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法的基本思想06   济群 法师 内容: 佛法的基本思想06——在网络佛学班的开示之一济群 法师 7月8日:佛教的道德实践 《佛法概论》的最后一部分是修证的内容,而实践在佛法的修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修证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人天乘的修行,一是解脱道的修行,一是菩萨道的修行。 这三个层次为我们建构了从学佛到成佛的整个脉络。 其中,人天乘是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能够进一步修学佛法。 首先,要在认识上了知因缘因果,在行动上奉行五戒十善。 布施和持戒在佛经中被称为端正法。 佛陀对在家弟子说法时,每每都是先说端正法,进而开示解脱之道。 当然,布施、持戒并不仅仅是人天之行。 三乘佛法的修学都有布施和持戒的内容,如果发心不同、认识不同,同样的行为会有不同的境界,更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同样的布施、持戒,可以是人天之行,可以是解脱之行,也可以是菩萨之行,关键在于我们的发心。 解脱道的主要纲领是四谛法门: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修道的内容包括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解脱道的修行是以出离心为基础。 有情对世间充满着执著,因而流转生死,无法获得究竟解脱。 如果我们要修习解脱道,必须对尘世的生活发起极大厌离之心,以认识到人生是苦为前提。 在生活上,应尽量远离世俗,以佛陀制定的戒律为生活准则。 在家戒中,最能体现出世思想的是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是让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 比之于五戒,八关斋戒更进一步戒淫、戒食,以此帮助帮助我们戒除无始以来的烦恼和贪著。 过去我们总认为淫欲是生死根本,事实上,六根在缘六尘的过程中,对六尘境界的一切贪著都是造成我们流传生死的原因,我们的任何一念的贪执都会牵引着我们到这个世界来继续受生。 所以,解脱道的修行,应遵循简朴、少欲知足的生活原则。 出家便是这种生活的实践。 相比之下,在家修行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如何划分大乘小乘的区别? 不能简单地以修行的法门来判断。 布施属于大乘还是小乘呢? 以菩提心修布施则是大乘;以出离心修布施则是小乘;以培世间福报的心去修布施,那就是人天乘。 菩萨道的修行是以菩提心为根本。 在认识上,以性空见为依归,在修行上,以六度四摄为标准。 性空见很重要,佛教的般若经论便是阐述性空原理的经典,如心经、金刚经、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另外,还有很多论典都是围绕般若的思想展开阐述,其中《大智度论》就是一部非常殊胜的论典,有机会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我的个人网页上有我在澳洲讲解《心经》的音带,同学们不妨听一听。 有了性空见,我们才能体悟到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世间的当下即是出世间。 才能如莲花一般出污泥而不染,才能了知五欲六尘和烦恼生死都如梦如幻,正如《金刚经》所说的那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有了性空见,我们在修行六度万行时才能到达三轮体空的境界,才能不著色声香味触法,才能无所住而生其心。 由此可见,性空见有多么重要! 修行在广义上来说,就是修正身口意三业中的过失,最基本的便是止息十恶行。 所以,我们要用正见观照自己生起的每个念头,看它究竟是善念还是贪嗔痴烦恼,如果是烦恼,就要及时地对治它,解决它,而不要随着它转,这是修行的根本。 考试的文章大家写了没有? 不知道出的题目大家做起来有没有困难? 其实大家也可以自己选择题目,只要不要脱离《概论》就行。 写完后可以发在论坛上,和大家来共同探讨。 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不一定非要写得很正规的论文。 总之,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法,形式不拘一格,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大家觉得如何? 有关下学期学习的内容,担心《优婆塞戒经》太长些,准备改为《瑜伽菩萨戒》。 《瑜伽菩萨戒》没受过戒的也可以学,我在戒幢佛学研究所给学生作过简单的讲解。 到时候我们会把这个电子版和音带版做到网页上,供大家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6 08:25:5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70099