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的基础知识和含义 内容: 【释教基础知识】:【三毒】:贪、瞋、痴。 【三学】:戒、定、慧。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阴间道。 【十法界】:阴间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 【六大】:地、水、风、火、空、识。 【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八识】: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末那、第八阿赖耶。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五明】:內明,因明,醫方明,聲明,工巧明。 【四恩】:三宝恩、国家恩、父母恩、众生恩。 【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天龙八部】: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人间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断绝凡情二十法】:名、利、兴、衰、福、乐、增、损、嗔、怨、气、恨、谋、谤、夺、害、病、苦、别、亡。 【四摄法】:一,施舍摄,二,爱语摄,三,利行摄,四,搭档摄。 【四依止】:依法不依人。 依义不依语。 依智不依识。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八正道】:正见、正思想、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五戒】:一不杀生,二不盗窃,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喝酒。 【十善】:一不杀生而行放生,二不盗窃而行施舍,三不邪淫而修梵行,四不妄语而说实言,五不绮语而说质直语,六不两舌而说调解语,七不恶口而说柔和语,八不贪而修不净观,九不嗔而修慈悲观,十不痴而修缘由观。 【四无量心】:愿全部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的因,愿全部众生永离诸苦及诸苦因,愿全部众生永具无苦之乐种无苦的因,愿全部众生脱离贪嗔痴心住无执性空。 【三聚净戒】:第一条摄律仪戒,便是誓断全部恶,无一恶不断,便是全部的坏事一点都不能做。 第二条摄善法戒,便是誓修全部善,无一善不修,那怕很小的善事都要去做。 第三摄众生戒,便是誓度全部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六度法】:一,施舍度悭贪。 二,持戒度毁犯。 三,忍辱度嗔恚。 四,精进度懈怠,五、禅定度散乱,六、般若度愚痴。 上面现已说实在的皈依处,唯有佛法僧三宝。 这儿应该指明所皈依的主体,使咱们清晰的了解正所皈依的三宝体胜。 在大小乘的经论中,说到所皈依三宝的主体时,都说皈依佛宝,是皈依佛的法身。 皈依法宝,是皈依清净寂灭的涅槃(灭谛)。 皈依僧宝,是皈依圣僧自证的无漏无为法。 这儿引小乘一论,大乘一经为证。 《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说:‘诸皈依佛善,何以皈依? 答:若法义实有、现有、想、等想、施设、言说,名为佛陀。 皈依彼全部学无学成菩提法,名皈依佛。 ……诸皈依法者,何所皈依? 答:若法实有、现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说名为达磨。 皈依如是爱尽离灭涅槃,名皈依法。 ……诸皈依僧者,何所皈依? 答:若法实有、现有、想、等想、施设、言说,名为僧伽。 皈依彼全部学无学成僧伽法,名皈依僧。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皈依三宝品》中,如来告慈氏菩萨说:‘者有善男人善女人皈依佛者,当皈诸佛清净法身。 若欲求于佛法身者,当作如是发大誓愿:愿我及彼全部有情,当得如是积德行善法身。 云何乃令发如是愿? 为佛应身片刻迁变,化身佛者,疾入涅槃;积德行善法身,湛然常住,所以皈依清净法身。 ……全部众生,应常皈依无为法宝。 全部法中,最尊最胜莫过无为。 何以故? 以于生死大苦海中,能为船筏,能作有情甘露良药,又是殑伽沙等诸佛菩萨三很多劫六度万行所证之果。 如是妙法积德行善圆满,所以皈依无为法宝。 是三僧宝(第一义僧,诸佛圣僧;第二圣僧,须陀洹等;第三福田僧,比丘,比丘尼等。)全部有情云何皈依? 应作是说,当令皈依第一义谛无为僧宝。 所以者何? 所以无为常住僧故。 而此僧宝无漏无为,不变不异自证之法,皈依如是无漏僧宝,能灭有情全部苦故。 所皈依的主体,如上经论所说,都是以无漏无为法为体性;这是指终究的皈依正体来说的。 若佛报身化身等积德行善,与道谛法(证灭时法尚应舍,故非皈依正体)和预流等圣僧积德行善,虽然不是所皈依的正体,但从救护义与助道缘来说,仍然皆是殊胜的所皈依境。 至于咱们现前见到的佛像、经文、比丘僧尼,是住持三宝的形相,虽然不是实在的三宝,但他在现时环境之下,代表了三宝,故咱们从其跟前承受皈依,即应于佛像作大师想,于经文作法宝想,于比丘僧尼作圣僧想.依之为师,尊重恭顺应如佛宝,法宝、僧宝。 还应该知道,皈依佛,是皈依全部佛;皈依法,是皈依全部佛所证的涅槃法;皈依僧,是皈依全部佛弟子。 如《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说:‘问:皈依佛者,为皈依一佛? 为全部佛耶? ……答:应作是说:皈依佛者,皈依全部过殑伽沙数量诸佛。 ……问:皈依法者,为皈依自相续诸蕴灭耶? 为皈依他相续诸蕴灭? 为皈依无尽数诸蕴藏? ……答:应作是说:皈依自他相续及无尽数全部蕴灭。 ……问:皈依僧者,为皈依一佛弟子? 为皈依全部佛弟子耶? ……答:应说皈依全部佛弟子。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皈依三宝品》也说:‘皈依法身者,即是皈依曩昔未来现在诸法。 ’说到所皈依的法宝,‘是殑伽沙等诸佛菩萨三很多劫六度万行果之所证。 ’说到所皈依的僧宝是‘第一义僧,所谓诸佛圣僧,如法而住。 ’由上经论所说,故知皈依三宝是皈依全部三宝。 但是应该知道,若约依止和出家来说,则唯以一佛一僧为师了。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释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 后增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 后又将“天龙八部”之紧那罗王,及道教神祇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增入其间,终究构成二十四天。 释教中的诸天鬼神大多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民间神祇。 早期释教对立婆罗门教的种姓至上、祭祀至上和天神至上。 但释教并不否定天神的存在,它把天神作为全部有情众生的一个组成部分。 释教在我国流传后,诸天鬼神又与我国的民间鬼神相结合。 如关公变成了佛门的护法伽蓝,包青天和韩擒虎等做了阎罗王,这使得护法神的队伍愈加壮大。 各大庙宇大雄宝殿中的二十诸天被装扮成我国古代帝王将相和后妃贵妇的姿态,已被我国化了。 二十诸天常常作为一组呈现在塑像和壁画中,而且也时或呈现于水陆法会时悬挂的水陆画中。 在释教艺术中,天像也常有独自或以其他组合呈现的状况。 在我国释教石窟艺术中,很早就呈现了诸天的形象。 至今,释教寺院每年都要举行供佛斋天法会,民间俗称拜天公。 发布时间:2021-04-03 07:03:4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7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