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的善知识是什么意思 内容: 善常识,是指正直而有德行、能引导人趣向满意菩提的人。 关于修行人来说,善常识是非常重要的助缘。 遇到好的善常识,可以在修行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经典中对善常识也有众多的界说和标准,如善常识需要多闻经典、严持戒律、悲心济众、善于言辞等。 但作为本身的修行而言,更应当去发现身边每个人身上值得学习的优点,像善财童子一般,将遇到的所有人都看作善常识。 如此一来,自己便会有连绵不断的学习机会和提升空间。 各辞典对“善常识”的解说《梵学大辞典》对善常识的解说(术语)常识者,知其心识其形之义,知人乃朋友之义,非博知广识之谓,善者于我为益,导我于善道者。 法华文句四曰:“闻名为知,见形为识。 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常识。 ”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善常识者是大缘由,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有部毗奈耶杂事曰:“阿难陀言: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 得善友故,远离恶友,所以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 佛言:阿难陀勿作是言,善常识者是半梵行。 何以故? 善常识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离恶常识,不造诸恶。 常修众善,纯一洁白,具足满意梵行之相。 由是缘由若得善伴与其同住甚至涅槃事无不办,故名全梵行。 ”《俗语佛源》对善常识的解说相识的人、友人称为“常识”,最早见于先秦诸子书。 如《墨子·号令》:“其有常识兄弟欲见之,为召,勿令入里巷。 ”岑仲勉注云:“常识,友人也。 ”闻名为“知”,见形为“识”,合称“常识”。 佛书上用“善常识”称善友、道友、良师,系译自梵语kalyanamitra。 如《华严经·十回向品》:“常乐大愿,修习菩提,依善常识,离谄曲心。 ”又如《儒林外史》第三八回:“我这里有个海月禅林。 那和尚是个善常识。 ”亦省为“常识”。 如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常州无锡南禅寺僧静荪,号雪舟,幼时能诗……中年遍参常识,主南禅讲席。 ”(李明权)《露台教学辞典》对善常识的解说正直有德行而能教训正路之人。 又云常识、善友、亲朋、胜友、善亲朋。 反之,教训邪道之人,称恶常识。 ‘摩诃止观’卷四下,善常识有三种:1. 外护:指从外护持,使能安稳修道。 2. 同行:举动与共,彼此策励。 3. 教授:指善巧说法。 圆晖大师之‘俱舍论颂疏’卷二九:与法者为上亲朋,与财、法者为中亲朋,仅与财者为下亲朋,以上称为三友。 ‘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亦举出人、法、人法合称等三种善常识。 众所周知,国际有三大宗教,其间释教或许是最具特征的宗教形式,首要佛门当中没有神明,国际也就不是佛发明的,而且释教以为,咱们日子的娑婆国际,是三千大千国际之一,众生相等皆具成佛道种,而佛便是醒悟的人。 很难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什么是释教,什么是学佛,佛门当中讲缘由,其实当咱们开端思考“生从何来死往何处”,这个人生终极出题的时分,便是与释教有缘了。 咱们一般人接触释教,大概是在日子中见到庙宇,或者见到佛事活动,就天经地义地以为那便是释教。 也或许经过影视剧,看到剧中人物遭受情感冲击,决定遁入空门,放下人间全部,所谓看破红尘,不再去理会,尽管这样或许给人学佛是负能量,是消沉对待人生的感觉,也有人以为这便是学佛。 另外,咱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佛门慈悲活动,将这些活动与传统的儒家思维,道家思维,其他宗教思维做过对比之后,发现释教也是在劝人向善算了,其实各种宗教之间是差不多的。 以上种种对释教的知道和理解,是否得当呢? 假如做善事便是学佛,那么释教与慈悲组织有什么区别呢? 若想知道释教,不妨回归“释教”二字。 佛,即佛陀。 教,即教训。 佛陀是位有名有姓的古印度人,仅有与咱们普通人不同的当地,在于他是已经醒悟世界和生命本相的人,即便成佛,他依然归于十法界。 佛陀并非其他宗教中的神明,也不是孔孟那样的圣贤,佛经中记载,佛陀成道时,满意具足了福德才智,比方大圆镜智、相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正由于才智的原因,佛陀是三界众生共同的导师,他有十个称谓,其间就包括“天人师”,意为人天师表,是才智的明灯。 同时,也由于才智的原因,佛陀关于人间的全部,都一窍不通,无所不晓,所以他也有“正遍知”的称谓。 佛陀可以用大才智观察过往和预知将来的全部,但他却不能赐予众生解脱,不能审判众生,佛门以为众生的果报是“作茧自缚”,这也是释教最独特的当地。 佛陀与常人一样,有生老病死,在八十岁的时分入灭了。 但佛经中记载,佛有三身,其报身依然在色终究天讲经,利乐十方众生,当然这已经超越咱们常人的理解能力。 说完佛陀,咱们再来看“教”,咱们平常听到最多的,便是佛门的三世因果观,持五戒修十善。 除此之外,佛陀还教训众生皆苦,烦恼从何而来,怎么离苦得乐的道理。 佛陀教咱们怎么修集福报,行善只是修集福报的方式等等。 汉传释教的净土宗以往生净土为目的,禅宗则为明心见性,都是在依佛陀的教训而修行。 总而言之,把佛陀的说教,称之为“释教”其实是权宜之计,佛陀并非咱们以为的教主,而更像是众生的导师,他找到了一条出离苦海的道路,然后对众生说:“看我是这样做的,依照我的方法,你也可以成为有大才智的佛。 ” 发布时间:2021-04-10 19:15:0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7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