者,口不能言者,手作说相,亦得与自恣。 五者,语虽不了,亦是与自恣。 应对受者,作如是言。)大德(娣)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比丘尼),如法僧事,与欲自恣。 (三)敷坐请师法闻钟声,大众齐集作法处。 由首领引执香、引磬随后,请方丈和尚。 礼佛后,至韦驮前一问讯,后拈香又三问讯。 然后,大众齐向韦驮三问讯。 顶礼和尚三拜。 (四)集僧作办法大德(娣)僧听,众多比丘比丘尼,我受彼欲,彼如法僧事,与欲自恣。 一说。 尚云:善。 答:尔。 一叩而起。 和尚问云:谁遣比丘尼,来请见闻疑三事自恣。 (若无者答)此处无尼,来请见闻疑三事自恣。 (五)和尚略宣教诫汝等比丘尼谛听:今乃九旬夏罢之期,说罪除愆之际。 五篇禁制,八敬森严。 凡比丘尼,应当依随大僧安居,半月乞求教诫。 岁终比丘随意,应须来请自恣,方不负登坛受具,阿难请度。 不然,则乖违佛制,徒有其名,尔等当束敛身心,精修善法,以戒为师。 谨慎莫放逸。 答:依教奉行。 一拜而起。 大德僧听,比丘僧夏安居竟。 某寺比丘尼僧夏安居竟,僧差我某甲比丘尼,说三事自恣见闻疑。 大德僧慈悯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 三说。 良久,然,如是,汝传教敕,敕诸尼众,如法自恣,谨慎莫放逸。 尼答:依教奉行。 礼谢而退,还寺中。 岁次某某年,自恣会上,座中比丘比丘尼,几百几十几人,沙弥沙弥尼几人。 首行云:为僧行舍罗竟。 尚埋头苦干:善。 众齐答:尔。 (五)白僧随意法大德(娣)众僧今日自恣,我某甲比丘比丘尼亦自恣,若见闻疑罪,愿大德(娣)哀愍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 三说。 彼云:善。 答:尔。 一叩而起。 (六)对首自恣法二长老忆念,今日众僧自恣,我某甲比丘比丘尼亦自恣。 云:善。 答:尔。 (七)心念自恣法(尼无)今日众僧自恣,我某甲比丘清净。 三说。 (八)遵制结示法和尚云:今日如法,如律,自恣已竟,名为解夏。 准安居犍度云:四月十六日安居至七月十五日夜分尽讫,方名解夏已竟。 回向:自恣功德殊胜行。 发布时间:2021-06-03 05:03:3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7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